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随着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以其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在食品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近10年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热点,并对比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不同着眼点;针对不同污染物和功能性有益成分,分别简述了其分析的食品类别、前处理技术、串联质谱类型、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鉴于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的相关性,综述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其有害成分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方法特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食品分析的特点和需求,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 李春扬张晓磊田菲菲饶静梁志莹程劲松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食品安全食品分析
- 液液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测定山药酒中萜烯类化合物被引量:6
- 2019年
- 通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和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3种提取方式的选择、优化,建立了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山药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评估,各萜类化合物线性良好(R^2≥0.993 6),定量限为1.86~89.88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加标回收率为92.68%~103.21%。采用该方法对市售3类山药酒进行分析,准确定量了10种萜烯类化合物,包括5种单萜类化合物、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二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各1种;各类山药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组成相近,含量存在差异,与原料产地和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含量较丰富的长叶松烯、(-)-龙脑、香茅醇和角鲨烯等赋予了山药酒独特的风味及保健功效,为深入研究山药酒的活性成分提供数据支撑。
- 王晨慧李春扬李春扬饶静张晓磊尹建军饶静
- 关键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 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法分析一种新型发酵酒的特征风味组分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建立的HS-SPME结合GC-MS方法对产自黑龙江的一种新型发酵酒进行分析测定,共定性出33种香气组分,并对其中的26种进行了定量。这些结果对今后分析研究不挥发物含量高的发酵型酒类风味组分提供了有效手段。
- 饶静周钧周伟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GC-MS
- 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法分析一种新型发酵酒的特征风味组分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建立的HS-SPME结合GC-MS方法对产自黑龙江的一种新型发酵酒进行分析测定,共定性出33种香气组分,并对其中的26种进行了定量。这些结果对今后分析研究不挥发物含量高的发酵型酒类风味组分提供了有效手段。
- 饶静周钧周伟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GC-MS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沙棘籽油鉴伪方法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针对市场上沙棘籽油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沙棘籽油快速鉴伪的方法.采用234份沙棘籽油、其他植物油、掺假沙棘籽油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支持向量机法(SVM)3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4000~6000 cm-1波段范围内分别建立这3类油的判别模型,并用117份独立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建模方法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中SVM在训练和验证过程中均得到100%的正确率,判别效果最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识别纯沙棘籽油和区分沙棘籽油掺假类别具有实用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沙棘籽油鉴伪是可行的.
- 李宗朋王健张晓磊张英饶静王淑军李晨悦张宏兵宋全厚
- 关键词:沙棘籽油支持向量机
- 高炉家酒风味组分的特征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主成分分方法,从准确定量的70种风味组分中确定了构成高炉家酒风味特征的骨架成分;通过比较醇、醛、酸、酯等各类微量组分的含量及量比关系,确定高炉家酒有别于其他白酒的酒体风格特征。
- 尹建军饶静王化斌周伟张晓磊宋全厚
- 关键词:白酒主成分分析风味组分
- 白酒酿造副产物黄水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水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HS-SPME和SDE方式分别获得41种和37种组分的定性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印证了发酵副产物黄水对成品酒风味形成的贡献。这些结果拓展了SPME和SDE技术在白酒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为白酒酿造过程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除列表分析结果外,还对SPME和SDE方法的特点、黄水中的定性组分与白酒香味组分的相关性作了研讨。
- 张晓磊史潜玉王化斌饶静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同时蒸馏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化合物黄水白酒
- 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技术在白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析检测手段,在白酒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品质安全,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在风味特征剖析、产品真实属性鉴定、生产加工过程监控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整理、归纳,并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 张晓磊饶静李春扬程劲松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白酒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
-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被引量:21
- 2013年
-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同时测定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对前处理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确立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氮吹去除酒精后用正己烷提取,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以碎片的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该方法检出限为0.05 mg/L,在0.2~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各相关系数r在0.99526~0.99984之间)。在0.3~1.0 mg/L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9.5%~114.7%,相对标准偏差为1.9%~9.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
- 李春扬张晓磊饶静周伟尹建军宋全厚
- 关键词:白酒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质谱
- 山药酒中甾醇含量测定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同时测定山药酒中4种植物甾醇及胆固醇含量的方法,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山药酒体外抗氧化能力。样品经皂化、提取、浓缩后用正已烷定容,衍生化后上机分析,内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各甾醇类化合物定量限为0.78~48.29μg/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1),加标回收率为98.74%~101.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采用该方法对三类市售山药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甾醇类化合物组成相近,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β-谷甾醇在各山药酒中含量均较高,其次是菜油甾醇,对其进行抗氧化评价,山药蒸馏酒和发酵酒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山药露酒,为山药酒企业保健指标的测定及保健功效提供数据支撑。
- 王晨慧李春扬李春扬饶静张晓磊李楠饶静
- 关键词:植物甾醇胆固醇自由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