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江阳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癌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胆红素
  • 1篇胆囊
  • 1篇动物
  • 1篇选择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荧光蛋白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诱导分化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神经内...
  • 1篇增强型绿色
  • 1篇增强型绿色荧...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孙江阳
  • 7篇刘志苏
  • 6篇袁玉峰
  • 3篇何跃明
  • 3篇覃海泉
  • 3篇张中林
  • 1篇刘光磊
  • 1篇常磊
  • 1篇曾诚
  • 1篇王海涛
  • 1篇陶圣祥
  • 1篇乔木
  • 1篇胡祥
  • 1篇刘兴邦
  • 1篇沈维亮
  • 1篇余国荣
  • 1篇刘阳
  • 1篇李世文
  • 1篇郑新民
  • 1篇钱群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激活的T细胞核因子家族在肝癌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30例患者肝癌与邻近癌旁组织中激活的T细胞核因子(NFAT)家族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探讨NFAT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抽提30例患者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RNA,去除基因组DNA后反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标本中NFAT家族基因mRNA表达。结果NFATlmRNAratio癌组织为0.003034±0.002162,癌旁组织为0.010140±0.009742;NFAT2mRNAratio癌组织为0.000336±0.000272,癌旁组织0.002173±0.003380;NFAT3mRNAratio癌组织为0.002907±0.002436,癌旁组织为0.006427±0.004502;NFAT4mRNAratio癌组织为0.004198±0.004787,癌旁组织为0.012370±0.010890;NFAT5mRNAratio癌组织为0.079060±0.247600,癌旁组织为0.282100±0.686900;5种NFAT家族基因mRNA水平癌组织均较癌旁组织低(P〈0.01)。结论NFAT家族5种基因的mRNA水平痛组织较痛旁组织中均降低.可能与肝痛的发牛发展有关。
张进刘志苏刘权焰龚铖刘阳孙江阳
关键词:肝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
胆囊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43岁。因“恶心伴小便黄染1周”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Murphy征(+)。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3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15U/L;总胆红素(TBIL)78.5μmol/L;
刘燕常磊袁玉峰沈维亮王海涛孙江阳唐胜利刘志苏
关键词: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URPHY征胆囊总胆红素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方法:扩增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后,以甲胎蛋白(AFP)为包被抗原,用免疫试管法富集筛选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用ELISA法鉴定获得的阳性克隆,对其基因进行测序。将淘选出的阳性单链抗体噬菌体载体用CaCl2法转化到E.coli HB2151菌株中用于表达可溶性单链抗体,然后采用镍亲和层析柱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共获得含有单链抗体片段的阳性克隆11个,其中3个克隆与AFP结合为阳性,DNA序列分析表明3株中2个克隆(A3、F10)含有完整的scFv基因片段,1个克隆(C11)含有部分scFv基因片段。SDS-PAGE检测单链抗体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28kU。结论:成功从Griffin1Library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
袁玉峰张中林刘志苏覃海泉孙江阳何跃明钱群
关键词: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甲胎蛋白
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8侧髋关节进行髋周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离断术,同时辅以髋周组织松解术。结果:8侧髋关节经髋周神经切断术后疼痛缓解,6侧无痛,2侧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随访6~18个月发现5侧无痛,3侧轻度疼,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解剖位置恒定、容易暴露;髋关节去神经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陶圣祥余国荣郑晓晖孙江阳胡祥刘兴邦
关键词:髋关节
脂肪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潜能,为恢复阴茎海绵体神经受损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建立基础。方法取SD雄性大鼠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s,体外诱导成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ADSCs表面分子阳性率:CD44(+)96.4%、CD45(-)1.7%、CD34(-)0.9%。成脂细胞油红O染色脂滴染成红色。神经细胞荧光染色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方法1[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吲哚美辛、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和方法2(EGF、bFGF+吲哚美辛、胰岛素、IBMX)诱导率分别为(74.0±3.3)%、(65.3±2.1)%和(51.0±1.2)%、(41.0±1.1)%,且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SCs在方法1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率高,时间短;ADSCs可能成为治疗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较理想干细胞。
应诚诚胡万里郑新民李世文孙江阳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
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在显微镜辅助下建立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sPVL)模型,观察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选择性结扎70%的门静脉;假手术组仅游离门静脉但不结扎。评估各组肝功能、肝脏指数、肝再生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30只大鼠成功实施sPVL手术。术后14d,模型组未结扎叶肝脏指数达(90.36±0.21)%,与假手术组(34.3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扎叶肝脏逐渐萎缩。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于术后48h达到峰值[(454.33±116.00)U/L],术后第7天回落至术前水平[(59.67±9.00)U/L]。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组织病理学染色示未结扎叶肝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明显增宽,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均无明显胶原沉积;而结扎叶肝细胞明显萎缩,后期出现广泛的胶原沉积。结论成功建立有效促进残肝再生的鼠sPVL模型,且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覃海泉袁玉峰孙江阳张中林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肝再生动物
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154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54例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术前状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回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30~90min(平均40min),术后5~12h下床活动,住院时间2~7d(平均3d)。术后无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术后疼痛症状轻,最多见并发症为阴囊轻度水肿(20例),垫高阴囊3~5d可消失。随访4~24个月,无局部疼痛和睾丸萎缩,仅1例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具有简单、有效、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尤其适合并存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
孙江阳陈大兴尹兴峰王超英袁玉峰刘志苏
关键词:麻醉腹股沟外科手术
直肠内应用吲哚美辛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胰胆管微创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行ERCP检查或治疗后会出现急性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1]。
孙江阳刘光磊袁玉峰刘志苏
关键词:治疗性ERCPMETA分析术后胰腺炎吲哚美辛直肠内
慢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白胫骨取骨髓,采用直接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IM4和CIM5的表达;以慢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导入BMSCs内,观察其在细胞内持续表达的时间。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在第5天可以观察到贴壁生长;培养10d融合可达80%,第1~5代细胞传代后增殖速度较快,平均倍增时间为48h,5代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BMSCs表面标志物为CD44(+)和CIM5(-),慢病毒介导的EGFP基因转染的BMSCs2周后仍可产生绿色荧光。结论采用直接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可获得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的BMSCs;慢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转染的方法可将目的基因稳定地整合到细胞DNA中,并可在体外进行自我复制,转染成功后的BMSCs可在体外较长时间产生荧光,是一种可靠的标记方法。
朱中飞袁玉峰覃海泉乔木曾诚孙江阳张中林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