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樱
- 作品数:36 被引量:3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卵巢上皮癌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年轻妇女较少见。有关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35岁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利用Cox模型分析比较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1例确诊为卵巢上皮癌患者中位年龄28岁。临床表现为自扪及腹部包块或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8例,腹痛、腹胀各11例,肿物最大径平均为13.7cm,肿瘤位于单侧52例(73.2%),68例(95.7%)行满意细胞减灭术,手术病理分期Ⅰ期44例(62.0%)、Ⅱ期5例、Ⅲ期18例、Ⅳ期4例。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癌(40例,56.3%)和粘液性囊腺癌(22例,30.9%)为最多。病理分级为高分化42例(59.2%)、中分化18例(25.4%)、低分化11例(15.5%)。68例术前或术后进行了以铂类和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15例保守手术中(均为Ⅰa、G1期患者),12例无瘤生存(80.0%)。按寿命表法计算的2年生存率为86.0%,5年生存率为82.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患者,以单侧多见,以浆液性囊腺癌多见,预后好。部分Ⅰa、G1期患者可保留生育功能。病理分级、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因素。
- 唐莉郑敏熊樱丁慧刘富元
-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巢上皮癌年轻妇女预后生存率
- 影响FIGO Ⅰ_b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74例经我院治疗的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总5年无瘤生存率为79.4%,复发率为16.7%。肿瘤>4cm者(60例)和≤4cm(114例)者中分别有75.0%和28.1%接受过术前放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肿瘤≤4cm/无术前放疗、肿瘤≤4cm/有术前放疗、肿瘤>4cm/无术前放疗和肿瘤>4cm/有术前放疗各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5%、85.2%、69.3%和77.1%,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与5年无瘤生存率(P<0.05)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4)和宫旁切缘阳性(P=0.040)。高危组(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57.4%vs44.7%,P=0.575)和复发率(7/18vs6/14,P=0.821)无显著差异。低危组(无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86.5%vs82.9%,P>0.05)与复发率(9/95vs7/4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切缘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不能为预后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熊樱梁立治彭小萍魏梅沈扬
- 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大小预后
-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7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近几年已开展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的研究,目前影响宫颈癌SLN的检出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本研究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方法:41例宫颈癌Ⅰb1~Ⅱb期患者,术前90~400min在宫颈瘤周分4~6点注射亚甲蓝2~4ml,蓝染淋巴结即定为SLN,术后将SLN行多层切片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免疫组化,其余淋巴结作常规病理检查,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中,31例成功定位出SLN共85枚,总检出率为75.6%,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87.0%(20/23);已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61.1%(11/18)。27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3.0%(17/27),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4ml的患者(100%,14/14)。病理结果示:一共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NL的注射剂量以3~4ml为宜。宫颈癌SL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
- 袁颂华梁立治刘继红张惠忠熊樱颜笑健魏梅张昌卿
-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免疫组化
- 子宫主韧带精细显微组织结构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子宫主韧带精细显微组织结构,为全面了解主韧带功能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三家医院Ⅲ型子宫切除术后新鲜离体主韧带标本22条,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及多种特殊染色方法对主韧带组织进行定性研究。结果(1)主韧带中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肌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2)含大量脂肪组织。(3)富含神经组织,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主要分布在主韧带的下半部。(4)富含中、小、微动静脉血管,主要分布在主韧带的上半部。(5)淋巴管呈均匀分布,偶见淋巴组织和淋巴结。结论主韧带组织结构复杂,其精细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些疾病以及一些手术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
- 陈春林黄劲松刘萍熊樱孔欣李峰娟黎相照蔡俊杰
- 关键词:主韧带显微组织结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宫颈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6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的研究仍很不充分,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中KAI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Labelled streptovidin biotin staining)法检测99例宫颈鳞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穴CIN雪Ⅱ~Ⅲ级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CD82基因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宫颈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中KAI1阴性、弱、中、强表达依次为52.5%穴52/99雪、16.2%穴16/99雪、15.2%穴15/99雪、16.2%穴16/99雪,与正常宫颈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相比,KAI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存在显著下调(P=0.000)。宫颈鳞癌中KAI1表达与FIGO分期、年龄、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血清鳞癌抗原水平、宫颈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均无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的预后无相关(P>0.05)。结论:KAI1基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下调,但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等一系列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均无关。
- 熊樱梁立治颜笑健袁颂华魏梅
- 关键词:宫颈肿瘤鳞状细胞癌KAI1
- 子宫颈小细胞癌18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8例SCCC,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5岁(24~65岁)。7例子宫颈伴有其它类型的癌。16例患者行子宫颈癌根治术,6例患者保留一侧卵巢,未见卵巢部位复发。9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18例患者中位生存期22个月,总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22.2。16例手术患者9例接受过放疗和7例未接受放疗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44.4(4/9)和28.6(2/7)(P=0.039),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14.3(1/7)(P=0.002)。16例患者1例未接受术后化疗,40周后死亡。结论SCCC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辅助放疗、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李虎刘继红熊樱李明伟关明飞
- 关键词: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淋巴转移
- IB~IIB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但目前单独对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系统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根治术治疗的960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28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0.0%,其中45例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7%。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6.1%,而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7.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前SCC-Ag>4μg/L、宫颈浸润深度>2/3、宫旁切缘阳性与髂总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差(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SCC-Ag>4μg/L(P=0.026,OR=2.303)、宫旁切缘阳性(P=0.045,OR=2.634)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治疗前SCC-Ag>4μg/L、宫旁切缘阳性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 黄龙郑敏刘继红熊樱丁慧唐莉王辉云
- 关键词:宫颈肿瘤高危因素预后
- 宫颈鳞癌中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
-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年来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由于防癌普查工作的长期性、社会变革等因素带来的HPV感染的播散、基层医疗单位诊治水平的局限等原因,宫颈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仍将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
- 熊樱
-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癌KAI1预后
- 文献传递
- 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低危型(指不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手术切缘阳性、原发肿瘤大(&gt;4 cm)、宫颈间质深层浸润以及淋巴脉管浸润)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辅助化疗的指征及其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结果20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总复发率为4.8%,5年总生存率为96.0%。69例术后接受了方案为Taxol+Cisplatin的辅助化疗,中位疗程数2.5疗程(2~4疗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为50/114,Ⅰ~Ⅱ级者为19/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是否接受了辅助化疗显著相关(P&lt;0.001)。114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中,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0%,5年总生存率97.0%,而未接受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7%,5年总生存率95.0%,两组复发率及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ll, P&gt;0.05)。208例患者中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1.1%,5年总生存率100%,而肿瘤&gt;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7.5%,5年总生存率为93.0%,肿瘤大小与患者复发率、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34,P=0.042)。139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组织学分级、年龄、FIGO分期、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复发和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all, P&gt;0.05)。结论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作为低危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依据不足,术后根据组织学分级给予的辅助化疗亦无益于减少复发或改善远期生存。
- 孙菲李艳芳刘继红熊樱
- 关键词:宫颈癌化疗组织学分级
- 血清CYFRA21-1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CYFRA21-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FIGO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治疗前CYFRA21-1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CYFRA21-1的检测值为0.61~30.30mg/L(3.15±3.57mg/L)。以3.30mg/L为阈值,CYFRA21-1升高者占26.7%。不同FIGO期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术后有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的CYFRA21-1均值及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2个月中位随访期,不同CYFRA21-1值(0.10~3.30mg/Lvs>3.30mg/L)患者间的复发率(19.7%vs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CYFRA21-1值对预测治疗后复发无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456±0.087。CYFRA21-1升高与否患者间的总生存率(79.0%vs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GO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后复发及远期生存率之间无明显关系。
- 熊樱梁立治郑敏刘继红
- 关键词:宫颈癌CYFRA21-1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