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维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急性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栓
  • 1篇血栓通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机构

  • 5篇吉林市中心医...
  • 2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吉林化学工业...
  • 1篇北华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荣维君
  • 3篇孟繁伟
  • 3篇王艳
  • 1篇刘春颖
  • 1篇王永顺
  • 1篇南明哲
  • 1篇王月
  • 1篇田峰
  • 1篇尹大维
  • 1篇苏醒
  • 1篇沈迎建
  • 1篇姜春莉
  • 1篇驰欣杰
  • 1篇金龙哲
  • 1篇王雪梅
  • 1篇孙华山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采取高压氧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包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观察病人精神、意识、锥体外系、锥体外系的变化以及生活能力变化等。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分提高比率、神经精神障碍、锥体外系及锥体系症状好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DEACMP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精神障碍及锥体外系及锥体系体征。
荣维君金龙哲
关键词:高压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前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34例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86例和对照组(未使用非他汀类药物)47例。对比刚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积分评估以及血脂水平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与入院时相比治疗组患者的TC、TG和LDL水平有明显的降低,HDL水平有明显的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
南明哲荣维君田峰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TIA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TIA进行解剖性定位,评价磁共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TIA患者,在发作1.5h^7d内行头部MRI、DWI、MRA检查,对DWI图像上的高信号与T2WI像、MRA、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例DWI正常,但MRA颅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病变血管与临床症状相一致。12例DWI正常,MRA仅轻度狭窄或正常。3例DWI有高信号,T2WI无相应病灶为超早期脑梗死,其中MRA1例动脉硬化样改变,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病灶与体征相符。15例DWI有高信号、T2WI有相应病灶,2例为早期脑梗死、1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MRA8例颅内大血管轻到中度狭窄,2例严重狭窄。MRI显示20例(62.5%)存在多发陈旧腔隙性梗死灶。对于TIA患者发作时MRA相应病变进行χ2四格表精确检验,DWI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MRA大血管病变是TIA预后形成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IA患者行MRI、DWI、MRA检查,能及时发现超早期脑梗死,还能对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准确定位,科学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MRA可提供1.2级大血管的供血状态,指导后续的2级预防。
刘春颖孙华山荣维君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145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在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并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4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安全性以及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脑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99例(68.28%);145例患者中仅1例术中发生轻度痉挛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精神功能缺损病例;14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病情都得到良好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没有脑梗死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病例。结论: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阳性检出高、安全性好;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安全性好、疗效理想、创伤小。
荣维君王艳孟繁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无明显的临床效果。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cerebrovascular balloon forming carotid stenting,PTAS)广泛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2-3]。为进一步分析PTAS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荣维君王艳孟繁伟
院内缺血性卒中16例临床分析
2007年
院内卒中是指非卒中原因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以缺血性为主,出血性少见,可分为医源性和院内自然卒中,前者与治疗有关,后者与患者自身疾病及伴发高危因素相关。因卒中发生在住院期间,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现将我院近十年来诊治的16例院内缺血性卒中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查找不足,以降低医源性卒中的发生。
姜春莉沈迎建荣维君
关键词:脑梗死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王月任志强荣维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同时对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近4年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研究,并对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 90例患者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主要为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微导管到位失败及弹簧圈移位。结论为降低神经介入并发症发生几率,医务操作人员理应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应正确了解手术适应症,针对手术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
荣维君王艳孟繁伟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及治疗4周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驰欣杰尹大维苏醒荣维君王永顺王雪梅
关键词:依达拉奉血栓通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