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红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彗星试验
  • 4篇微核
  • 4篇微核试验
  • 2篇药物
  • 2篇突变
  • 2篇内固定
  • 2篇基因
  • 2篇脊柱
  • 2篇甲氨喋呤
  • 2篇骨折
  • 2篇氨喋呤
  • 2篇DNA损伤
  • 2篇长春新碱
  • 1篇延迟愈合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变
  • 1篇腰椎退变性
  • 1篇腰椎退变性疾...
  • 1篇遗传学
  • 1篇诱变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嵊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邓红平
  • 5篇楼建林
  • 5篇郑伟
  • 4篇何继亮
  • 3篇金力奋
  • 2篇陈其昕
  • 2篇张美辨
  • 2篇陈志健
  • 2篇王保红
  • 1篇林格生
  • 1篇赵小颖
  • 1篇张春
  • 1篇章云涛
  • 1篇章云涛
  • 1篇鲁德强
  • 1篇李晴宇
  • 1篇胡灏
  • 1篇王鹤年

传媒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工人的遗传损伤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用3个遗传终点来研究接触甲氨喋呤(MTX)工人的遗传损伤。方法外周血分别来自21名生产MTX工人和21名对照组工人。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TCR基因突变试验对两组人群进行检测。结果工人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10.10‰±0.95‰和8.05‰±0.75‰,明显高于对照组(5.48‰±0.82‰和4.38‰±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30±0.06)、(0.07±0.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平均尾相(MT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组的hprt和TCR平均突变率分别为1.00‰±0.02‰和(6.87±0.52)×10-4,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01‰和(1.67±0.1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产MTX工人某种程度上存在遗传损伤。
邓红平章云涛何继亮张美辨金力奋郑伟楼建林王保红
关键词:抗肿瘤药
1.8GHz微波对四种化学诱变剂致DNA的损伤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1.8GHz[比吸收率(SAR)为3Wkg]微波(MW)对4种化学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博莱霉素(BLM)、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甲基甲烷磺酸酯(MMS)]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体外实验分别在暴露后0h和21h检测1.8GHz微波、4种化学诱变剂及微波联合4种诱变剂所诱发的人淋巴细胞DNA损伤。所用的指标为尾长(TL)和尾相(TM)。微波辐射和化学诱变剂暴露时间分别为2h和3h。结果微波组所诱发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分别与MMC和4NQO的联合暴露组所诱发的DNA损伤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MMC组和4NQ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微波对BLM和MMS所诱发DNA损伤的增强效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GHz(SAR为3Wkg)微波暴露2h并不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但能增强MMC、4NQO的DNA损伤效应。
王保红鲁德强金力奋郑伟楼建林邓红平李晴宇何继亮
关键词:化学诱变剂DNA损伤效应比吸收率人外周血彗星试验暴露后
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甲氨喋呤、长春新碱工人的遗传损伤研究
目的:治疗癌症的化疗的广泛运用涉及到可能对配制、管理和生产细胞毒性药物的员工造成危害。抗肿瘤药物是通过杀死增生细胞和破坏细胞分裂来阻止肿瘤生长的化学物,然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证明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
邓红平
关键词: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基因突变甲氨喋呤长春新碱抗癌药物
文献传递
腰椎退变性疾病骨盆脊柱矢状位参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1、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骨盆脊柱矢状位参数的特点。  2、研究腰椎退变性疾病与脊柱骨盆协调性丧失之间的关系。  方法:  1、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住院病例中挑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160病例,分为4组...
邓红平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
文献传递
汞作业所致工人的遗传效应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汞作业所致工人的遗传效应。方法选择荧光灯生产厂汞作业工人20名为接触组,无汞接触的其他从业人员20名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和TCR基因突变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接触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5.90±0.91)‰和(5130±0.81)‰,对照组的MNR和MCR分别为(1.50±0.47)‰和(1.30±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3.16±0.31)和(0.99±0.07)μm,两组平均尾相(MTM)分别为1.63±0.22和0.3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的hprt和TCR平均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汞作业可致工人不良的遗传效应。
过伟军赵小颖李苏英陈春华陈志健楼建林郑伟邓红平
关键词: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椎旁肌横截面测量在评价手术创伤的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横截面的测量方法,为评价手术对椎旁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将9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进行CT扫描,在横截面上标记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椎旁肌最大冠状径、矢状径及椎旁肌面积,分析各参数与椎旁肌损伤的关系及其与术后疼痛、功能障碍相关性。结果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椎旁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明显大于术前(P<0.01),而末次随访时小于术前(P<0.05)。术后-术前、末次随访时-术前椎旁肌最大冠状径、最大矢状径之差与术后4 d、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以最大矢状径的变化最为相关(b'=-0.521)。结论在CT横截面上可精确识别相关的解剖标志,并能准确地测量椎旁肌最大冠状径、最大矢状径及椎旁肌面积,为评价手术对椎旁肌肉损伤提供客观的依据。
邓红平陈其昕张春王鹤年胡灏林格生方基石董春富
关键词:CT椎旁肌横截面积
几种管家基因突变试验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某些基因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和不断地被转录,并在维持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有人称之为“维持基因”。这些基因出现于婴儿早期,并终生保留,因此又通称为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其他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的几何均数为1200,而其他基因为150。目前已鉴定出的管家基因有数百个。管家基因排列紧密,其内含子、未翻译区和编码序列较短。
邓红平何继亮
关键词:管家基因细胞功能几何均数内含子
间接复位技术在胫骨远段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胫骨远段骨折因解剖因素常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由于胫骨全长约1/3位于皮下,缺少肌肉包绕,相对其他长骨缺乏丰富的血运,切开复位及折块间加压固定等操作进一步破坏了其残存血运,术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及骨缺损发生率较高。该处骨折常无法应用髓内钉内固定,应用钢板内固定往往需要切开骨折端直接复位,但切开骨折端进一步破坏骨折端血运,增加骨不愈合可能。
邓红平胡灏徐云王之宇
关键词:胫骨远段骨折间接复位技术骨延迟愈合髓内钉内固定骨不愈合骨折端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同期收治的65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8例为观察组。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7例为对照组。收集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内固定物失效率等。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P<0.01)、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P<0.05),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P<0.01)等差异显著。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满意,能提高术后即时稳定性,获得骨支撑,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椎体矫正高度及角度的丢失,减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邓红平陈其昕胡灏方基石林格生王鹤年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内固定器椎弓根骨移植
铅作业工人染色体和DNA损伤及TCR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铅作业工人所出现的遗传损伤。方法对观察组25名铅作业工人和25名对照组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及体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平均微核率(MNR)和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9.04±1.51)‰和(7.76±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42)‰和(1.92±0.31)‰(P<0.01)。工人组的平均尾长(MTL)和平均尾相(MTM)分别为(2.42±0.09)μm和(0.85±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0.08)μm和(0.30±0.09)(P<0.01)。但工人组的TCR基因平均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表明铅作业工人可检测出遗传损伤。
过伟军赵小颖陈志健楼建林郑伟邓红平
关键词: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