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刚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瘢痕
  • 4篇烧伤
  • 2篇氧分压
  • 2篇缺氧
  • 2篇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植皮
  • 1篇伤患者
  • 1篇伤科

机构

  • 5篇湖南省人民医...
  • 4篇浏阳市人民医...
  • 3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1篇张刚
  • 6篇谭军
  • 5篇李高峰
  • 4篇蒋章佳
  • 3篇刘友红
  • 3篇杨磊
  • 2篇吴东辉
  • 2篇焦献功
  • 2篇涂赤辉
  • 2篇卢秋成
  • 2篇李锋
  • 2篇罗瞳
  • 2篇李红
  • 2篇陈红建
  • 2篇周杰民
  • 2篇周阳
  • 2篇夏珍
  • 1篇焦献功
  • 1篇朱轶
  • 1篇罗滔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感染.炎症....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抗瘢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瘢痕是创伤修复的必然结果影响,瘢痕的产生,发展的因素很多,虽然国内外学者在病理性瘢痕领域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对治疗瘢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细胞水平,对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研究还在不断的深入,人们对细胞因子在瘢痕形成方面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这一观点已逐步形成共识,并将细胞因子引入瘢痕的治疗中。常见的细胞因子在抗瘢痕中的应用也将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细胞因子的在创面修复中的生物学特征及抗瘢痕的研究情况。
张刚谭军李高峰
关键词:细胞因子瘢痕
植皮联合重睑术修复瘢痕性上睑外翻
2023年
目的探讨游离植皮联合重睑术修复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起,采用游离植皮联合重睑术修复瘢痕性上睑外翻畸形共78例(146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良好,上睑外翻得到矫正,眼睑能够自然闭合,一次手术治愈率89.74%,二次手术获得100%治愈率;146眼中135眼重睑线良好,重睑成形优良率92.47%,效果满意。结论植皮联合重睑术可以修复瘢痕性上睑外翻,有功能与美学修复的双重效果。
李锋蒋章佳焦献功张刚杨磊吴迎
关键词:瘢痕睑外翻植皮重睑术
早期运用烧伤关键性治疗技术及损伤控制性手术措施对提高火药爆炸烧伤患者存活率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烧伤关键性治疗技术加损伤控制技术(DCS)对火药爆炸烧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2 760例火药爆炸烧伤患者的治疗分为2个阶段,前阶段(组1,2011年1月—2012年12月)1 466例患者采用烧伤休克复苏和细胞保护、吸入性损伤综合防治、早期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早期创面修复、脓毒症综合防治等烧伤关键性治疗技术;后阶段(组2,2013年1月—2014年12月)1 294例患者加用DCS措施,即患者不具备创面早期修复的条件时暂缓手术,先维持生命;手术可分批次进行,采取简单的手术,减轻损伤、控制出血。比较2个阶段患者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与前阶段比较,后阶段治疗患者中烧伤面积>50%TBSA患者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运用烧伤关键性治疗技术加DCS措施对提高火药爆炸烧伤患者的存活率起了重要作用。
焦献功卢秋成蒋章佳杨磊刘友红涂赤辉周阳张刚李锋欧阳显文周杰民罗瞳卢显冬李红陈红建夏珍周仁花
关键词:烧伤损伤控制性手术存活率
兔耳瘢痕成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尽管近20年来在组织、细胞和分子各个水平上展开了瘢痕的研究,但瘢痕形成的完整机制尚未阐明,探索瘢痕的形成的分子机制,寻求理想的瘢痕防治方法是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目的:观察兔耳瘢痕从形成到消退成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变化,探讨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制作兔耳瘢痕从形成到消退成熟的动物模型,收集兔耳术后14,30,60和90d瘢痕和正常皮肤,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兔耳术后各时间点瘢痕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术后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术后14d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较其他时间点和正常组织均升高,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瘢痕的萎缩成熟,两者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在术后90d达到正常组织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瘢痕组织内氧分压的变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张刚谭军李高峰
关键词:瘢痕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动物模型
兔耳瘢痕成熟过程中组织内氧分压的变化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瘢痕从形成到萎缩成熟过程中组织内氧分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为寻求良好的瘢痕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制作兔耳瘢痕从形成到萎缩成熟的动物模型,采用经皮氧监测仪测定术后14天、30天、60天、90天瘢痕和正常皮肤组...
张刚
关键词:瘢痕缺氧HIF-1ΑVEGF
文献传递
焦痂切开减压在面颈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双颈部焦痂切开减压在面颈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面颈部深度烧伤及轻度吸入性损伤的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采用双颈部焦痂切开减压处理,观察颈部感觉变化,气道梗阻发生情况及颈部切开创面愈合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3例在面颈部出现紧缩感时行双颈部焦痂切开减压,切开后颈部紧缩感全部缓解,3例在未出现紧缩感时即进行预防性切开;6例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出现气道梗阻,未进行气管切开,均成功救治,4例颈部切开创面换药后自行愈合,2例植皮修复,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行双颈部焦痂切开减压,可有效防止面颈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发生气道梗阻,避免气管切开,该方法简便可行。
李高峰谭军罗成群邹勃生钟茜朱轶吴东辉罗滔李波张刚
关键词:焦痂切开减压颈部烧伤气道梗阻
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干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30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进行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干预,观察兔耳瘢痕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兔耳瘢痕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干预后,兔耳增生性瘢痕出现明显的萎缩,免疫组化检查VEGF表达减弱。结论: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可能通过损伤瘢痕组织内的微血管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萎缩,对早期增生性瘢痕具有治疗作用。
谭军吴东辉张刚
关键词:瘢痕
2014—2015年烧伤科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对策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2015年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细菌流行变迁及耐药的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创面培养病原菌(943株)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为绝对优势菌,2015年优势菌群不明显,但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构成比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并没有随着药物用量下降而下降;铜绿假单胞菌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使用量的下降,耐药率在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依然敏感,头孢类、半合成青霉素、喹诺酮耐药率在上升;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依然敏感,头孢类变化不大,喹诺酮耐药率在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依然敏感。结论:2014年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布为主,2015年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分布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有差异,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率有差异,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无明显差异。2015年较2014年治愈好转率高。
杨磊张刚卢秋成蒋章佳焦献功刘友红涂赤辉周阳李锋欧阳显文周杰民罗瞳卢显冬李红陈红建夏珍
关键词:烧伤科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重度烧伤患者BNP的变化规律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NP含量变化,探讨BNP与补液量的关系,指导临床补液。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伤后4小时内入院,年龄20—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50%的患者21例,检测患者入院后BNP的水平,测定并计算21例烧伤患者伤后6、24、48、96、144小时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入量的相关性作分析。结果:21例烧伤患者伤后48小时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入量呈正相关,伤后48小时下降。结论: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刘友红蒋章佳张刚
关键词:烧伤休克B型钠尿肽
激光治疗瘢痕的特征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介绍国内近20年来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激光治疗瘢痕的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3/20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检索词为“cicatrices(瘢痕),laser(激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试验。有无随访,是否采用盲法不限制。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激光或激光联合药物;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曲安奈德、冷冻联合曲安奈德或不采用药物措施。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③机制研究。④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2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31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31篇文章中1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0篇为对照研究,各研究的研究期为1~6个月。各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为10~50例。其中6个研究对比了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2个研究进行了激光治疗瘢痕基础研究机制比较,10个研究观察了激光结合与单纯药物或单纯激光对瘢痕的疗效,4个研究比较了激光联合西药治疗瘢痕的疗效,2个研究观察了激光治疗瘢痕的副作用。7篇介绍国内或国外瘢痕治疗的研究情况。结论:激光治疗瘢痕的疗效可靠,具有副作用少,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由于激光治疗瘢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还需要在激光的穿透深度方面研究。
张刚谭军李高峰
关键词:瘢痕激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