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洪锋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5篇眼科
  • 5篇麻醉
  • 4篇眼科手术
  • 3篇镇痛
  • 3篇全麻
  • 2篇手术患者
  • 2篇内障
  • 2篇咪唑安定
  • 2篇小儿
  • 2篇小儿眼科
  • 2篇监测麻醉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高热
  • 2篇芬太尼
  • 2篇白内障
  • 2篇白内障手术
  • 1篇多糖
  • 1篇眼科局麻手术
  • 1篇异丙酚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铁路中心...

作者

  • 13篇凌洪锋
  • 8篇陈倩茹
  • 6篇陈樱
  • 5篇陈红斌
  • 3篇沈卫华
  • 2篇梁丹
  • 1篇张国根
  • 1篇唐立东
  • 1篇陈晔明
  • 1篇苏丹
  • 1篇陈倩茹
  • 1篇佘守章
  • 1篇古妙宁
  • 1篇李云胜
  • 1篇陈樱
  • 1篇刘克玄
  • 1篇曹洋
  • 1篇卢振和
  • 1篇陈秉学
  • 1篇陈应军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81
2005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应用D-半乳糖复制小鼠衰老模型与AS兔模型。结果:黄芪多糖显著提高了血SOD、CAT及GSH-PX活力,降低了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LPO水平。并显著降低了TG、TC、LDL-C、ApoA、ApoB、MDA和TRAC水平,升高了HDL-C和SOD水平。结论:黄芪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及抗AS作用。
凌洪锋苏丹曹洋
关键词:黄芪多糖抗氧化
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讨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眼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 18.5 ~ 30.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20):生理盐水组(NS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5组).D1组-D5组分别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0.2 μg/kg(D1组)、0.4μg/kg(D2组)、0.6 μg/kg(D3组)、0.8 μg/kg(D4组)和1.0 μg/kg(D5组),NS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15min内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采用序贯法TCI异丙酚,以患者意识消失为阳性反应,起始血浆靶浓度为3.2 μg/ml.计算TCI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l).于右美托咪定给药后,TCI异丙酚前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NS组比较,D2组-D5组TCI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P<0.05),D1组TCI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与D2组、D2组与D3组、D4组与D5组间TCI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随剂量增加逐渐降低(P <0.05或0.01),D3组与D4组间TCI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D4组、D5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11%、31%,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0、11%、19%,D1组和D2组未见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与NS组、D1组、D2组和D3组比较,D4组与D5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升高(P<0.01).结论 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为0.4 μg/kg.
沈卫华陈樱李云胜陈倩茹凌洪锋刘克玄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二异丙酚
罗哌卡因在眼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在眼科局麻手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0例需要做眼科手术的病人,由手术医生吸取20mg/mL利多卡因5mL及7.5mg/mL罗哌卡因5mL混和后根据手术要求给病人作球后或球周、眼轮匝肌阻滞及结膜下侵润等局部麻醉。结果:200例病人均能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与术前无明显改变,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者。术后对受试者就术中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200例受试者中,其中评为“优”者为181例,“良”者为17例,“可”者为2例。结论:0.75%罗哌卡因在眼科局麻手术应用中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眼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凌洪锋陈樱陈倩茹
关键词:眼科手术局部麻醉罗哌卡因
自控镇静镇痛在斜视手术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在斜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将68例斜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PCSA组(P组)和单纯局麻组(C组)。P组局麻辅以PCSA。术中观察收缩压、心率、镇静评分、患者合作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及眼心反射、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P组仅术中10min的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C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升高。P组镇静评分、合作度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而疼痛评分、躁动、呻吟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PCSA应用于斜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陈红斌陈应军凌洪锋陈樱陈倩茹
关键词:镇痛斜视手术
小儿眼科手术中发生恶性高热1例被引量:2
2003年
陈红斌凌洪锋佘守章
关键词:小儿眼科手术恶性高热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局麻下眼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眼科局麻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三组。F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P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肌肉注射哌替啶,N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SS),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F组无论术中或术后各时段均显著低于P、N两组;RSS评分F组低于P组;不良反应F组少于P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作用时间长,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地应用于眼科手术的围术期镇痛。
沈卫华凌洪锋陈樱陈红斌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眼科手术超前镇痛围术期镇痛
全麻期间恶性高热4例报告被引量:5
2003年
广州地区2002年在全身麻醉的病人中发生了4例恶性高热(MH),均抢救无效死亡.报告如下.
卢振和陈晔明唐立东凌洪锋高崇荣古妙宁张国根陈秉学
关键词:全麻恶性高热苯巴比妥钠阿托品
监测麻醉在不合作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比较监测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在不合作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Ⅲ级不合作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监测麻醉法;B组14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各时点患者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满意,A组患者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监测指标波动不大,患者恢复时间快,麻醉费用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合作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监测麻醉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优于传统的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凌洪锋陈倩茹梁丹陈红斌
关键词:咪唑安定芬太尼白内障监测麻醉
Ondansetron预防眼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002年
Ondansetron是一种新型的强效、具有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已广泛用于癌症病人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最近有研究表明Ondansetron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我院于2001年1~4月对眼科全麻手术病人用或不用Ondansetron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双盲法比较观察,以探讨Ondansetron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凌洪锋陈樱陈倩茹
关键词:全麻眼科ONDANSETRON全麻手术静注静脉注射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麻醉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作比较,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用药方法。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0例,肌注氯胺酮6.0~8.0mg/kg,术中酌情静脉追加氯胺酮1.0~2.0mg·kg-1/次;B组20例,肌注氯胺酮2.0~3.0mg/kg,并于手术开始前2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后以氯胺酮1.5~2.5mg/(kg·h)和丙泊酚6~10mg/(kg·h)持续静脉微泵输注,术毕前5min同时停用。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R及SPO2的变化,并记录氯胺酮的用量、术后的清醒情况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的MAP、HR在手术开始后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B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MAP和HR较基础值稍有增加(P<0.05),但术中渐降至术前水平或稍低,并保持平稳至术毕;两组患儿的SPO2和RR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B组术中氯胺酮的用量和清醒时间明显少于A组,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与单纯氯胺酮相比,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能更好的保持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
凌洪锋陈倩茹陈樱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