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提高对儿童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儿童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患儿,女,12岁,3年前因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并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在我院其他科室就诊。因其一般情况差,肾功能不全,行双肾穿刺造瘘术后出院。3年后再次来我院治疗。结果:行手术探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实性息肉状肿物,大小4.4cm×3.5cm,膀胱两侧壁和顶壁可触及多个壁内结节,双侧输尿管口受压变形;切除三角区肿块送病检,结果示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行膀胱腔内结节切除加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2个月拔双肾造瘘管,患儿自行排尿。术后6个月复查B超膀胱右侧壁仍可见结节,但无剩余尿及肾积水。结论: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误诊,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治疗,预后较好。
- 吴新华韩晓敏石明刘述成陈敏
- 关键词:炎性假瘤膀胱儿童
- 经尿道2μm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尿道2μm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体积BPH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2μm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血红蛋白(Hgb)水平、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速(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等]差异、术后并发症(血尿、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膀胱刺激症状、膀胱挛缩、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Qmax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中Hgb水平、导尿管留置时间、RUV及I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20.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项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采用经尿道2μm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BPH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湛英关礼贤赵振华石明黄益恒
- 关键词: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有效性安全性
- 小鼠急慢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的制备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细菌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ATCC 25922组,大肠杆菌ATCC 35218组以及PBS缓冲液组。分别于灌注后24h和14d处死小鼠,收集小鼠尿液及膀胱取材行组织学分析及细菌定量。结果灌注大肠杆菌24h后,ATCC 25922和ATCC 35218两组小鼠膀胱上皮内均可见细菌团块,膀胱组织细菌培养见大肠杆菌菌落生长,菌量达1×10^7 CFU/g;灌注大肠杆菌14d后,仅ATCC 35218组小鼠膀胱上皮黏膜内可见细菌团块,菌量为1×10^5CFU/g。结论大肠杆菌ATCC 35218和ATCC 25922灌注小鼠膀胱均可成功建立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大肠杆菌ATCC 35218灌注小鼠膀胱可成功建立慢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
- 吴新华石明刘述成韩晓敏陈敏艾芬
- 关键词:大肠杆菌小鼠
- 输尿管开口异位的外科治疗体会(附5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12年6月就诊的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对各种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讨论。结果: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3例,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上半重复肾肾输尿管切除术7例,异位输尿管囊肿切除术8例。术后获得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0.5~8年。仅1例患者仍有尿失禁,但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患者仍有泌尿系感染发作(每年1~2次),16例输尿管再植患者复查B超患肾积水较术前减轻。结论:输尿管开口异位多合并有重复集合系统、异位肾脏发育不良、输尿管末端囊肿等上尿路畸形,术前需明确输尿管异位开口部位和相应肾脏功能,据此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 吴新华韩晓敏石明陈敏
- 关键词:输尿管开口异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