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华

作品数:132 被引量:45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7篇动物
  • 35篇小鼠
  • 35篇病毒
  • 28篇基因
  • 26篇恒河猴
  • 24篇动物模型
  • 19篇细胞
  • 17篇食蟹猴
  • 14篇转基因
  • 13篇流感
  • 13篇病毒感染
  • 13篇病理
  • 12篇免疫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11篇转基因小鼠
  • 10篇干细胞
  • 10篇阿尔茨海默病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SIV

机构

  • 1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132篇朱华
  • 118篇秦川
  • 76篇黄澜
  • 52篇刘亚莉
  • 42篇邓巍
  • 39篇马春梅
  • 38篇徐艳峰
  • 36篇高虹
  • 32篇魏强
  • 28篇鲍琳琳
  • 28篇刘颖
  • 26篇蒋虹
  • 24篇涂新明
  • 23篇张兵林
  • 23篇丛喆
  • 22篇佟巍
  • 20篇代小伟
  • 15篇李彦红
  • 13篇张扬清
  • 11篇赵春华

传媒

  • 47篇中国比较医学...
  • 27篇中国实验动物...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病毒学报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7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M突变小鼠皮肤T、B细胞数量分布和皮肤细胞凋亡增殖的动态改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表皮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采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改变情况,TUNEL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1 d、3 d、6 d、9 d、22 d、3个月、6个月KM突变小鼠皮肤组织背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KM突变小鼠皮肤T细胞主要表达在表皮及真皮,出生第1天至第6天增多,9 d、22 d减少,3个月以后增多,6个月时可见B细胞增多。KM突变小鼠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较野生小鼠增多,且两种小鼠均在22 d时凋亡细胞数目最多;出生1~9 d的KM突变小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增殖与野生小鼠无差异,22 d和3个月增殖减少,但6个月时增殖多;毛囊及皮脂腺细胞22 d时增殖较多,9 d和3月龄增殖减少。结论 KM自发突变小鼠皮肤组织存在T、B淋巴细胞数量分布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改变,引起免疫学紊乱和被毛异常生长,促进了炎症反应。
李彦红刘颖黄澜徐艳峰朱华李涛邓巍秦川
关键词:KM小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不同浓度丙戊酸钠对锚蛋白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2015年
目的采用体外锚蛋白(Ank G)启动子介导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PA)对Ank G启动子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对人和小鼠的Ank G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克隆小鼠Ank G启动子序列;将Ank G启动子片段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质粒p GL3,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与pRL-CMV共转染至N2a细胞和293T细胞,同时给予0、0.5、1.0 mmol/L的VPA处理12 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法检测Ank G启动子片段在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及VPA处理后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Ank G启动子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Ank G启动子在N2a和293T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转录活性;0.5 mmol/L VPA处理两种品系细胞12 h后,Luciferase活性都明显上调。结论 VPA能够从转录水平调控Ank G启动子的活性,体内VPA对Ank G表达的调控可能是直接在转录水平进行的。
刘翠武杰隋小龙李彦红韩云林徐玉环黄澜朱华盛树力秦川
关键词:丙戊酸钠锚蛋白启动子
老年性痴呆转基因(APP)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在AD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预防研究中存在一个缺乏理想研究工具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被权威学者公认为是建立AD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AD主要以病人脑部海马和大脑皮层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ules,NFT)以及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为病理诊断特征.研究已经证实Aβ蛋白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
秦川常洋朱华尹红星高虹张兵林黄澜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病机制
发光二极管630nm红光和460nm蓝光照射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LED)630 nm红光和460 nm蓝光照射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8只,建立兔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每只兔子3个伤口,分别给予红、蓝光距离15 cm垂直照射(15 min/次)和自然愈合处理。照射至创伤后第21天,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数目、愈合面积,计算创伤愈合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种光源的治疗作用;HE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结构;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新生皮肤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炎性细胞因子(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红光组、蓝光组和对照组的愈合率分别为50.0%(4/8)、25.0%(2/8)和12.5%(1/8)。自造模后第12天起,红光组伤口的愈合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蓝光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建模后第21天,红光组新生皮肤厚度为(2.95±0.34)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0.42)mm(F=3.182,P=0.016)。胶原纤维平均光密度为0.15±0.03,明显高于蓝光组的0.09±0.01(F=7.316,P=0.012)和对照组的0.07±0.01(F=7.316,P=0.00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红光组的EGF、FGF、CD31抗原、Ki-67表达较蓝光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CD68较蓝光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LED红光照射可促进日本大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是通过引起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纤维组织增生来促成的。
李彦红张继刚徐艳峰韩云林江彬彬黄澜朱华徐玉环杨维玲秦川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皮肤创伤日本大耳白兔增生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隋小龙梁良张玲朱华徐艳峰黄澜徐玉环韩云林姚志刚秦川邓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食蟹猴脑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蟹猴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食蟹猴8只,采用新鲜抗凝自体股动脉血1.5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右侧基底节区屏状核内侧,利用MRI、PE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在麻醉苏醒后出现了与血肿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肿腔位于右侧基底节,注血部位大片代谢缺损区,中线向左侧移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局部周围可见多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部分损伤脑组织已被肉芽组织机化。结论自体股动脉抗凝血定向脑内注射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注血量、注血部位和速度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朱华李秦冯铭陈云新李昊孙井江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关键词:动物脑出血食蟹猴基底节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和艾滋病模型猴的观察被引量:8
1995年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2只,给药6周。结果:治疗组病毒血症在感染后4周消失,对照组病毒血症持续至14周。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淋巴结滤泡数量较多,淋巴组织修复较好,结构基本保持原来状态。对照组淋巴结滤泡数量减少,并有滤泡耗竭现象。中药1号治疗模型猴2只,给药8周。结果:病毒学检查治疗和不治疗的猴无差异。淋巴结病理组织学表明,治疗猴淋巴结的结构和滤泡有明显修复现象。对照猴淋巴滤泡大量减少,出现滤泡耗竭和纤维化现象,并死亡1只。
卢耀增吴小娴何伏秋徐新明秦川潘勇魏强宋怀燕张永蓉刘增华丛喆佟巍王欣刘亚莉朱华丁小鼎
一种改进的非人灵长类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
目的:对文献中的量表进行修改和细化后用于实验猴的神经功能动态量化观察,使其更适于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 方法:成年食蟹猴12只,用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内立体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周将动物随机...
朱华秦川卢珊冯铭李秦刘颖代小伟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干细胞
A(H1N1)疫苗免疫的血清中和抗体的交叉免疫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接种A(H1N1)疫苗人群血清的中和抗体对2009年A(H1N1)的抗病毒作用和相关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检测接种A(H1N1)疫苗的人血清和未免疫的对照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A/Brisbane/10/2007(H3N2),A/Brisbane/59/2007(H1N1),A/California/07/2009(H1N1)和A/Shenzhen/406H/2006(H5N1)等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通过细胞病变观察,证实接种A(H1N1)疫苗的人血清稀释度为1∶40时,30份免疫血清可以中和H3N2(Brisbane),H1N1(Brisbane)和H1N1(CA7)而不产生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分别均为100%,而相同稀释度的未免疫对照血清的中和保护率分别为100%,100%,40%;而当稀释度为1∶400时,30份免疫血清分别有13,20和21例未出现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分别为43%,67%,70%,10份对照血清的中和保护率分别为80%,70%,0%。两种稀释度的免疫血清和未免疫对照血清均不能中和H5N1引起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均为0%。结论接种2009年A(H1N1)疫苗可以诱导能中和CA7 H1N1的抗体产生,但该中和抗体对H3N2(Brisbane),H1N1(Brisbane),H5N1(SZ)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等甲型流感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
占玲俊鲍琳琳蒋虹丛哲金光邓巍许黎黎孙惠惠朱华张连峰秦川
关键词:流感中和抗体细胞病变疫苗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明显升高
2004年
目的 研究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情况 ,比较PDAPP转基因小鼠和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结果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水平明显高于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
张建民王红黄澜朱华高虹刘亚莉秦川何维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