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高温对血卟啉光动力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989年 本实验观察高温对血卟啉光动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光动力效应有协同作用。加热温度不同对血卟啉光动力效应的影响不同,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高温—光动力效应的敏感性也不同。在动物肿瘤细胞和人癌组织中发现,光动力效应可产生一种新荧光物质,其荧光发射峰为460nm。高温—光动力效应可能与高温增加细胞摄取血卟啉衍生物和产生新荧光物质有关。 范贤骏 曹恩华 池顺姬 王云霞 刘玉英关键词:高温 光动力效应 血卟啉 荧光物质 E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E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细胞增殖曲线和裸小鼠体内致瘤性实验研究E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肺腺癌细胞周期 ,以蛋白印迹方法分析P16、P2 1、P5 3和cyclinB1水平变化。结果转染E1A基因后 ,人肺腺癌细胞 (Anip973 E1A)生长缓慢 ,体内致瘤性降低。Anip973 E1A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S期抑制和G2 M阻滞 ,周期调控蛋白P16、P2 1、P5 3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cyclinB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E1A基因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增殖 ,降低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 ,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 M 。 梁利波 千新来 马业伟 王争 刘玉英 赵清正关键词:E1A基因 肺癌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8—MOP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的光敏灭活作用 1992年 本文根据MTT只能被活的增殖细胞中线粒体切断形成紫色甲(?)的原理,测定了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系HCT、KB和BEL细胞的光敏灭活作用。结果表明,8—MOP和UVA光照对这几种人癌细胞有肯定的灭活作用,该作用与8—MOP剂量和光照时间以及细胞种类有关;MTT法可以作为光敏剂活性检测的一种快捷方法。 范贤骏 谭文 冯素瑜 刘玉英关键词:光敏 8-MOP MTT测定 抗癌乙片和维胺酯对大鼠膀胱粘膜上皮增生癌变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1 1993年 膀胱癌的特点之一是多发性,即除临床检查可见的病灶外还存在一些亚临床病灶,其中包括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因此很易复发,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故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笔者在国内首先应用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简称BBN)诱发成功大鼠膀胱移行细胞癌模型,并在光动力学实验治疗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乳头瘤在激光血卟啉作用下发生萎缩消退变化,认为BBN诱发大鼠膀胱移行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模型是开展膀胱癌防治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据报道,抗癌乙片和维胺酯对食管上皮癌变的阻断作用已经在动物实验和高风险人群试验中获得成功。本实验观察抗癌乙片和维胺酯对大鼠膀胱粘膜上皮增生癌变的阻断作用,以为膀胱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范贤骏 张金生 谢建国 刘玉英 李泰生 林培中关键词:膀胱肿瘤 维胺酯 全膀胱辐照光动力学阻断膀胱癌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92年 膀胱癌常表现为多灶性,如何治疗癌前病变是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们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应用激光全膀胱辐照加血卟啉衍生物的方法,对膀胱癌前病变进行阻断性治疗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组1作为对照仅给予致癌物亚硝胺(BBN);组2除给予BBN外,还在2组停止BBN后进行全膀胱辐照光动力学处理一次。致癌物BBN的剂量为30mg/kg体重,每周3次共24周。其后,组2鼠腹腔注射血卟啉衍生物HpD,20mg/kg体重,48小时后用激光辐照全膀胱壁,光能量密度约为40J/cm^2。第11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膀胱癌的发病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69.7%(x^2=6.09,P<0.05)。作者认为,如果进行2次以上全膀胱激光辐照光动力学处理,膀胱癌变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上述结果为临床预防膀胱癌的复发。 范贤骏 谢建国 张金生 李泰生 刘玉英 宋序彦 张力军 林培中关键词:染料激光器 光动力学疗法 膀胱肿瘤 抗癌新药FH8901对膀胱癌及其他瘤株的抗癌作用和毒性的实验研究 1993年 FH8091是我们近年研制的一种抗癌新药,实验结果表明,FH8901对 W_(256)、BST_(739)、BTT_(739)、LA_(795)、MPC—83等瘤株均有较好抑瘤作用(P<0.01),对 Hep 显效,对S_(180)无效。药物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腹腔给药优于口服给药。实验结果表明 FH8901毒性低。抗瘤谱广,疗效指数较高。 武文森 尹克铮 范贤骏 刘玉英 谭文 张荣久 张爱华 梁淑芳关键词:抗癌药 新药 膀胱肿瘤 毒性 氨肽酶N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对骨髓细胞的特异性辐射防护作用 2002年 背景与目的:骨髓造血细胞中导入耐辐射基因是克服放疗对造血系统抑制作用的有效手段,但这也增加了肿瘤细胞的辐射耐受性。本实验旨在探索不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对辐射抗拒性的同时,能特异性保护骨髓细胞免受辐射导致的损伤的方法。方法:构建以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基因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导入成骨髓细胞KG1a和肝癌细胞BEL7402中。用RT-PCR分析MnSODmRNA水平,测定细胞中MnSOD活性,以细胞存活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和肝癌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并用流式细胞术和断裂DNA电泳方法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结果:导入基因的KG1a细胞中MnSODmRNA水平和酶活性明显升高。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辐射引起的KG1a细胞凋亡。导入基因的KG1a细胞对辐射的耐受性提高,在用10Gy剂量照射时,KG1a细胞存活率比原来增加3.7倍。而导入MnSOD基因并未使BEL7402细胞中MnSODmRNA水平和酶活性提高,其放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能控制MnSOD基因在骨髓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癌细胞中低表达。在用X射线杀伤癌细胞的过程中,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能特异性保护骨髓细胞。 梁利波 马业伟 赵清正1 周小山 杨军 李艳春 刘玉英 王争 章扬培关键词:氨肽酶N 逆转录病毒载体 骨髓细胞 肝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