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欢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农村
  • 5篇居民点
  • 4篇农村居民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丘陵区
  • 4篇村居
  • 3篇低山丘陵
  • 3篇低山丘陵区
  • 3篇TM
  • 2篇都市
  • 2篇都市区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重庆都市区
  • 2篇库区
  • 2篇建设用地
  • 2篇复垦
  • 2篇城市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特征
  • 1篇地表特征参数

机构

  • 12篇重庆工商大学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2篇焦欢
  • 8篇周启刚
  • 6篇王福海
  • 4篇国洪磊
  • 3篇李辉
  • 2篇陈倩
  • 2篇秦秋
  • 1篇王尧
  • 1篇王兆林
  • 1篇马泽忠
  • 1篇陈丹
  • 1篇汪静雪
  • 1篇赵川
  • 1篇郑莉
  • 1篇罗娟
  • 1篇侯宗林

传媒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是一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农村居民居住活动在其分布地区的反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万朝乡为研究区,采用Voronoi图、聚集度、紧凑度、分维数及距离分析等方法,从居民点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形态两个尺度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其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散趋势,在内部格局上呈现出离散的趋势,在内部结构上变得更加破碎,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有直接关系;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和新建对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格局、内部结构和空间形态特征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建农村居民点是引起农村居民点区域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居民点复垦是造成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紧凑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因而事前做好相关规划,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复垦及新建的合理选址是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路径。
王福海周启刚陈丹焦欢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低山丘陵区
基于RS与GIS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山地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1978—2010年间的8期Landsat-TM数据,通过计算景观分离度、分维数、建设用地动态度、建设用地扩展指数和建设用地重心等指标,对南岸区32年来建设用地扩展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岸区建设用地扩展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用地结构更为紧凑,建设用地形态趋于规则化发展,建设用地稳定性也越来越强,且其重心由南岸区的西部向东部迁移。该研究成果对南岸区城市建设与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焦欢秦秋赵川侯宗林罗娟
关键词:建设用地山地城市
基于TM的重庆都市区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城市快速化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土壤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作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以及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选取1988 a、2000 a和2010 a的3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重庆都市区1:5万DEM数据,提取土壤湿度并对其在1988~2010 a间的数量、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 a间,重庆都市区土壤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低土壤湿度级区域面积增加,高土壤湿度级面积减少的趋势;其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阶段性以及地域性,而且其变化受建设用地扩展、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影响极其突出。研究结果旨在为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的发展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焦欢周启刚王福海王尧
关键词:土壤湿度快速城市化重庆都市区TM
基于TM影像的重庆市都市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对城市NDVI的时空变化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以重庆市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88年、2000年、2002年、2012年的4期LandsatTM遥感数据以及重庆市都市区1∶5万DEM数据,通过人机交互、定量遥感技术以及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1988—2012年间研究区NDVI的分布数据。研究表明:在1988—2012年间,重庆市都市区NDVI在时间、空间以及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NDVI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NDVI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城市已建成区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研究成果旨在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李辉周启刚焦欢王福海国洪磊
关键词:NDVITM
渠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特别是水环境的压力。水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命之源,其安全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土地利用及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
焦欢
关键词:土地利用河流水质
文献传递
基于SDA的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其时间变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文章选取2011年长寿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长寿区1:50000 DEM以及该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作为数据源,用景观生态学、聚落地理学以及图形学的方法,从空间形态、空间分布模式、垂直分布特征方向对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的边界效应不明显性和形状的不规则性突出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模式主要呈现集聚一随机模式,其最近邻距指数主要集中于0.85~0.95,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明显;在空间垂直分布上,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突出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为300500m,坡度在6°到15°的区域内。研究成果拟为快速城市化的西南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提供依据。
陈德凡焦欢周启刚王福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学
西南山地丘陵区典型乡镇环境因素对农村新建居民点布局与复垦的影响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农村居民点作为中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农村人地关系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和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该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2010~2014年的新建居民点和复垦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偏离度和空间变异系数分析各环境因素对居民点新建与复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极值法对新建居民适宜区域和居民点复垦重点区域进行选择。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素对新建居民点与居民点复垦的空间分布影响差异性明显,道路和场镇因素对2类居民点空间数量分布的影响最大。居民点复垦在道路与耕地2影响因素的偏离度最大值分别为0.69和–0.503,这2类因素是影响居民点复垦的主要因素。新建居民点在道路和坡度的偏离度值分别为–0.742和–0.106,该2类因素是影响新建居民点的关键因素。居民点复垦总体偏离度绝对值为1.53,对居民点总体布局的影响比新建居民点大。环境因素分级因子对新建与居民点复垦影响差异突出,新建居民点靠近城镇、道路、河流以及分布于6°~15°缓坡的趋向明显;居民点复垦远离城镇、道路及分布于陡坡的趋势突出。利用极值法研究发现,道路0~10 m和坡度6°~15°的分级因子组合为最适宜的新建居民点区域,道路大于40 m和耕地70~10 m的分级因子组合为居民点复垦的重点区域。该研究对典型山地丘陵区的新建农村居民点选址及复垦重点区域选择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周启刚焦欢王兆林陈倩国洪磊
关键词:环境因素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效益分析——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乡村聚落地理理论,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级,最后对其效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柱县经济发展及丘陵山区的现状为基础,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可以有效增加164.31 hm2耕地;其中西南片区最具整理潜力,下路镇整理潜力最大为45.65 hm2。
秦秋焦欢陈倩汪静雪郑莉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
西南典型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与整治规划分区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柱县居民点适宜进行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和相关规划进行石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农村居民点适宜程度总体较好,不同空间分布上适宜度差异性明显,在经济发展状况好地势平坦区域适宜度较高;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势起伏大的区域亟需重点整治,经济发展较为平缓的区域主要以内部改造为主,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需依据其各自的环境因素通过城镇化改造和重点区域重点整治的方式共同作用;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该研究对实现典型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焦欢周启刚李辉国洪磊马培钧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适宜性整治规划低山丘陵区
生态足迹模型下的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选取三峡库区2000、2004、2008和2012年4期Landsat-TM数据及相应年限的社会经济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库区内的生态消费、生态承载力以及因子结构和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三峡区内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各资源消费性因子总体上都表现为增长的趋势但差异性明显;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并且各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差异性明显,差异性与各生产性土地面积比呈明显的正相关;库区内生态赤字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赤字程度也逐年加重。
王福海焦欢周启刚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生态承载力生态消费生态赤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