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立治

作品数:81 被引量:97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6篇肿瘤
  • 25篇卵巢
  • 23篇子宫
  • 22篇宫颈
  • 16篇预后
  • 15篇卵巢癌
  • 14篇宫颈癌
  • 13篇上皮
  • 13篇细胞
  • 13篇宫颈肿瘤
  • 12篇卵巢肿瘤
  • 11篇子宫内膜
  • 11篇内膜
  • 11篇宫内
  • 11篇宫内膜
  • 10篇上皮性
  • 9篇蛋白
  • 9篇子宫内膜癌
  • 8篇手术
  • 8篇子宫颈

机构

  • 45篇中山大学
  • 16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广州市第一人...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2篇广州市妇婴医...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1篇梁立治
  • 21篇颜笑健
  • 15篇熊樱
  • 14篇李道成
  • 13篇魏梅
  • 12篇袁颂华
  • 10篇陈春林
  • 10篇沈扬
  • 8篇谭道彩
  • 7篇刘佩鸣
  • 7篇马奔
  • 6篇黄欣
  • 5篇彭小萍
  • 5篇李孟达
  • 4篇曾宗渊
  • 4篇吴秋良
  • 4篇刘萍
  • 4篇黄欣
  • 4篇刘继红
  • 4篇张昌卿

传媒

  • 12篇癌症
  • 9篇中国实用妇科...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肿瘤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世界肿瘤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2000全国...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6
  • 2篇199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使用亚甲蓝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使用价廉的亚甲蓝注射液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操作方法。方法:FIGO分期为Ib1-IIa期的拟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入选,开腹前10~360min,2~4mL1%亚甲蓝注入77例患者的宫颈肿瘤周围(另4例注入4mL专利蓝),切除后见到的蓝染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结果:亚甲蓝的注射剂量达4mL时,SLN的检出率可达93.9%(46/49)。当注射时间距手术开始>60min以上时,SLN的双侧检出率较注射时间<30min的患者明显升高(78.1%vs.47.1%P<0.05)。4例使用专利蓝的患者,其中3例检出单侧SLN且均出现褪色现象,而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无褪色迹象。检出SLN的112侧盆腔淋巴结中,SLN最常定位在闭孔窝(65.2%,73/112),其次是髂外血管区(30.4%,34/112),髂内动脉(26.8%,30/112)。3例假阴性患者均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对早期宫颈癌而言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示踪剂,其理想的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分别为4mL和术前60~90min。
易丹妮唐虹袁颂华梁立治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妇科疾病介入治疗安全性的评估被引量:57
2001年
目的 评估妇科疾病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 3 5例妇科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统计手术时间 ,观察侧支循环的建立 ,栓塞术后病理变化及监测术中患者所受X线辐射量。结果 ①手术时间 :平均 ( 4 0 3±6 1)min ;②病理检查 :部分病例子宫内膜 ( 2 / 15 )、子宫浅肌层 ( 12 / 15 )出现少量的坏死 ;③患者术中所受X线辐射剂量 :骶尾部皮肤处 3 2 88cGy、卵巢 16 64cGy、肾上腺腰部皮肤投影处 12 44cGy ,均在正常安全剂量范围内 ;④侧支循环 :经卵巢DSA造影及三维彩超证实术后卵巢动脉向子宫体提供少量的血流。结论 对妇科疾病实施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刘萍陈春林梁立治马奔刘佩鸣
关键词:妇科疾病介入治疗安全性
血清CYFRA21-1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CYFRA21-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FIGO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治疗前CYFRA21-1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CYFRA21-1的检测值为0.61~30.30mg/L(3.15±3.57mg/L)。以3.30mg/L为阈值,CYFRA21-1升高者占26.7%。不同FIGO期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术后有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的CYFRA21-1均值及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2个月中位随访期,不同CYFRA21-1值(0.10~3.30mg/Lvs>3.30mg/L)患者间的复发率(19.7%vs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CYFRA21-1值对预测治疗后复发无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456±0.087。CYFRA21-1升高与否患者间的总生存率(79.0%vs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GO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后复发及远期生存率之间无明显关系。
熊樱梁立治郑敏刘继红
关键词:宫颈癌CYFRA21-1预后
66例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作者收集本院1964~1991年间治疗的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66例。采用手术加化疗,主要术式有:①患侧附件切除加大网膜切除术(16例);②卵巢癌根治术或加盆淋巴清扫术(30例);②细胞减积术(1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0%,53.3%,0%。术式①组有3例治疗后有正常分娩,因此建议对青少年早期卵巢癌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时,应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及内分泌的必要,以提高生活质量。青少年的卵巢恶性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居多,本组占72.7%。其中21.2%的病人有淋巴或血道转移,24例术前测定血清AFP,阳性率58.3%。血清AFP测定对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有意义。
彭小萍梁立治谭道彩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
子宫肉瘤术后复发部位规律的探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了解子宫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对30例子宫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复发的发生率为380%。复发时间433%(13/30)发生于术后1年内,667%(20/30)发生于术后2年内。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例、Ⅲ期5例、无Ⅳ期患者。27例为单灶复发,3例为多灶复发。复发部位依次为局部复发占424%,盆腔淋巴结复发占333%,肺919%,肝及大网膜各61%,锁骨上淋巴结占3%。复发部位与病理类型有关,局部复发以平滑肌肉瘤多见,占10/16,盆腔淋巴结复发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苗勒氏混合瘤多见,分别为5/6及3/5(P<001)。复发部位与首次手术方式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之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①子宫肉瘤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2年内应密切随诊。②大网膜是常见的转移复发部位,手术时应特别仔细探查,必要时行大网膜切除。③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恶性苗勒氏混合瘤,建议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梁立治黄欣李孟达熊樱
关键词:子宫肉瘤复发子宫肿瘤
社区推广乳腺自我检查的体会被引量:28
2000年
何友兼梁立治刘冬耕杨基然卢婉贞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自我检查流行病学
环磷酰胺/卡铂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害被引量:14
1999年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测定)方法测定30名卵巢癌病人环磷酰胺/卡铂联合化疗期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害,同时用[32P]NAD参入法测定与DNA修复有关的NAD+ADP核糖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在环磷酰胺/卡铂联合化疗开始前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断裂所形成的彗星样影像长度(CL)略大于对照人群,而NAD+ADP核糖转移酶活性略低于对照人群,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联合化疗后,由DNA链断裂所形成的CL明显加长,达化疗前的1.51倍(P<0.01).如用蛋白酶K处理细胞以除去与DNA联着的蛋白质,则各组CL均有增长,但以化疗后最为明显,达未用蛋白酶K处理的同组对象的1.47倍(P<0.01);与化疗前相比,增加近1倍(P<0.01),提示有DNA-蛋白质交联形成.与此同时,NAD+ADP核糖转移酶被活化,达治疗前的1.78倍(P<0.01).以上资料为监测肿瘤化疗对外周血DNA的损害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提供了线索.
梁立治庄志雄
关键词:环磷酰胺卡铂抗癌药卵巢癌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和SCCAg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可用于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定量检测,可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行治疗前血清CYFRA21-1及SCCAg检测,以2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分析其作为诊断参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YFRA21-1、SCCAg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特异性均为100%。CYFRA21-1、SCCAg升高用于治疗前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6.0%和4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60.0%,与CYFRA21-1单一指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CYFRA21-1升高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相关;SCCAg升高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YFRA21-1升高显著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与SCCAg升高显著相关的因素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SCCAg升高用于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YFRA21-1(75.0%vs.29.2%,P=0.001;55.8%vs.26.9%,P=0.024),联合检测CYFRA21-1对提高SCCAg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vs.75.0%,P>0.05;63.5%vs.55.8%,P>0.05)。结论:CYFRA21-1对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的价值不及SCCAg。对于宫颈鳞癌患者,SCCAg是首选的肿瘤标志物。
熊樱彭小萍梁立治郑敏李俊东
关键词:CYFRA21-1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
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卵巢上皮癌P-gp阳性率为68.89%。P-gp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复发有关,P-gp阳性率Ⅲ、Ⅳ期较Ⅰ、Ⅱ期(P=0.024)高,有复发组较无复发组(P=0.000)高。P-gp表达与年龄、肿瘤家族史、血型、术前CA125、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表达与铂类化疗耐药呈正相关(r=0.215,P=0.042)。P-gp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58.06%vs1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晚、低分化、P-gp表达、有复发的患者预后差(P<0.05)。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IGO分期(RR=1.649,P=0.047)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初治卵巢上皮癌中存在P-gp的阳性表达,P-gp表达与FIGO分期、化疗耐药、复发有关。
颜笑健梁立治李光仪曾宗渊
关键词:卵巢肿瘤P-GP免疫组化
宫颈腺癌细胞CXCR4/CXCL12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慢性炎症的关系被引量:20
2007年
背景与目的:CXCL12是一种炎症趋化因子,CXCR4是其特异性受体。有文献报道CXCR4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但CXCR4/CXCL12在宫颈腺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CXCR4/CXCL12在宫颈腺癌细胞中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宫颈慢性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5例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1~ⅡB期宫颈腺癌标本,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8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组织切片行CXCR4和CXCL12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90%以上肿瘤细胞强着色定义为过表达。采用FisherWs精确概率检验法、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结果。结果:35例均有不同数量肿瘤细胞表达CXCR4。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过表达率(62.50%,5/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2.00%,6/27),P<0.05。临床ⅠB期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过表达率(33.33%,1/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01%,6/23),但P>0.05;临床ⅡB期,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过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0.00%,4/5vs.0.00%,0/4),P<0.05。CXCR4过表达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45.45%,阴性预测值为87.50%。35例中33例有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表达CXCL12。无论有淋巴结转移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Ⅱ期病例CXCL12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B期(0.00%vs.80.00%,21.73%vs.75.00%),P<0.05。23例临床ⅠB期无淋巴结转移组,CXCR4过表达率与CXCL12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但在ⅠB期有淋巴结转移组(3例)及ⅡB期(9例)病例组,两者间无相关性。35例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炎性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CXCL12过表达率与宫颈慢性炎症浸润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腺癌细胞CXCR4过表达提示具有较高淋巴结转移潜能。随着肿瘤进展,CXCL12过表达率也随之升高。宫颈腺癌中慢性炎症细胞可能由其它趋化因子吸引所致,而非CXCL12。
魏梅梁立治张昌卿熊樱张颖沈扬李锦清
关键词:腺癌淋巴结转移炎症CXCR4CXCL12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