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群
-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瘖痱120例被引量:3
- 1994年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瘖痱120例王秀琴,刘亚群(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关键词痱症;地黄饮子;CT扫描;上肢体感语发电位(SEP)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病例。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6...
- 王秀琴刘亚群
- 关键词:地黄饮子CT中风后遗症
- 颞骨的HRCT技术及临床应用
- 1999年
- 本文报告59例耳疾病HRCT表现,结果表明HRCT不仅能够显示细微耳病变及与周围复杂结构的关系,还能提供丰富软组织信息,为目前耳疾病最有价值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同时对颞骨的HRCT扫描技术进行了讨论。
- 刘亚群刘东升
- 关键词:颞骨
- 特发性非家族性大脑基底节钙化(附55例报告)被引量:1
- 1992年
- 报告了55例不明原因的基底节钙化。本病好发年龄30岁至60岁。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震颤、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痴呆等。颅脑CT多表现为双侧基底节钙化,以苍白球钙化为主,可合并有松果体、脉络丛、尾核、壳核及脑叶钙化。钙化好发于基底节的原因是此处血供丰富且对钙盐有较高的亲和性。
- 郭洪志郭福堂刘梅仕李义君刘亚群
-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疾病钙代谢障碍钙化
- 胸部CT在肺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 1999年
- 选择100 例正常人及30 例肺心病患者胸部CT片及X线片进行肺动脉及其分支横径测量。结果显示:胸部CT肺动脉及其分支横径与X线胸片右下肺动脉横径呈明显正相关,正常人胸部CT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横径与肺心病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其95% 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0~30m m 、16~24m m 、11~149m m 。
- 薛玉文吴大玮刘亚群马祥兴
- 关键词:胸部CT肺心病
- 副鼻窦粘液囊肿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被引量:10
- 2000年
- 刘亚群马祥兴
- 关键词:粘液囊肿蝶窦囊肿副鼻窦鼻旁窦CT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附13例报告)被引量:26
- 1999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胰岛素瘤行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100ml对比剂,3ml/s单相注射,延迟25秒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5秒行门脉期扫描。结果检出13例中的10例(77%),检出的10例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4例为等密度,5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高密度。3例假阴性中2例在两个时相均表现为等密度,1例在两个时相均表现为高密度,因与脾血管无法区别而漏诊。结论螺旋CT胰腺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李传福刘松涛刘松涛马祥兴张晓明王青韩兢张晓明谢树蔷张红蕾
- 关键词:胰岛素瘤CTX线
- 定量CT测量正常人椎骨骨密度的增龄变化对预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价值被引量:5
- 1995年
- 对427例正常人和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体松质骨和密质骨做了单能QCT测量,揭示了正常人男女两性椎体松质骨和密质骨的增龄变化规律及椎体自发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松质骨骨折阈值为100mg/ml,密质骨为220mg/ml.探讨了椎体松质骨和易被忽略的密质骨在预测椎体自发性骨折中的作用,并对QCT骨矿物测量的临床应用及预测椎体自发性骨折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讨论。
- 肖越勇孙纲华伯勋李传福刘亚群马素贞
- 关键词: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
-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 刘亚群丁寿玲王青李毅李传福丛培新
-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磁共振成像CT
- 小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分析了31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小脑出血早期出现意识障碍、脑干症状,且血肿直径大于3cm者应手术治疗,如意识正常,无脑干症状,血肿小于3cm可保守治疗。并对小脑出血的临床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 郭洪志郭福堂刘亚群
-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分型
- 窦口鼻道复合体HRCT扫描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HR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 10 6例冠状位及横断位HRCT扫描图像。采用层厚 3mm ,层间距 5mm扫描。其中 12例采用层厚 3mm ,层间距 3mm。结果 :慢性鼻窦炎患者占 92 % ,鼻中隔偏曲 83 % ,中鼻甲气化 48% ,中鼻甲反向弯曲 2 0 % ,Haller气房 41% ,筛泡过度气化 46 % ,钩突偏曲 19% ,扫描层间距为5mm ,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率为 49%。层间距 3mm为 10 0 %。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 ,鼻窦HRCT冠状位扫描是显示该区域最佳影像学技术 。
- 刘亚群王鲁仲马晓峰
- 关键词:鼻窦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