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衷庆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动力学
  • 2篇飞秒
  • 2篇弛豫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弛豫
  • 1篇受激
  • 1篇受激发射
  • 1篇四苯基
  • 1篇四苯基卟啉
  • 1篇酞菁
  • 1篇酞菁锌
  • 1篇内转换
  • 1篇卟啉
  • 1篇化学反应
  • 1篇化学反应动力...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衷庆华
  • 6篇孔繁敖
  • 4篇朱起鹤
  • 3篇王朝晖
  • 1篇苏红梅
  • 1篇杨达林
  • 1篇丁传凡
  • 1篇王朝晖
  • 1篇周游
  • 1篇边文生
  • 1篇陈文武
  • 1篇熊轶嘉
  • 1篇夏安东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8
  • 4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转动分辨的NO(C^2Π,v=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光谱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报导了NO分子经(C^2Ⅱ,v=1)里德堡态的转动分辨的多光电子电离光谱和光电子能谱,讨论了高转动激发的NO(C^2Ⅱ,v=1)的稳定性和NO(C^2Ⅱ,v=1)多光子电离过程.
杨达林衷庆华陈文武丁传凡周游朱起鹤孔繁敖
关键词:一氧化氮REMPI光电子能谱
分子激发态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孔繁敖夏安东边文生苏红梅衷庆华
该项目包括了申请者多年来基础研究的成果,即研究了几十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推动了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分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进展。当今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已经细微到分子的层次,甚至量子态的层次上。而激发态分子因容易...
关键词: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
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凹陷技术及其在振动弛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发展出飞秒时间分辨受激发射泵浦荧光凹陷探测技术,提高了飞秒时间分辨检测的灵敏度,其时间分辨能力理论上可达到激光脉冲宽度的极限(本文为121 fs)。利用该方法研究了一些染料分子电子激发态的振动弛豫。这类弛豫过程是典型的双指数弛豫过程。开始快速弛豫过程的时间小于500 fs。而其后的弛豫过程的时间对不同染料分子有所不同,一般在2ps到12ps之间。
衷庆华王朝晖朱起鹤孔繁敖
关键词:飞秒化学受激发射
酞菁锌分子激发态的超快内转换和振动弛豫被引量:14
1998年
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亏蚀法研究了四特丁基酞菁(BuPc)、四特丁基酞菁锌(ZnBuPc)和四丙氧基酞菁锌(ZnPrPc)激发态的超快驰豫过程。用波长为398mm和796mm的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分子,观察了S2态到S1态的内转换,其特征时间约为30fs。在796mm先于398mm作用于样品分子时,观察到了荧光强度渐变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这一过程反映了S1的振动驰豫。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它们的振动驰豫特征时间,BuPc分子为1.5ps,ZnBuPc和ZnBuPc的特征时间分别为13.4和7.6ps。
王朝晖衷庆华熊轶嘉孙亚孔繁敖
关键词:酞菁锌内转换振动弛豫激发态
用飞秒激光研究溶液中激光染料分子的超快弛豫被引量:3
1996年
采用国产元件组装了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获得了脉宽52fs的稳定输出,并实现了较高效率的情频,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飞秒时间分辨受激发射泵浦荧光凹陷探测技术,并用它观察了激光染料LDS821的超快弛豫过程。
衷庆华王朝晖朱起鹤孔繁敖王清月戴建明
关键词:飞秒激光激光染料分子动力学
四苯基卟啉等分子的超快弛豫过程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The ultrafast processes of tetra-phenyl-porphyrin(TPP), tetra-t-butyl-phthalocyanine(BuPc) and nitro-tri-t-butyl-phthalocyanine (NtBuP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depletion method. A sharp peakof the fluorescence depletion with delay time has been observed both for TPP and BuPc.An ultrafast two-photon absorption process has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sharp peakobserved. A long-lived fluorescence depletion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t is causing by thestimulated-emission-pumping process produced by the intense probe laser pulses.
衷庆华王朝晖朱起鹤孔繁敖
关键词:四苯基卟啉驰豫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