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冰梅
- 作品数:52 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脊神经的MRI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偏高信号;颈、胸、腰椎段脊神经未见明确信号改变的11例;所见颈胸腰段脊髓信号正常。平扫时矢状位T1WI、T2WI未发现明显征象。增强轴位压脂扫描,16例有不同程度的多个水平椎间孔区神经根轻-中度增粗、强化,多为对称性改变,L1水平以下者10例(58.8%),达T10水平者3例(17.6%),达T8水平者1例(5.9%),颈、胸、腰段脊神经均呈对称性增粗、强化2例(11.8%),其中沿骶椎长轴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发现伴有双侧骶神经呈对称性增粗、强化1例(5.9%)。沿马尾神经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示马尾神经增粗并呈纵向条形轻中度强化16例。1例(5.9%)平扫无阳性征象者增强后亦无阳性发现。结论:脊神经受累是GBS的特征之一,于沿脊椎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增强脂肪抑制薄层T1WI扫描显示清晰。
- 利晞柳维义陈耀棠黎冰梅于晓君曹兵艺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脊神经儿童磁共振
- 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托吡酯小剂量逐渐添加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第8周达最大耐受量后维持1—3年或以上。评定托吡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结果治疗第8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的中位数:成人分别为56.0%、75.8%、76.1%、77.3%、78.1%,儿童分别为32.1%、66.7%、68.9%、70.1%、70.8%。部分性发作的有效率(70.6%)高于全面性发作(37.5%,P〈0.05),其中10例(11.3%)无发作〉2年。有效组维持剂量成人为(129.3±54.3)mg/d,儿童为(3.1±1.4)mg/(kg·d)。1年、2年及3年托吡酯保留率分别为72.2%、62.5%和56.1%。33例(28.7%)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加量期,最常见的为胃纳差。因不良反应退出6例(8.2%),因疗效不佳退出16例(21.9%)。结论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长期有效、安全,对部分性发作效果更佳。剂量个体化可使不良反应轻微和可耐受。
- 杨少青廖卫平潘英王延平易咏红黎冰梅何小诗邓宇虹刘晓蓉方敏华
- 关键词:托吡酯有效性安全性
-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 :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 高曲文翁洁玲李文斌胡斌邓悦石奕武郝卓芳王进纲姚建玲刘晓蓉黎冰梅廖卫平
- 关键词:癫痫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托吡酯智力
- Lennox-Gastaut综合征合并孤独症与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中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的共患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LGS的患者64例,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医生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评估;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量表》(C-WISC)和《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LGS并发孤独症及智力发育障碍的影响。结果64例LGS患者中仅3例(4.7%)患者合并有孤独症,其平均ABC和CARS评分分别为80分和40分。不同年龄分组中,起病年龄<1岁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分别为(40.9±26.7)分和(26.0±8.9)分,与其他年龄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物数量分组中,服用≥3种抗癫痫药物(AEDs)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分别为(27.8±22.8)分和(22.2±8.7)分;与服用1~2种AEDs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癫痫发作频率、具有/不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ABC和CAR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50例(78.1%)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其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类型,占31.3%。轻度、中度以及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人数分别为12(18.8%)、7(10.9%)和11(17.2%)。与不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比较,伴有智力障碍患者起病年龄更低、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慢背景活动比例更高、具有症状性病因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起病年龄早,癫痫发作频繁,服用≥3种AEDs且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合并孤独症的几率更高。起病年龄是LGS患者合并智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何娜黎冰梅汪洁刘晓蓉李斌卞文君区锶文高志炜廖卫平汤斌
- 关键词:LENNOX-GASTAUT综合征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
-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1例报告被引量:3
- 2000年
- 黎冰梅廖卫平易咏红何小诗王剑威
- 关键词:脑电图
-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癎48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添加剂量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48例(儿童23例,成人25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收集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变化、无发作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退出原因。结果:Lev治疗难治性癫癎总有效率为64.58%,成人有效率高于儿童,对部分性癫癎综合征有效率高;3、6和12个月无发作率分别为6.25%、18.75%和16.67%,保留率为81.25%、56.25%和43.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最主要原因为对疗效欠满意。结论:LE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癎治疗药物,对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癎发作均有效。
- 刘晓蓉廖卫平邓宇虹黎冰梅李雪莲林绍鹏
- 关键词:癫痫保留率抗癫痫药
- PRRT2基因筛查阴性的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CNVs分析
- 目的 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对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筛查阴性的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Paroxysmal Dyskinesias,P...
- 李文刘晓蓉王一凡曾涛黎冰梅李朝霞石奕武汤斌廖卫平
-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障碍拷贝数变异
- 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相关基因PRRT2、MR-1、SLC2A1突变筛查及PRRT2基因CNVs分析
-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筛查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Paroxysmal Dyskinesias,PD)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 T2)、肌成纤维...
- 李文刘晓蓉王一凡曾涛黎冰梅李朝霞石奕武汤斌廖卫平
-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障碍拷贝数变异
-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肌阵挛失神性癫痫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1例肌阵挛失神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发作间期、发作期及睡眠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研究和随访。 结果 患者起病年龄为7岁,发作表现为失神伴严重的双侧节律性阵挛,常有强直性收缩。脑电图的特点是总伴随着双侧同步、对称、节律性的3 Hz棘慢波发放。患儿起病以后智能逐渐减退,丙戊酸钠加氯硝安定能控制发作。 结论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是一种临床特征明确的癫痫综合征,临床上应重点与儿童失神性癫痫鉴别。
- 黎冰梅廖卫平易咏红何小诗王剑威
- 关键词:痫性发作肌阵挛脑电图
- 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的脑电图特征及PRRT2基因突变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KD)患者的脑电图(EEG)特征以及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12)基因突变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例PKD患者.根据其是否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发作性症状进行分型[单纯PKD27例、PKD伴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ICCA)2例、PKD伴热性惊厥4例、PKD伴不能分类的癫痫27例1,并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分析患者的EEG特征。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PRR陀基因编码区外显子点突变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突变和无突变2组,比较有无突变组患者间EEG特征的差异。结果31例f51.7%)PKD患者的发作间期EEG异常,其中单纯PKD12例(44.4%),PKD伴ICCA1例(50%),PKD伴热性惊厥0例(0%),PKD伴不能分类的癫痫18例(33.3%)。EEG异常有3种表现形式:弥漫性慢波、局灶性慢波和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分别为9例(29.0%)、11例(35.5%)和11例(35.5%)。单纯PKD与PKD伴不能分类的癫痫患者相比,弥漫性慢波[4例(14.8%)US.5例(18.5%)]、局灶性慢波[4例(14.8%)vs 7例(25.9%)]和局灶性癫痫样放电[4例(14.8%)vs.7例(25.9%)]的出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P=0-311,P=-0.311)。39例患者进行了PRRT2基因突变筛查,其中21例(53.8%)发现有基因突变。有突变组和无突变组发作间期EEG异常率[12例(57.1%)US.8例(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PKD患者和PKD伴癫痫患者均可出现发作间期EEG异常。PRR12基因突变对PKD患者EEG是否正常无明显影响。
- 刘晓蓉王一凡黄丹孙辉吴倩仪廖卫平何娜黎冰梅
- 关键词: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