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3ml/s注射 10 0ml造影剂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 5s、70s和 5min开始扫描 ,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 ,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 39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74 %和 82 %。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 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7%。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 李传福刘松涛马祥兴王青张晓明
- 关键词:肝肿瘤小肝癌螺旋CT
-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 刘亚群丁寿玲王青李毅李传福丛培新
-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磁共振成像CT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9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 30s和 6 5s,对比剂用量 10 0ml,注射速度 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肿瘤 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 (4 7 0 8±2 0 39)HU和 (2 8 77± 16 2 3)HU(t=2 .5 33,P <0 0 1)。 14例肿瘤中 ,术前认为可以切除 11例 ,术中切除 9例。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 ,胰腺期肿瘤 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 ,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 李传福张晓明刘松涛马祥兴王青
- 关键词:胰腺肿瘤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胰腺癌
- 螺旋CT双期肝脏增强扫描对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诊断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比较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对肝癌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材料和方法:对97例肝癌和47例肝转移瘤病人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秒,门脉期为65秒。比较动脉期和门脉期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207个肝癌病灶,动脉期和门豚期检出率分别为92%和83%,其中对于直径≤3cm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54%(P<0.005)。482个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和96%,动脉期在7例病人中多检出17个病灶。结论:动脉期与门脉期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对肝癌和其它多血管肿瘤的检出率,对小的肝癌病灶检出的意义更大。
- 李传福刘松涛马祥兴王青
- 关键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门脉期肝癌病灶病灶检出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附13例报告)被引量:26
- 1999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胰岛素瘤行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100ml对比剂,3ml/s单相注射,延迟25秒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5秒行门脉期扫描。结果检出13例中的10例(77%),检出的10例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4例为等密度,5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高密度。3例假阴性中2例在两个时相均表现为等密度,1例在两个时相均表现为高密度,因与脾血管无法区别而漏诊。结论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李传福刘松涛刘松涛马祥兴张晓明王青韩兢张晓明谢树蔷张红蕾
- 关键词:胰岛素瘤CTX线
- 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最佳扫描时间窗的确定被引量:7
- 1998年
- 为得出肝脏增强扫描最佳动脉期和门脉期时间窗,分析了90例正常人肝脏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注射造影剂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结果:3组肝脏的峰值增强分别为85、68、70Hu;峰增强时间分别为58、68、75s;肝脏增强达到30Hu的时间分别为38、39、41s。提示3个组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2s和50s,23s和60s,26s和67s。
- 刘松涛李传福马祥兴王青
- 关键词: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
- 脊柱结核的CT表现
- 1998年
- 王青马祥兴王鲁仲
- 关键词:脊柱结核CT
- 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三叉神经瘤12例 ,行CT平扫及静脉注射 60 %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 3例 ,类哑铃形 6例 ,类圆形 3例。肿瘤呈混杂密度、均匀密度或等密度 ,均无钙化及水肿。结论 :CT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
- 王鲁仲马祥兴刘亚群王青李传福郭卫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瘤CT神经节瘤神经纤维瘤
- 颅内畸胎瘤二例
- 1995年
- 颅内畸胎瘤二例王鲁仲,王青,马祥兴,谢树蔷例1男,29岁。左眼视物不清。体检:左眼球外展受限,右侧视神经乳头水肿。CT检查:轴位平扫于鞍上地、桥池及视交叉池可见边界锐利光整、不规则低密度病灶。CT值-113~-94HU。病变后部为边界清晰类三角形等及...
- 王鲁仲王青马祥兴谢树蔷
- 关键词:颅内畸胎瘤鞍上池表皮样囊肿鞍区肿瘤前床突结节状
- 鼻咽癌放疗后CT检查的临床价值
- 1998年
- 对鼻咽癌50例放疗后患者的 CT 图象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 显示28例鼻咽部形态正常,诊断无肿瘤复发或残留,诊断正确率100%;鼻咽部形态异常22例,CT 拟诊18例复发或残留,仅6例经活检查到癌细胞,诊断正确率为45.3%,本驵50例 CT 总的诊断正确率为76%。因此,CT 对鼻咽癌放疗后的随访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对鼻咽部形态异常者,诊断为肿瘤重发或残留时应慎重。
- 王青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