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彤

作品数:35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动脉
  • 15篇动脉瓣
  • 15篇主动脉
  • 15篇主动脉瓣
  • 13篇导管
  • 12篇主动脉瓣置换
  • 11篇置换术
  • 11篇主动脉瓣置换...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主动脉瓣狭窄
  • 5篇洗脱支架
  • 4篇心肌
  • 4篇药物洗脱
  • 4篇药物洗脱支架
  • 4篇术后
  • 4篇小型猪
  • 4篇介入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可降解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美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微创医疗器械...

作者

  • 35篇罗彤
  • 16篇吴永健
  • 14篇牛冠男
  • 13篇王墨扬
  • 12篇滕思勇
  • 10篇杨跃进
  • 9篇高润霖
  • 9篇宋光远
  • 7篇张倩
  • 6篇叶蕴青
  • 6篇田毅
  • 5篇袁卫民
  • 5篇张洪亮
  • 5篇周燕文
  • 5篇赵杰
  • 4篇陈雪生
  • 4篇赵振燕
  • 4篇邱洪
  • 4篇徐新林
  • 4篇褚雁

传媒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养生大世界(...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20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A组(L316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B组(605L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C组(PLGA涂层605L支架组)和D组(PLGA涂层605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对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4周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切片、染色、镜检,测量冠状动脉壁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B、C、D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2.09±0.90)、(2.11±1.07)、(1.42±0.35)、(0.64±0.38)mm2,D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均<0.001),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中位炎症面积分别为0.22、0.21、0.09、0.00mm2,D组也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09),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01);在控制支架种类、平均损伤积分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依然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炎症可促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内膜的增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炎症反应。
罗彤高润霖阮英茆邱洪褚雁徐新林袁卫民田毅钱鑫陈雪生周燕文孟亮
关键词:炎症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
可降解与非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比4种不同的生物可降解或非降解聚合物涂层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置入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09至2009-07期间本研究组完成的采用4种不同涂层SES的动物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可降解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涂层SES组(PLGA组)、可降解的聚左旋乳酸(PLLA)涂层SES组(PLLA组)、非降解的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SBS)涂层SES组(SBS组)和非降解的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C)涂层SES组(EVAC组)。PLGA组包括4周观察终点的猪5只,另外3组包括4周观察终点的猪各4只。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观察终点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取材,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血管壁炎症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周时EVAC组有3例标本血管壁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形成炎症肉芽肿,而PLGA组、PLLA组和SBS组无明显炎症反应。PLGA组、PLLA组和SBS组平均炎症细胞密度,残余管腔直径,残余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均显著小于EV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LGA组、PLLA组和SB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在反映内膜增生的指标(平均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均无支架内狭窄(面积狭窄百分比≥50%)发生。结论:这4种采用不同涂层的SES支架均可以显著抑制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周时的内膜增生。采用可降解的PLGA和PLLA涂层的SES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而非降解的EVAC涂层SES有较重的炎症反应。
罗彤邱洪阮英茆袁卫民田毅陈雪生周燕文钱鑫孟亮褚雁徐新林高润霖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生物可降解
应用切割球囊联合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9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主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2.12±1.07)mm和(3.24±0.87)mm,分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1.44±0.73)mm和(1.82±0.6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术成功率为100%。入选患者中11处(9.1%)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近端夹层,5处(4.1%)分叉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其中1处(0.8%)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闭塞。平均随访时间(8.3±3.1)个月,其中1例(0.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无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对治疗分支血管存在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赵杰吴永健钱杰俞梦越滕思勇罗彤宋光远孙中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
“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Hg(1 mmHg=0.133 k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 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王墨扬宋光远张倩牛冠男叶蕴青罗彤滕思勇乔树宾吴永健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主动脉瓣狭窄
^(99m)Tc体外标记血小板的方法探讨及家兔体外和在体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利用酒石酸亚锡溶液作为还原剂9,9mTc直接标记血小板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探讨还原剂的最适pH值。方法实验兔在左右髂动脉处置入血管支架,3 d后抽静脉血,分离血小板,分别使用pH为1、2、3、45、的酒石酸亚锡溶液作为还原剂9,9mTcO4体外标记血小板,测量标记后的血小板悬浮液的放射活度及上清液的放射活度,计算出相应的血小板标记率,测定标记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另一方面,将标记后的血小板重新输入兔子,进行体外核素显像,观察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功能。结果当酒石酸亚锡溶液pH为3、亚锡溶液亚锡离子浓度为4.5 mmol/L时,血小板标记率最高,为(29.7±3.6)%,并能保持血小板部分活性,标记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仍能达到(42.5±2.5)%,亦具有黏附能力。结论经过本研究改进的、在国内现有实验条件下利用99mTc标记血小板的方法,具有标记率较高、稳定、血小板活性受影响小、简便廉价等优点,可以作为体外标记血小板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
杨旭罗彤沈锐袁卫民田毅周燕文陈雪生高润霖
关键词:血小板PH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2007年
患者男性,22岁,因“间断咳嗽、气短5个月”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心脏扩大,心律齐,心率102次/min,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哕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预激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左心室扩大,心胸比0.60。超声心动图(图1,2):左心室扩大,舒张末期前后径61mm,右心室壁略厚,左心室壁明显增厚,以室间隔为著,最厚处约30mm,后壁厚度18mm,室壁运动普遍明显减弱,左心室心尖部可见一约17mm×24mm椭圆形强回声团块,所见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
鲁洁杨跃进康连鸣张宇辉罗彤张健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扩大间断咳嗽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采用Venus-A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膜行TAVR的4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29例)和瓣膜置入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11例).患者均在术前检查CT,记录主动脉根部钙化、角度和径线等形态学特点,分析其对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75.1±5.9)岁,无嵴二叶式主动脉瓣19例(占47.5%),带嵴二叶式主动脉瓣21例(占52.5%).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比较,瓣膜置入过深组主动脉-左心室成角更大[(56.5±4.5)°比(47.4±9.4)°,P=0.004],主动脉瓣钙化体积(HU850)〈200 mm3或〉1000 mm3的比例更高(7/11比4/29,P=0.006),左心室流出道周长/瓣环周长更大[(109.2±7.5)%比(101.5±6.5)%,P=0.004].住院期间,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新发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比例高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6/11比2/29,P=0.030).术前瓣膜置入过深组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9±8.9)%比(55.8±10.4)%,P=0.117],术后30 d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51.6±12.8)%比(60.9±8.1)%,P=0.020].结论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形态特点与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影响术后心脏传导系统及左心室功能.
王墨扬宋光远王媛牛冠男张倩周政张昊张文佳罗彤腾思勇杨跃进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外科生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人工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CT评估的方法与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外科主动脉生物瓣环内径中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测量间的差异以及基于CT结果指导外科生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连续10例在外科毁损生物瓣中采用Venus-A瓣膜行TAVR患者,通过术前CT扫描图像确认外科瓣膜类型,采用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测量外科瓣膜内径并进行对比,并基于CT结果制定TAVR策略。通过术中即刻效果、术后不良事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患者中男性8例,平均年龄(72.4±5.4)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7.4±2.1%),外科瓣膜置换术(均为有瓣架生物瓣)后平均(8.0±5.4)年。CT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与三维重建瓣环测量法瓣环内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0.9±1.8)mm比(20.4±2.1)mm,P=0.438],且均与厂家参数瓣架内径吻合(P>0.05)。所有患者窦部内径、窦管交界内径、瓣膜冠脉距离均符合预防冠脉闭塞解剖结构要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TAVR瓣膜型号及扩张策略,术中1例颈动脉路径余经股动脉路径,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均顺利植入Venus-A瓣膜,除1例术后残余狭窄外余9例均达到器械成功标准。30天随访1例出现脑出血外余无不良事件,30天超声心动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2.6(2.5,2.8)m/s,平均跨瓣压差13.5(13.0,17.0)mmHg,无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术后12个月随访无死亡及致残性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2.7(2.5,3.1)m/s,平均跨瓣压差15(13.5,21.0)mmHg,无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结论术前CT中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均可准确反映毁损瓣膜内径,基于CT评估结果指导外科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人工瓣膜行TAVR早期结果安全有效。
王墨扬宋光远张倩牛冠男王媛叶蕴青罗彤王巍吴永健
关键词:CT评估
股动脉路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式简化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式简化的单中心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始有计划地对经股动脉途径TAVR(TF-TAVR)的术式进行进一步简化,开展超声引导主入路穿刺,桡动脉副入路、无导尿,左心室导丝起搏等策略。本研究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0月之前3个月(2020年7—9月,常规组)和之后3个月(2020年10—12月,简化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相关数据、术后30 d随访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3例,常规组42例,简化组51例。简化组中计划应用超声引导入路穿刺51例,成功应用51例(100%);计划应用桡动脉副入路49例,成功应用45例(92%);计划无导尿48例,最终无导尿35例(73%);计划左心室导丝起搏12例,最终成功应用11例(92%)。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器械成功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术后瓣膜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简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2.5±17.9)min比(78.3±16.7)min,P<0.001]、手术室时间[(133.7±25.1)min比(159.2±42.6)min,P<0.001]、X线照射时间[(17.2±6.5)min比(20.2±7.7)min,P=0.027]均短于常规组。结论本中心针对TF-TAVR术式的简化方案安全、可行,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宋光远赵跃武杜国勇陈阳王墨扬滕思勇罗彤周政牛冠男赵振燕卢志楠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患者不得乱搬运
2015年
对于节假日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现象,提前预防是关键。40岁以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年龄,人们在节日期间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便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罗彤
关键词:心脑血管意外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年龄节日期间节假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