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康复
  • 2篇针灸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针灸防治
  • 1篇针灸结合
  • 1篇治疗脑卒中
  • 1篇伤患者
  • 1篇手综合征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突出症
  • 1篇偏瘫
  • 1篇曲池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4篇汤治中
  • 4篇王文科
  • 3篇易进科
  • 3篇徐应乐
  • 3篇汤勇
  • 1篇王方
  • 1篇曾云

传媒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肩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屈曲、外展、外旋、内旋方面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部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王文科汤勇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康复疗法
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2月J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随访2年患者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月观察组I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vs 21.1%,P<0.05),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复发。
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汤勇王文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训练针灸
早期抗阻力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抗阻力训练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SCI患者76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SCI分级,将其分为A~D 4类。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68岁,平均50.0岁;分级A、B、C、D类分别有9、7、8、14例;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5~68岁,平均49.9岁;A、B、C、D类分别有7、9、8、14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进行为期1个月的抗阻力训练。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前后对患者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检查与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此判断早期抗阻力训练的疗效。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康复训练干预,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训练后的SCI恢复效果显著,其SEPs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SCI患者康复前后MBI评分比较,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的SCI患者MBI评分均明显升高[(50.6±14.5)分vs.(64.4±20.1)分、(57.3±13.5)分vs.(73.9±17.0)分、(51.9±13.2)分vs.(65.7±16.6)分、(45.5±10.4)分vs.(55.4±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累积与延长,各组SCI患者的SEPs波形潜伏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抗阻力训练应用于SCI患者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
王文科王方汤治中曾云
关键词:脊髓损伤抗阻力训练康复治疗体感诱发电位
不同方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汤勇王文科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