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京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干细胞
  • 5篇胚胎
  • 5篇胚胎干细胞
  • 4篇毒性
  • 4篇胎毒
  • 4篇胚胎毒性
  • 3篇细胞
  • 3篇分化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神经分化
  • 2篇启动子
  • 2篇启动子驱动
  • 2篇慢病毒
  • 1篇蛋白质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丁酯
  • 1篇毒性评价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陈京
  • 8篇李付贵
  • 6篇程伟民
  • 6篇季明芳
  • 2篇李晓玲
  • 2篇方慧云
  • 2篇余伟华
  • 1篇项鹏
  • 1篇余元龙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α1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示踪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观察携带Tα1(α-tubulin)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h ESCs)神经分化示踪中的应用。方法胎鼠成纤维细胞(MEF)培养h E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生物学标记。将携带p LV/Final-puro-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h ESCs),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14 d后获得纯化h ESCs,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同时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变化。第23天对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h ESCs细胞的OCT-4、SSEA-4及TRA-1-60表达呈强阳性。慢病毒感染并筛选14 d后得到具有puromycin抗性的纯化h ESCs。该细胞经神经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且α-tubulin、βⅢ-tubulin、nestin表达均呈阳性。结论成功获得了表达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h ESCs,该细胞可以示踪Tα1的表达。
陈京余伟华李付贵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AKT不同亚型干扰对成人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AKT不同亚型AKT1和AKT2在成人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3代的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ADSC),以负载AKT1-sh RNA和AKT2-SHRNA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h ADSC,获得稳定干扰AKT1和AKT2的细胞株(分别设为AKT1-3组和AKT2-1组),转染非干扰序列NTC-sh RNA的设为对照组。将上述细胞分别进行成脂肪诱导,观察脂滴的形成,并检测相关成脂肪基因的表达和成脂肪关键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结果】首先成功获得稳定表达AKT1-sh RNA和AKT2-sh RNA的h ADSC。与对照组细胞的成脂过程相比,AKT1-3组h ADSC成脂分化并无明显影响;而AKT2-1组脂滴形成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与定量也显示相应改变(P<0.01)。成脂相关基因定量结果也发现,FABP4、LPL及GPDH等表达明显下降(P<0.01)。此外,AKT1-3组诱导后下游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与NTC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而AKT2-1组的PPARγ表达明显下降,尤其是PPARγ2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AKT2干扰导致h ADSC成脂肪过程严重抑制,而AKT1干扰则并不能影响该过程。
李付贵陈京程伟民季明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AKT成脂肪分化RNA
丁香酚胚胎毒性评价:应用胚胎干细胞的实验模型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丁香酚在医学及食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药理学作用也不断被研究和发现。但是,对其毒性的研究尚未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特别是发育毒性及致畸性的安全性评价亟需完善。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丁香酚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丁香酚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丁香酚的胚胎毒性。结果与结论:丁香酚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分别为(3.613±0.192)和(1.799±0.131)mg/L。丁香酚对E14TG2a细胞的心肌分化亦有抑制作用,其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为(3.501±0.158)mg/L。根据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预测模型计算得出丁香酚为强胚胎毒性化合物。这为进一步评价丁香酚的安全性提供了研究数据。
李付贵陈京程伟民季明芳
关键词:丁香酚毒性试验半数抑制浓度胚胎干细胞干细胞胚胎毒性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胚胎毒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3T3,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IC503T3、IC50E14TG2a;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ID50E14TG2a。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胚胎毒性。结果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3T3和IC50E14TG2a分别为(321.20±8.60)μg/ml和(180.60±4.84)μ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的分化亦有抑制作用,其ID50E14TG2a为(34.40±3.91)μg/ml。根据EST预测模型计算得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弱胚胎毒性。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弱胚胎毒性。
李付贵陈京程伟民季明芳项鹏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毒性
临床治疗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存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输注液、保存时间及温度对临床治疗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存活率、表型及增殖能力等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骨髓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并进行成骨、成脂等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在4℃和25℃条件下,将培养的第3代hBMSCs保存在3种临床常用输注液(9g/L氯化钠注射液、5%人血清清蛋白氯化钠注射液、50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检测hBMSCs在不同时间点(0.5、1.0、2.0、4.0、6.0h)的细胞存活率、细胞表型和存活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hBMSCs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表达CD29、CD105,不表达CD34。成脂诱导2周,油红O染色,可见脂滴为红色。成骨诱导3周,茜素红S染色可见大量橘红色钙结节。4℃和25℃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5%人血清清蛋白氯化钠注射液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能力均高于其余2组。同一组细胞4℃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增殖能力强于25℃条件下保存的细胞。不同输注液、保存温度及保存时间对细胞表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4℃条件下,将间充质干细胞保存在5%人血清清蛋白氯化钠注射液中0.5h内回输对细胞活力影响最小。
陈京季明芳李晓玲方慧云余元龙程伟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增殖能力
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对鼻咽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对鼻咽癌细胞CNE-1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培养DC,采用CD3Ab、IFN-γ、IL-2、IL-1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鼻咽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致敏DC;将未负载抗原的DC、单纯负载鼻咽癌抗原TSA的DC、单纯负载超抗原SEC的DC及负载TSA和SEC的DC分别与CIK细胞共同孵育,诱导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ctotoxic T lymphocyte,CTL)(各组效应细胞分别简称为DC-CIK、TSA-DC-CIK、SEC-DC-CIK、TSA-SEC-DCCIK);采用CCK-8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CNE-1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培养出高表达HLA-DR、CD1a、CD80的DC;效靶比为50∶1时,TSA-SEC-DC-CIK对靶细胞CNE-1的杀伤率为85.46±2.12%,明显高于DC-CIK(51.36±0.61%)、TSA-DC-CIK(63.15±2.25%)及SEC-DC-CIK(65.32±3.24%)。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对鼻咽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李付贵陈京李晓玲方慧云季明芳程伟民
关键词:超抗原鼻咽癌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
2015年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EST)模型,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ES-E14TG2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氢醌对3T3细胞和ES-E14TG2a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S-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值IC50ES、IC503T3;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S-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值ID50ES。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氢醌的胚胎毒性。结果氢醌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3T3和IC50 ES分别为(5.97±0.48)、(2.57±0.10)μg/mL。氢醌对ESE14TG2a细胞的分化也有抑制作用,其ID50ES为(3.77±0.31)μg/mL。根据EST预测模型计算得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结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
李付贵程伟民季明芳陈京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氢醌胚胎毒性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三聚氰胺的胚胎毒性
2016年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三聚氰胺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三聚氰胺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IC50 3T3、IC50 E14TG2a;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ID50 E14TG2a。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三聚氰胺的胚胎毒性。结果三聚氰胺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 3T3和IC50 E14TG2a分别为485.6±25.05和304.1±20.50μg/ml。三聚氰胺对E14TG2a细胞的分化亦有抑制作用,其ID50 E14TG2a为152.6±12.62μg/ml。根据EST预测模型计算得出三聚氰胺为弱胚胎毒性。结论三聚氰胺为弱胚胎毒性。
陈京李付贵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三聚氰胺胚胎毒性
神经干细胞神经分化示踪中GFAP启动子驱动荧光报告系统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神经干细胞作为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如何获取大量纯化且特征均一的终末神经细胞是这一领域的难点。利用细胞内荧光报告系统示踪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过程,并获得纯化的单一类型终末神经细胞为这一难点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目的:探讨携带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GFAP基因的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神经干细胞神经分化示踪中的价值。方法:原代分离小鼠胚胎的脑部皮质,经机械消化和吹打后悬浮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特异标志物Nestin的表达以确定神经干细胞。再将携带pL V/Final-neo-GFAP(promoter)-dT omato载体的慢病毒感染小鼠神经干细胞,遗传霉素G418筛选14 d后获得纯化神经干细胞,然后诱导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显微镜观察细胞红色荧光(dT omato)的变化。诱导第13天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表达红色荧光的细胞行GFAP抗体复染。结果与结论:(1)原代分离获得的小鼠神经干细胞呈Nestin表达阳性;(2)慢病毒感染并筛选14 d后得到具有G418抗性的纯化神经干细胞;(3)该细胞经神经诱导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荧光大量表达,且GFAP复染与红色荧光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4)实验成功地获得了体外表达neo-GFAP(promoter)-dT omato载体的小鼠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可以体外示踪GFAP基因的特异表达,为神经干细胞的定向神经分化机制、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产品开发等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陈京余伟华李付贵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干细胞分化慢病毒红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