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啓发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转流辅助猪自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 2016年
- 目的:建立静脉转流辅助的猪自体肝移植模型,研究自体肝移植过程中肝脏静态冷保存的方法,为临床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以及肝脏机械灌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长白猪5头,分别经颈内静脉、脾静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门静脉-体静脉转流通道,以4℃ UW液经肝动脉、门静脉原位低温灌注、保存肝脏2h。监测生命体征及手术预后,检测不同时间点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过程中,动物生命体征平稳,肝脏灌注良好。血流复灌后肝脏血供可。术后动物存活时间均达120 h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开放血流24 h达峰值,分别为(69.8±16.2)U/L和(457.7±50.1)U/L,于开放96 h恢复正常范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开放48 h达峰值[(7.1±3.3)μmol/L],以后迅速下降。血浆白蛋白在肝脏恢复血供后迅速下降,4 h达最低点[(11.1±2.7)g/L],16 h以后平稳回升至正常范围。结论猪自体肝移植术中有效静脉转流有助于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障术后存活率。该模型的建立为肝脏的保存及修复方式提供了实验基础。
- 陈治泉范晓礼曾承胡晓燕王彦峰叶啓发
-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转流动物模型
- 瑞沙托维对心脏死亡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瑞沙托维(TAK242)对心脏死亡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对照组,心脏死亡组,心脏死亡给药组(每组6只),根据分组给或不给予瑞沙托维预处理;对照组无热缺血时间,另外两组热缺血时间30 min,所有肝脏经过冷保存24 h后进行常温携氧灌注1 h,比较灌注液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环氧化酶2(COX2)等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心脏死亡组相比,心脏死亡给药组的ALT、AST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脏死亡给药组的组织Suzuki评分低于心脏死亡组(P值均<0.05);心脏死亡给药组的TLR4以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6、COX2等的基因和蛋白水平也低于心脏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瑞沙托维可以减轻心脏死亡大鼠肝组织损伤,降低ALT、AST水平,减少TLR4以及下游炎症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改善心脏死亡大鼠肝脏的IR损伤。
- 钟祥肖琦刘忠忠叶啓发肖建生
- 关键词:肝移植心脏死亡缺血再灌注损伤
- 64例脂肪变性供肝临床肝移植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脂肪肝临床肝移植的疗效,为边缘供肝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2年至2011年407例供肝中筛选出80例脂肪肝。其中男性69例,女性ll例。年龄20~54岁不等。80例中有16例重度脂肪变性(≥60%)供肝因合并严重灌注性损伤而予剔除,其余64例脂肪变性供肝(steatosis liver donor,SLD)按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s1组(〈30%,n-22)、中s2组(30%~50%,n-25)、重s。组(≥600A,n=17)。随机抽取无脂肪肝80例作为so对照组。结果so组、s-组、S。组、S。组移植物早期肝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5Voo、9.1%、20%、29.41%。S。组2例发生原发性无功能(PNF)占11.76%(2/17),占sI。D移植后PNF发生率的3.12%(2/64)。结论SLD移植后移植物早期肝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以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虽较无脂肪变性者高,但不影响移植后疗效。S1~S2组移植术后1年内死亡率与SLD无相关性。重视SLD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特别是加强术中、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改善微循环,加强护肝治疗,减少近期免疫制剂用量,可取得与正常供肝同样移植疗效。
- 叶啓发明英姿赵杰彭贵主张毅
- 关键词:肝移植
- 髂动脉架桥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 目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髂动脉架桥行肝动脉重建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09年至2013年5例肝移植患者接受异体髂动脉架桥完成肝动脉重建,5例患者原发病均为原发性肝癌,术前均接受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均是首次接...
- 涂强叶啓发
- 低温机械灌注灌流液生物标志物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质量的评估
- 目的肾脏短缺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以及低温机械灌注法的运用。低温机械灌注法可以降低DGF、PNF发生率,提高一年移植物存活率。有数据表明,器官灌注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8(IL-18),谷...
- 王强成柯明英姿赵于军刘炼张盛叶啓发
- 肾移植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导致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UTI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Ovid、EBSCO等数据库文献。英文检索关键词为renal transplantation,kidney transplantation.urinarytract infection,risk factors和Metaanalysis,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肾移植、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危险因素。收集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移植后UTI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UTI组累计1 236例,非UTI组2729例。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受者年龄,糖尿病史,术前腹膜透析,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排斥反应,使用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二次肾移植等,对术后发生UTI无明显影响(P〉0.05);女性受者UTI发生率高于男性受者[比值比(oR)为2.69;95%可信区间(CI)为1.92~3.77;P〈0.000013;尸体供肾移植后UTI发生率高于活体供肾移植(oR为1.51;95%CI为1.71~1.95;P=0.002);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D-J管)较不留置D-J管者术后更易发生UTI(OR为1.51;95%CI为1.07~2.13;P=0.02);术前长时间透析导致UTI发病率增高(加权均数差为1.48;95%CI为0.22~2.74;P=0.02)。结论女性受者、尸体供肾移植、留置D-J管及术前长时间透析是肾移植后发生UTI的危险因素。
- 李明霞彭贵主曾宪鹏王彦峰李玲夏志平叶啓发
- 关键词:肾移植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