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星星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基因
  • 6篇肝癌
  • 5篇肝细胞
  • 4篇免疫
  • 4篇核苷
  • 4篇HEPG2细...
  • 3篇蛋白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表达
  • 3篇苷类
  • 3篇胃癌
  • 3篇细胞株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核苷类
  • 3篇肝癌细胞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咸宁学院
  • 1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武汉市疾病预...

作者

  • 21篇何星星
  • 18篇林菊生
  • 9篇常莹
  • 4篇谢琼慧
  • 4篇廖家智
  • 4篇蒋翔
  • 3篇田德安
  • 3篇任精华
  • 3篇张颖慧
  • 3篇黎媛
  • 3篇石干
  • 3篇张强
  • 2篇任换平
  • 2篇王梦漪
  • 2篇陈琼
  • 2篇姚津剑
  • 2篇王晓燕
  • 2篇刘瑶
  • 2篇李岩
  • 2篇徐冬

传媒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抗HBV化合物:-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作用及其机制
2008年
目的对DNA聚合酶δ进行纯化和鉴定,通过检测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作用,观察β-L-D4A的毒副作用。方法运用多次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提取、纯化人Hela细胞的DNA聚合酶δ;检测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酶动力学作用。结果提纯并鉴定了DNA聚合酶δ,收得率是15%,比活力是1 911 ukat/mg。β-L-D4A为抑制剂时,Km是2.45μmol/L,IC50是150.1μmol/L,K i是132.7μmol/L,均提示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抑制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结论β-L-D4A是DNA聚合酶δ的竞争性抑制剂,它对该酶的毒副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可望成为更高效低毒的抗HBV类药物。
李岩林菊生张颖慧王晓燕何星星
关键词:核苷类DNA聚合酶Δ酶动力学毒副作用
胃癌中RhoGDI2、CIAPIN1的原位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RhoGTP酶解离抑制蛋白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因子1(cytokine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CIAPIN1)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评价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胃癌组织中RhoGDI2、CIAPIN1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RhoGDI2和CIAPIN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2%、77.66%;RhoGDI2和CIAPIN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RhoGDI2与CIAPIN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RhoGDI2、CIAPIN1的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IAPIN1极可能受到RhoGDI2的调控,为RhoGDI2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下游靶点基因,两者很可能共同参与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石干廖家智何星星孙圣斌黄曼玲杨静吴杰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
RhoGDI2、PAK2在胃癌中的原位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RhoGDI2、PAK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状况,评价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RhoGDI2、PAK2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103例胃癌标本中RhoGDI2、PAK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GDI2和PAK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82%、60.19%;RhoGDI2和PAK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RhoGDI2和PAK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RhoGDI2、PAK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病理特征密切相关。RhoGDI2与PAK2可能共同参与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石干田德安何星星廖家智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
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能表达靶向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的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质粒,研究NOV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凋亡、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以NOV为目的基因,以质粒psiRNA- hHlneo为载体,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靶向NOV的siRNA的重组质粒psiRNA (psiRNA1,2,3)和阴性对照重组质粒pconsiRNA.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后,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HSC,依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将HSC分为psiRNA1组、psiRNA2组、psiRNA3组、阴性对照pconsiRNA组,并以未转染重组质粒的HSC为空白对照组.半定量RT-PCR检测HSC的NOV、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NOVsiRNA表达质粒: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外源重组质粒psiRNA2的HSC内NOV、α-SMA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73.0% vs 23.2%,51.4% vs 15.1%,均P<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59.8% vs 17.0%,37.1% vs 6.6%,P<0.05),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外源重组质粒psiRNA2的HSC内HSC增殖活性显著降低(24 h:0.172±0.005 vs 0.318±0.018.P<0.05:48 h:0.296±0.004 vs 0.472±0.029,P<0.05:72 h:0.432±0.024 vs 0.672±0.050,P<0.05).psiRNA1组、psiRNA3组的HSC内NOV mRNA、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及HSC增殖活性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NOV可促进HSC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提示NOV可以作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靶位点.
徐冬林菊生任精华陈琼姚津剑何星星
关键词:小干扰RNA肝星状细胞
小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小鼠白蛋白(mouse albumin promoter,ALB)启动子调控下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转录活性。方法:以小鼠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ALB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EGFP-1中,构建重组体pALB-EGFP;在Lipofectamine介导下将pALB-EGFP、pEGFP-N1转染人胎肝细胞L0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胰腺癌细胞Bxpc-3;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各转染细胞中EGF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ALB-EGFP构建成功;L02转染pALB-EGFP72h后,ALB启动子可起始EGFP的表达,转录活性为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的1/4,其它转染细胞的ALB不能起始EGFP的转录;稳定筛选后,ALB的转录活性达到与CMV相当的水平。结论:构建的重组载体在肝脏来源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为建立肝脏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刘瑶林菊生常莹张强何星星
关键词:白蛋白类启动子
Fas配体启动子区-844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Fas配体(F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重型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将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33例,重型肝炎患者68例,HBV自发清除者100例,肝硬化患者102例,肝细胞癌患者112例的全血标本及临床相关资料。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分型PCR方法检测患者Fasl基因-844T/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计算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1)。结果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FasL-844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64%、39.91%及9.44%;重型肝炎组中FasL-844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41%、17.65%及2.94%。携带FasL-844CC基因型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重型肝炎的发生呈显著关联(OR=4.729,95%CI:0.510~21.282,P=0.043),而其他病例对照组中存在的关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FasI。844CC基因型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易发生乙型肝炎重症化,应对这部分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
唐锋何星星常莹张家云陈智汪静王俊帅刘翩唐学军林菊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单核苷酸
靶向Kus基因的串联短发夹状RNA表达系统对HepG2细胞中Ku70和Ku80的同时干预作用
2007年
目的在同一载体上串联针对不同靶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探讨其同时干预不同靶基因的效应。方法在已筛选到高效干预靶基因Ku70、Ku80的shRNA表达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串联的shRNA表达载体psiRNAKus,该载体能同时表达针对Ku70的shRNA和针对Ku80的shRNA,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确定psiRNAKus构建成功后,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后48 h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干预靶基因的效果。结果psiRNAKus表达的shRNAs能够同时抑制Ku70和Ku80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结论在同一载体上串联的针对不同靶基因的shRNA表达系统有望在实验和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任精华林菊生常莹吴颖张颖慧张强何星星
关键词:KU70KU8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HepG2细胞羧末端结合蛋白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博莱霉素诱导HepG2细胞DNA双链断裂(DSB)损伤修复关键因子羧末端结合蛋白反应蛋白(CtIP)的影响。方法建立稳定表达HBx的HepG2肝癌细胞株(HepG2-HBx)及空质粒对照细胞株(HepG2-vec)。用博莱霉素诱导细胞DSB损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tI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tIP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多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两组数据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经检测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HBx)能稳定表达HBx。博莱霉素处理后,HepG2-HBx细胞与HepG2-vec细胞的凋亡比例分别为16.90%±0.89%和15.3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74,P〉0.05),但死亡细胞比例分别为8.71%±0.74%和4.9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126,P〈0.01);同时两种细胞株都出现了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01,P〈0.05)。HBx使CtIP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HeDG2-HBx细胞与HepG2-vec细胞CtI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04、0.7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P〈0.05);Ct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1.2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5)。同时观察到CtIP蛋白主要在细胞胞核内表达。结论HBx能干扰肿瘤抑制蛋白CtIP的表达,可能影响细胞DSB损伤的修复。
刘庆王梦漪何星星陈曼宋起龙蒋翔谢琼慧林菊生
关键词: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DNA双链断裂
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1年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也是对目前以外科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和改进。
何星星任换平黎媛林菊生
关键词:肝细胞分子靶向治疗
MiR-122调控肝癌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遗传印记基因PEG10功能的异常与miRNA失调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Scan预测可能参与PEG10调控的miRNA分子,筛选到miR~122。通过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比较miR-122在原代正常肝细胞和3株肝癌细胞株(Huh7,Hep3B,HepG2)中的表达差异。将miR-122的分子前体转染HepG2细胞,观察转染前后PEG10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配对样本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miR-122可能参与了PEG10的调控。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PHHC,Huh7、HepG2、Hep3B细胞miR-122的表达量(2^△ △ Ct值)分别为1.0578±0.0975、0.5600±0.0632、0.0068±0.0012、0.0058±0.0008,H=9.667,P〈0.05。与原代正常肝细胞相比,miR-122在肝癌细胞株中表现为完全(Hep3B、HepG2细胞)或部分缺失(Huh7细胞),其表达水平与PEG10呈负相关。将miR-122分子前体转入HepG2细胞后,PEG10在mRNA水平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下调,但Western blot结果提示miR-122分子前体明显抑制了PEG10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22参与了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调控,其调控主要发生在翻译阶段,即蛋白质水平。miRNA的失调控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功能的异常可能早于受其调控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改变,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这为肝癌的早期预警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常莹何星星黎培员林菊生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疗法MIRNA遗传印记基因PEG10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