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录 作品数:8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商洛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观察 被引量:9 2003年 张录兴 郑强荪 许新录 王选琦 张会军 赵玉宏 贾丽茹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中联合应用胺碘酮和中成药稳心颗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中联合应用胺碘酮、中成药稳心颗粒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进行胺碘酮、中成药稳心颗粒联用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律失常治疗疗效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服用硝酸甘油量为(284.30±57.20)mg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疗程期间发生心绞痛次数为(22.33±5.12)次,实验组疗程期间发生心绞痛次数为(15.60±2.1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室颤及室性早搏例数分别为1例与2例,对照组室颤及室性早搏例数分别为8例与1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中联合应用胺碘酮、中成药稳心颗粒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罗磊 罗磊 杨娜 梁晗 肖婷 许新录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 2004年 张录兴 郑强荪 许新录 张会军 赵玉宏 贾丽如关键词: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系统 预后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许新录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症 介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和房颤的关系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房颤(A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18例CHF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相关病史、血液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根据是否AF将218例患者分为AF组和窦性心律组。结果218例患者中,有49例合并AF,169例为窦性心律,AF发生率为22.5%。与窦性心律组相比,SUA水平在AF组明显升高。AF组的年龄比窦性心律组更高[(64.32±9.87) vs (56.78±10.14)岁,P<0.05。];射血分数前者比窦性心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等在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AF组比窦性心律组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AF组也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F组患者有更高的SUA水平和更差的心功能。 肖婷 张献斌 罗磊 杨娜 梁晗 许新录关键词:心力衰竭 尿酸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为CHF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8例住院的CHF患者为CHF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脑钠肽(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中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24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服用左甲状腺素片(50μg/d)组(14例)和未服药组(10例),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对CHF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 CHF组中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Ⅳ级的患者血清TT3、FT3水平[分别为(1.14±0.38)、(0.87±0.51)、(0.62±0.37)μmol/L和(2.98±1.06)、(2.45±1.38)、(1.79±0.54)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8±0.42)μmol/L和(5.69±1.16)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TT3、FT3水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β=0.173,P<0.05,β=0.413,P<0.01),与Pro-BNP则呈负相关(β=-1.165,P<0.01,β=-0.360,P<0.05)。服用左甲状腺素片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未服药组,花费的医疗费用少于未服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甲状腺疾病的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TT3、FT3水平,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肖婷 罗磊 杨娜 许新录 王文峰 梁晗 赵正杰 关英敏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激素 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81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I组、Ⅱ组、Ⅲ组、Ⅳ组。根据血红蛋白(Hh)浓度分为Hb〈80,80~99,100~119,120~139,140~159,〉160g/L六个亚组,比较不同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1)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左室射血分数(LVEF)、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明显降低;血肌酐(SCr)水平和贫血发生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贫血组患者在年龄、严重心力衰竭(Ⅲ级和Ⅳ级)患者的比率、LVEF、死亡率方面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120~139g/L组的SCr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Hb140~159g/L组死亡率最低(2.4%,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功能分级、年龄、SCr、LVEF是住院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而Hh则是住院死亡率降低的保护因素。结论合并贫血的CHF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肖婷 罗磊 赵正杰 许新录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血红蛋白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