汪杨文
-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译者伦理的多元性——以《红字》序言的翻译事实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小说《红字》序言《海关》的翻译为例,从文本层面微观分析译者伦理的多元性。《红字》的多个译者对《海关》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全部删除、部分译出、全部译出。这三种类型翻译的差别清晰地表现出面对同一文本,译者遵循不同伦理的倾向。另外,同一类型译者的伦理观亦有差异,如全部译出《海关》,胡允桓是因为被动接受主流翻译规范,姚乃强则是主动迎合的结果。再者,同一译者也可能在同一或不同时间遵循相去甚远的伦理,如韩侍桁正文中删掉《海关》,体现了靠近读者的意愿,而他严谨的译文又是靠近原作者的。译者伦理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纷繁复杂和多元交织的态势。
- 汪杨文
- 关键词:多元性《红字》序言
- 混生杂合的普遍与差异
- 本文借鉴文化理论中关注翻译外部社会文化因素的思想和后殖民理论中的“杂合”观念,采取描述性而非价值判断的历时对比研究手法,从三个层面细致分析杂合的具体表现,分析《红字》不同时代三个译本中宗教文化是如何翻译的,旨在探讨不同历...
- 汪杨文
- 关键词:《红字》宗教文化翻译
- 文献传递
- 混生杂合的普遍与差异——《红字》译本中宗教文化的翻译
- 本文借鉴文化理论中关注翻译外部社会文化因素的思想和后殖民理论中的“杂合”观念,采取描述性而非价值判断的历时对比研究手法,从三个层面细致分析杂合的具体表现,分析《红字》不同时代三个译本中宗教文化是如何翻译的,旨在探讨不同历...
- 汪杨文
- 关键词:《红字》宗教文化文学翻译小说作品
- 论《吉姆老爷》中的陌生化
- 2008年
-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与形式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一直吸引众多读者各抒己见.本文着重从结构、叙述和题材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的陌生化现象,揭示了形式也是内容的一部分,与主题密切相关.正是这种陌生化的手法使康拉德的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 汪杨文
- 关键词:《吉姆老爷》陌生化题材
- 分级模式下艺术类大学英语课慢班学生的学习激励
- 2015年
- 在综合性大学中,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独特的学生群体,他们个性鲜明,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们的存在体现了综合性大学办学的多元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由于高中时期专注于本专业素养的学习,文化课花费时间较少,导致进入大学时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并且学生之间差距甚大。就英语而言,很多学生入大学时成绩只有20多分,甚至0分,亦有少量学生达到110及以上的高分。
- 汪杨文刘平
- 关键词:教学管理者课堂用语分级教学课堂参与
- 伍光建对勃朗特姐妹作品的译介及其译本的传播
- 2015年
- 从对勃朗特姐妹作品的介绍和评论、采用的翻译策略、译本的流传三个方面梳理了伍光建的贡献。他在译者序中介绍了勃朗特姐妹的生平,表现出对作者才华的欣赏;对于夏洛蒂,他表达了女性作家不必不如男性作家的观点;对于艾米莉,虽不太欣赏其小说,但因其用意布局新鲜而毅然译出。从通俗化的书名、有节制的删节、朴实流畅的语言等方面论证了他通俗化的翻译策略。伍译本在大陆、港台等地不同时期的出版和传播,说明其通俗化手法面对大众读者是成功的。伍光建为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在中国走上经典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汪杨文
- 关键词:勃朗特姐妹译介出版
- 课程生态需求分析模式下的“学术英语”课程定位
- 2016年
- 文章基于课程生态需求分析模式,从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异同分析入手,结合学术英语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需求,讨论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以下观点:"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是符合教育生态需求的有效选择;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属于内包关系,因而学术英语亦可取代目前的通用英语成为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
- 刘平汪杨文
-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定位
- 两个叛逆的精灵——论《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还乡》中的尤苔莎被引量:1
- 2001年
- 凯瑟琳与尤苔莎是石南荒原上两个叛逆的精灵,她们都拥有出众的美貌,非凡的激情、蔑视常规习俗,充满异教徒精神,对命运进行过抗争,最后都归于失败。她们的弱点是不切实际,高估自己的力量,没能彻底抛弃世俗观念,这些都导致了她们走向悲剧。
- 汪杨文
- 关键词:叛逆悲剧
- 中国贝克特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0年
- 贝克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朽于世界文学之林,对贝克特在中国的以下情况进行研究:贝克特在中国的译介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学界对贝克特的研究,贝克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大师,并以此展望今后我国贝克特译介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 汪杨文田德蓓
- 关键词:贝克特译介
- 《呼啸山庄》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爱米莉·勃朗特通过赋予两个地方——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和一些事物如大雪,暴风雪,月亮,树,窗子,以象征意义来隐喻小说主题,揭示人物内心,推动情节发展。
- 汪杨文
- 关键词:象征手法《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