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 作品数:108 被引量:3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ICU中AKI的流行病学和预防
- 张利王勇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近年来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功能,在治疗肾脏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急性肾损伤方面。目前多项研究都证实了MSC对急性肾损伤具有治疗作用。现就近年来对MSC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 罗从娟张利陈香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肾损伤
- 法舒地尔通过抑制凋亡改善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 王远大张利刘翔飞魏日胞陈香美
- 白细胞介素35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
- 目的:白介素-35(IL-35)是一种新的抗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它可通过诱导Treg和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Th17发挥免疫抑制、阻止炎症的作用,但其在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
- 姚凤华傅博张利陈香美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
- 正五聚蛋白-3及血脂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血脂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23例ACS患者入院时的PTX-3和血脂水平,随访3个月,终点为冠状动脉事件(冠心病性死亡、因ACS引起的再住院、因心力衰竭引起的再住院)。结果:123例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猝死3例,ACS引起的再住院17例,心力衰竭引起的再住院5例,PTX-3异常组较PTX-3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OR=3.001,95%CI:1.023~8.801,P=0.045,RR=2.390);血脂异常组较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OR=2.714,95%CI:1.053~6.995,P=0.039,RR=2.160);血脂及PTX-3均异常组较均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OR=6.125,95%CI:1.245~30.130,P=0.026,RR=4.237)。结论:PTX-3或(和)血脂水平异常的ACS患者近期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以两者均异常者为著,因此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高危个体。
- 张利刘启明周胜华刘振江赵水平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后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随增龄在大鼠肾组织内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和Flk 1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及随增龄变化 ,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 3、12、2 4月龄 (各 7只 )大鼠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定量分析肾组织内微血管变化及VEGF、Flt 1和Flk 1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肾组织内VEGF AmRNA的表达。 结果 2 4月龄组与 3月龄组相比肾小球面积增大〔(15 6 35± 10 2 2 ) μm2 vs(72 0 5± 496 ) μm2 ,P <0 0 1〕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袢腔面积与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减少 (46 76 %± 4 91%vs 6 3 75 %±6 0 2 % ,P <0 0 1)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9 8± 2 6vs 14 7± 3 1,P <0 0 1) ;肾小球内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 (9 3± 2 4vs 6 4± 1 6 ,P <0 0 5 ) ;集合管中VEGF的表达则明显减少(9 35 %± 2 10 %vs 15 2 3%± 3 2 2 % ,P <0 0 5 ) ;Flk 1在肾小球血管袢上表达增加 (9 17%±2 0 2 %vs 1 0 3%± 0 35 % ,P <0 0 1) ,而Flt 1和Flk 1在肾小管上表达则明显减少 (7 6 4%±3 0 2 %vs 15 36 %± 2 5 4% ,2 48%± 0 86 %vs 9 0 1%± 2 6 3% ,P <0 0 1)。 2 4月龄组VEGF AmRNA较其他两组减少 (P <0 0 5 )。 结论 VEGF。
- 张雪光陈香美张利吕扬王兆霞蔡广研师锁柱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衰老病理生理学
- 建立挤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立挤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实验动物的载物台,其边缘设有用于固定动物四肢的固定槽,该固定槽上安装有滑动螺丝;在载物台台面上设有两个凹槽,该两个凹槽均设于台面的下半部分区域;在载物台...
- 张利陈香美孙雪峰孔德阳
- 文献传递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121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转归及死亡相关因素,对比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透析疗效。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药物性肾损害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前三位病因,老年组的透析充分性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多元回归表明低蛋白血症及C反应蛋白升高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营养不良及炎症是导致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 张利陈香美申力军张冬
- 关键词:老龄尿毒症血液透析
- 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肾炎的30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采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协会及肾脏病理学会修订的狼疮肾炎病理分型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病理分型。计算该组狼疮肾炎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的发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狼疮肾炎之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差异及发生病理转型的Ⅳ型狼疮肾炎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肾小管间质损伤对狼疮肾炎预后的影响。结果 (1)本组狼疮肾炎病例中肾间质出现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的比例分别为86.5%,66.5%,66.9%和55.1%。(2)不同类型的狼疮肾炎其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程度不同(均P﹤0.05);其中,Ⅲ型和Ⅳ型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较重(χ~2=13.857,P<0.001)。本组病例中有47例IV型狼疮肾炎患者行重复肾活检,其中有14例在第二次肾活检时转为Ⅱ型(29.7%),但其重复肾活检时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程度与转型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可影响患者的预后,病变越重,预后越差(均P﹤0.001);而各种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7)。结论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率高,不同类型的狼疮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不影响IV型狼疮肾炎的病理转型,且病理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变不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可�
- 张岩蔡广研刘述文张雪光寇佳陈仆吴杰孟金铃尹忠张利陈香美
- 关键词: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预后
- 高磷血症自身认知程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影响
- 目的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在高磷血症的治疗方面有了许多新药物和综合治疗措施,但血磷的控制仍然是透析患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维持性血液透...
- 王涌张杰张岩张利蔡广研陈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