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德强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淄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内固定
  • 2篇固定术
  • 1篇钉点
  • 1篇胸腰椎
  • 1篇胸椎
  • 1篇腰椎
  • 1篇治疗股骨干骨...
  • 1篇治疗颈椎
  • 1篇椎弓根内固定
  • 1篇椎弓根内固定...
  • 1篇胫腓骨
  • 1篇胫腓骨骨
  • 1篇胫腓骨骨折
  • 1篇胫腓骨骨折治...
  • 1篇腓骨
  • 1篇腓骨骨折
  • 1篇脱位

机构

  • 4篇临淄区人民医...

作者

  • 4篇谢志军
  • 4篇阎德强
  • 3篇常西海
  • 3篇张庆
  • 2篇李炳辉
  • 2篇李光磊
  • 1篇张平
  • 1篇赵成茂
  • 1篇路世勇
  • 1篇杜玉刚
  • 1篇孙立民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颈椎损伤节段:C_2 2例,C_3 3例,C_4 10例,C_5 13例,C_6 8例,C_7 2例。术后行椎弓根螺钉CT检查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38例患者C_(2~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8枚,其中152枚(96.2%)完全置入椎弓根皮质骨内,6枚(3.8%)置入位置不准确,包括进钉位置偏内经椎板进入椎管2枚,偏外挤穿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6.8个月。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类:A级7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3例,A级的7例患者中5例感觉下降,恢复至B级;2例感觉完全恢复,上肢肌力有改善,但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分别恢复至C、D级。其余均有1~3级的功能恢复。无1例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早期行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以保持颈椎损伤阶段的稳定性,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治疗作用。
阎德强李光磊谢志军赵成茂张庆关育忠孙立民张平
关键词:颈椎减压术内固定器
胸腰椎乳副突间凹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探讨胸、腰椎乳副突间凹点作为椎弓根准确置钉的有形解剖学进钉点标志。方法 :(1)对 40具成人干燥标本 (T11~L5)上的乳突、副突及乳副突间凹的存在率 ,凹点与椎弓根中心及椎上、椎下切迹的关系进行观测。 (2 )临床应用CT扫描观测置钉效果。结果 :发现乳副突间凹的总存在率为 98.5 7% ,T11~L4 为 10 0 % ,L5为 90 %。在L5中无副突者占 10 % ,却在横突与乳突间且呈典型的“U”形凹特征。该法进钉 5 6例 2 2 4钉准确率 10 0 %。结论 :乳副突间凹有形可见、结构恒定 ,具有解剖学特征 ,术中寻找方便 ,又无需显露横突及关节突关节 ,是一种安全、准确。
阎德强谢志军李炳辉范志强刘道家杜玉刚张庆路世勇常西海
关键词:腰椎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
腓骨髓内针固定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0年
阎德强谢志军张汉瑜常西海范志强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H”型拱桥式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H”型拱桥式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 ,复位后均采用“H”型拱桥式接骨板固定。结果 :随访 5 9例 ,随访时间 4个月~ 3年 ,均达到骨折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接骨板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其鞍状结构与管状骨固定时呈切线贴敷 ,可减少因压迫导致的骨坏死 ;钢板间的拱形连接和螺钉的交叉固定 ,可增强骨折断端的抗弯及抗旋转能力 ,其稳定性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阎德强谢志军李炳辉常西海李光磊张汉瑜张庆关育忠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