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巍

作品数:70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病毒
  • 22篇恒河猴
  • 20篇小鼠
  • 19篇动物
  • 15篇动物模型
  • 14篇流感
  • 14篇SARS-C...
  • 12篇病毒感染
  • 11篇细胞
  • 11篇急性呼吸
  • 10篇严重急性
  • 10篇严重急性呼吸
  • 10篇流感病毒
  • 8篇禽流感
  • 8篇冠状病毒
  • 7篇血清
  • 7篇禽流感病
  • 7篇禽流感病毒
  • 7篇冠状
  • 7篇SARS

机构

  • 5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蒙特利尔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70篇邓巍
  • 60篇秦川
  • 44篇朱华
  • 35篇鲍琳琳
  • 33篇黄澜
  • 24篇魏强
  • 20篇蒋虹
  • 20篇刘亚莉
  • 19篇佟巍
  • 18篇涂新明
  • 18篇高虹
  • 16篇丛喆
  • 15篇张扬清
  • 15篇徐艳峰
  • 15篇马春梅
  • 12篇张兵林
  • 11篇高红
  • 10篇刘颖
  • 9篇许黎黎
  • 9篇张连峰

传媒

  • 30篇中国比较医学...
  • 18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2006年中...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8篇2005
  • 3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龄ICR小鼠对SARS-CoV的易感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易感的SARS动物模型。方法利用RT-PCR和病毒分离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龄鼠和老龄鼠接种SARS-CoV后肺组织内病毒复制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动物的肺脏和肺外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对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SARS-CoV在肺内复制的主要部位。结果老龄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龄鼠;老龄鼠肺脏出现更为严重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其中两只老龄鼠的肺外器官出现了变性、灶状坏死以及血管广泛的扩张充血等全身中毒性变化;肺脏内病毒抗原主要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老龄ICR小鼠对SARS-CoV的易感性明显高于成龄鼠,有可能作为研究SARS发病机制以及药物评价的动物模型。
杨秀红朱华黄澜邓巍高虹刘亚莉马春梅孔琪徐艳峰秦川
关键词:SARS病毒小鼠疾病易感性
人造血干细胞人源化小鼠的疝气表型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成年雄性人源化小鼠个体出现疝气症状的原因和对人源化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法构建人造血干细胞人源化小鼠,对疝气表型特征、小鼠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2月龄雄性人源化小鼠出现直接性疝气症状,腹股沟区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减少可能是疝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疝气小鼠同时伴有耐力和运动协调性下降,但疝气对小鼠的繁殖系统无显著影响。结论雄性人造血干细胞人源化小鼠具有显著的疝气症状,其发生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施海霞陈炜邓巍梁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疝气
SARS病原体的检测及其在动物模型鉴定及疫苗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通过RT PCR及病毒分离等方法 ,鉴定SARS感染性动物模型是否成立 ,并对疫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用 3周岁的健康SPF级恒河猴 8只 ,分为SARS实验感染动物模型组及疫苗组 (Sino 3SARS灭活疫苗2 0 0 30 90 4批肌内注射 ,免疫 2次 )。经鼻吸入Sino 1SARS毒株 ,病毒攻击后 7d动物进行安乐死。自病毒攻击后的第一天起每日连续采集动物咽拭子标本 ,病毒攻击后的第二天、第五天、第七天采集血浆标本[1 ] 。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RT PCR检测 .结果 模型组动物病毒攻击后第一天至第七天咽拭子RT PCR检测均为阳性。注射疫苗组动物仅在病毒攻击后第一天咽拭子RT PCR检测呈阳性。模型组动物血浆RT PCR检测呈现阳性 ,疫苗组动物血浆RT PCR检测均为阴性。病毒分离结果显示仅在模型动物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病毒 ,未在疫苗组动物的咽拭子标本分离到病毒 .血浆标本中均未分离到病毒 .结论 RT PCR及病毒分离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可作为模型鉴定、疫苗评估及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
张扬清鲍琳琳孔琪邓巍涂新明朱华高虹张兵林佟巍秦川
关键词:SARS病原体疫苗动物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毒培养
中药Ⅰ号方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多靶位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用KinexTMAntibody Microarray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表达蛋白,然后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及查阅文献找到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蛋白分子。结果给予中药I号方(PN-1)的阿尔兹海默病小鼠与空白对照小鼠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且存在变化的为:p-tau(T522)、COX2,caspase6和caspase9下降;bcl-xl和CaMK4升高。结论中药Ⅰ号方(PN-1)能从抗tau蛋白高磷酸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提高记忆力等多靶位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病理生理表现,可能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药物。
梁良刘羽曹子青杨亚军朱华黄澜盛树力秦川邓巍
海南省HIV-1基因亚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基因亚型,监测HIV毒株的流行状况。方法从88份HIV-1抗体阳性的血浆中提取RNA,逆转录后采用PCR法扩增HIV-1基因序列中的env及pol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比对分析而确定基因亚型。构建最大似然(ML)进化树,分析感染者间的传播链。结果88份样品中,有83份样品被扩增出HIV-1的env及pol基因片段;共发现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AE亚型70份,B′亚型8份,C亚型2份,B亚型和CRF08-BC、CRF01-AE/B′重组亚型各1份。在ML进化树上83份样品分成4个传播群(66/83)和非传播群(17/83),其中传播群1最庞大(59/83)。结论海南省HIV/AIDS的HIV-1基因亚型至少有6种,其中CRF01-AE为主要亚型,占84.33%(70/83),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者及其性伴侣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群。其次为B′亚型(9.6%)。另外的4种亚型(6%)仅见单个病例。提示海南省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途径(67.5%);经性接触传播的亚型种类复杂多样,包括本次检出的全部亚型和重组株。
符鹏邓巍鲍琳琳Nicole Vidal何启亚秦川Martine PeetersEric DelaporteJean-Marie Andrieu王召乾邝继深张帆胡玉銮卢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化树
SARS-CoV动物模型研究之中国现状
目的综合对比SARS—CoV感染的恒河猴、布氏田鼠及Lewis大鼠的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的变化,来探讨此三种动物在建立SARS模型上的特点。方法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9只Lewis大鼠和20只布氏...
秦川邓巍张连峰Yasuhiro Yoshikawa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恒河猴LEWIS大鼠布氏田鼠动物模型
KM突变小鼠皮肤T、B细胞数量分布和皮肤细胞凋亡增殖的动态改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表皮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采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改变情况,TUNEL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1 d、3 d、6 d、9 d、22 d、3个月、6个月KM突变小鼠皮肤组织背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KM突变小鼠皮肤T细胞主要表达在表皮及真皮,出生第1天至第6天增多,9 d、22 d减少,3个月以后增多,6个月时可见B细胞增多。KM突变小鼠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较野生小鼠增多,且两种小鼠均在22 d时凋亡细胞数目最多;出生1~9 d的KM突变小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增殖与野生小鼠无差异,22 d和3个月增殖减少,但6个月时增殖多;毛囊及皮脂腺细胞22 d时增殖较多,9 d和3月龄增殖减少。结论 KM自发突变小鼠皮肤组织存在T、B淋巴细胞数量分布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改变,引起免疫学紊乱和被毛异常生长,促进了炎症反应。
李彦红刘颖黄澜徐艳峰朱华李涛邓巍秦川
关键词:KM小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和两种灵长类动物的肺组织病理学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恒河猴及食蟹猴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在麻醉状态下对BALB/c小鼠、恒河猴及食蟹猴进行H5N1病毒滴鼻接种,在感染急性期实施安死术,取肺组织运用H&E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BALB/c小鼠感染急性期,肺组织以变质性炎为主,肺泡结构被广泛破坏,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渗出性炎。而在恒河猴感染急性期肺组织病理改变以渗出性炎为主,同时可见变质性炎和增生性炎。在食蟹猴感染急性期肺组织病理改变以渗出性和变质性炎为主,同时亦可见上皮的新生。结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与恒河猴、食蟹猴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不同,这将为进一步认识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研究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陈云新邓巍朱华代小伟贾春实魏强黄澜马春梅秦川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小鼠恒河猴食蟹猴
恒河猴糖尿病模型肾脏相关血液、尿液指标的动态观察与分析
2012年
目的动态观察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恒河猴动物模型早期肾脏指标的变化。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血糖稳定大于7.0 mmol/L后每个月采集肾脏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尿常规。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 5只动物的平均血糖在10w左右达到稳定,造模3个月后血糖值达到8.31±2.31 mmol/L,此后持续平稳上升。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持续上升,分别在给药10个月、9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白球蛋白比值下降,在给药11个月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6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9个月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与TP、GLOB、UREA、CR、Mg2+、GSP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与A/G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结论发现了与人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似的血清学、尿液变化,可作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药效学等研究的可靠模型。
朱华刘颖邓巍徐艳峰秦川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恒河猴链脲佐菌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动物模型中血清因子的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近出现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但其免疫病理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方法用SARS病毒感染了恒河猴,经病毒分离、PCR和荧光抗体检测,证明病毒在动物体内有复制。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动物血清中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γ-干扰素(IN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血清中IL-10和TNF-α的含量在感染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感染后动物体内IL-6显著升高,其含量与肺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INF-γ的含量降低。结论动物模型中血清免疫因子的测定避免了临床病人由于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造成的干扰,对于我们了解免疫因子在SARS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的作用有一定帮助。
朱华张扬清涂新明高虹魏强邓巍鲍琳琳秦川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动物模型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