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建林

作品数:25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彗星试验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6篇人淋巴细胞
  • 6篇微核
  • 6篇DNA损伤
  • 5篇突变
  • 5篇微核试验
  • 4篇毒性
  • 4篇体外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卷烟
  • 4篇卷烟烟气
  • 3篇遗传毒性
  • 3篇致癌
  • 3篇体外试验
  • 3篇突变分析
  • 3篇肿瘤

机构

  • 18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中烟工业...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嘉兴学院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浙江省疾病控...
  • 1篇嵊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5篇楼建林
  • 10篇郑伟
  • 8篇何继亮
  • 6篇张美辨
  • 6篇金力奋
  • 5篇陈士杰
  • 5篇邓红平
  • 5篇陈志健
  • 4篇姜薇
  • 4篇储国海
  • 4篇周国俊
  • 4篇王保红
  • 3篇蒋健
  • 3篇张梅光
  • 3篇徐立红
  • 3篇邢鸣鸾
  • 3篇郑树
  • 3篇黄芳芳
  • 2篇王晓凌
  • 2篇陆叶珍

传媒

  • 10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第一届劳动卫...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卷烟烟气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卷烟烟气成分非常复杂,已鉴定出5000多种化学物,其中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有致癌作用的达60多种,包括一些促癌剂和辅癌剂。吸烟可诱发11种人体器官的癌症。由于卷烟烟气直接作用于人体,其遗传毒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以碱性或中性成分的致突变性最强。烟气不仅能诱发生殖细胞突变,导致子宫黏膜致突变和引起羊水遗传毒性增加,而且还是体细胞致突变剂,可使尿液的致突变性增高。本文就烟气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不同物质对卷烟烟气遗传毒性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楼建林储国海周国俊郑树何继亮
关键词:卷烟烟气遗传毒性致突变性致癌作用人体器官细胞突变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Howell和Jolly在人体网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富尔根阳性反应的核小体,称之为Howell-Jolly小体,即为微核试验中的微核。微核来自染色体断片或在细胞核分裂后期滞后的整条染色体,是细胞受遗传毒物作用后的一种遗传学终点。微核试验已成为检测遗传毒性标准的细胞试验。微核试验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1976年,Countryman和Heddle报道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方法,并用于快速评估染色体损伤。1985年,Fenech和Morley报道了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evtokinesls—block micronueleus cytomeassay,CBMN),在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B,Cyt—B),通过识别双核细胞(binucleated cells,BN)来区别分裂细胞与未分裂细胞,
陆叶珍楼建林何继亮
关键词: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网状细胞细胞培养物细胞核分裂
细胞-遗传毒性试验在环境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何继亮姜薇张美辨徐世杰李晓雪楼建林王保红过伟军郑伟金力奋陆叶珍陈士杰陈志健陈志红黄育文
该项目将涵盖DNA损伤、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等不同终点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应用于癌症患者放疗敏感性预测、射频辐射与理化因素联合效应研究、职业人群生物监测及卷烟烟气、膨润土和转基因食品毒性评价。发现了肺癌、乳腺癌等...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医学
卷烟烟气致细胞毒性的测定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卷烟烟气毒理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一种卷烟烟气致细胞毒性的测定评价方法。卷烟烟气致细胞毒性的测定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①卷烟烟气粒相物提取液制取;②HMy2.CIR人B淋巴母细胞系培养;③染毒;④显色;⑤...
储国海周国俊楼建林蒋健黄芳芳何继亮
癌症患者遗传不稳定性的体内外研究及其与四个DNA修复相关蛋白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体通过环境中空气、水和食物等介质经常要接触一些有害物质,包括各种潜在致癌或致突变物,例如电离辐射、传染因子和微生物毒素等,长期接触这类致癌物就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癌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楼建林
关键词:肺癌乳腺癌
文献传递
长春新碱诱发的人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体外试验方法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用3个遗传终点来评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长春新碱(VCR)后的遗传损伤。方法外周血来自男女2名助血员,用终浓度为0.00(溶剂对照)、0.01、0.02、0.04、0.08μg/ml的VCR染毒24h,再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和hprt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以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芽、核质桥、核分裂指数和凋亡细胞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彗星试验以平均尾长和平均尾相作为DNA损伤的指标;hprt基因突变试验以基因突变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3种试验均呈阳性。hprt基因突变率和凋亡细胞数从0.02μg/ml剂量开始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指标从最低剂量组开始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VCR在体外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
姜薇陈志健楼建林张美辨陈士杰
关键词:长春新碱微核试验彗星试验DNA突变分析
汞作业所致工人的遗传效应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汞作业所致工人的遗传效应。方法选择荧光灯生产厂汞作业工人20名为接触组,无汞接触的其他从业人员20名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和TCR基因突变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接触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5.90±0.91)‰和(5130±0.81)‰,对照组的MNR和MCR分别为(1.50±0.47)‰和(1.30±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3.16±0.31)和(0.99±0.07)μm,两组平均尾相(MTM)分别为1.63±0.22和0.3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的hprt和TCR平均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汞作业可致工人不良的遗传效应。
过伟军赵小颖李苏英陈春华陈志健楼建林郑伟邓红平
关键词: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工人的遗传损伤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用3个遗传终点来研究接触甲氨喋呤(MTX)工人的遗传损伤。方法外周血分别来自21名生产MTX工人和21名对照组工人。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TCR基因突变试验对两组人群进行检测。结果工人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10.10‰±0.95‰和8.05‰±0.75‰,明显高于对照组(5.48‰±0.82‰和4.38‰±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30±0.06)、(0.07±0.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平均尾相(MT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组的hprt和TCR平均突变率分别为1.00‰±0.02‰和(6.87±0.52)×10-4,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01‰和(1.67±0.1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产MTX工人某种程度上存在遗传损伤。
邓红平章云涛何继亮张美辨金力奋郑伟楼建林王保红
关键词:抗肿瘤药
三丁基锡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首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FL(humanamnioticcells)的Bcl-2、Bax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3、4μmol·L-1三丁基锡下作用2h后,FL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仅在3、4μmol·L-1浓度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作为凋亡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Bax/Bcl-2比值在三丁基锡高浓度组(3、4μmol·L-1)相比于对照有显著升高;而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Bcl-2和Bax参与了TBT诱导的细胞凋亡.
朱欣邢鸣鸾楼建林徐立红
关键词:三丁基锡BCL-2BAX
六价铬致小鼠DNA损伤及肝肾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为研究六价铬(Cr(Ⅵ))摄入后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将重铬酸钾(K2Cr2O7)以25、50、100mg·kg-1对小鼠进行灌胃,染毒时间为1d、3d和5d.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肝肾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Cr(Ⅵ)染毒1d、3d和5d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肝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肝脏抗氧化酶活性也有显著改变,但MD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肾组织中各指标均未见有明显改变.由此认为,经口摄入Cr(Ⅵ)后能导致DNA损伤并且对肝脏造成氧化应激.
王晓峰楼建林邢鸣鸾连灵君徐立红
关键词:六价铬DNA损伤肝脏肾脏氧化应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