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水旺

作品数:54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心肌
  • 15篇心肌梗塞
  • 15篇梗塞
  • 13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11篇急性心肌梗塞
  • 9篇溶栓
  • 9篇显像
  • 8篇心肌梗死
  • 8篇心室
  • 8篇心脏
  • 8篇左心
  • 8篇左心室
  • 8篇梗死
  • 8篇AMI
  • 6篇左室
  • 5篇动脉
  • 5篇心室功能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3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医学院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3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人民医...
  • 1篇大同市第五人...
  • 1篇太原煤炭气化...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4篇张水旺
  • 17篇李思进
  • 13篇王陆建
  • 11篇陈还珍
  • 11篇张承刚
  • 9篇郭文玲
  • 8篇周荣
  • 8篇徐红娟
  • 8篇刘建中
  • 7篇胡光
  • 6篇吕吉元
  • 6篇韩清华
  • 6篇李天亮
  • 5篇闫晓梅
  • 5篇张中正
  • 5篇马锋
  • 5篇阎晓梅
  • 5篇李学文
  • 5篇刘卓敏
  • 5篇靳春荣

传媒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1篇中华核医学杂...
  • 8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第七次全国心...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太原市区内四所医院心内科1999年—2003年收治的太原地区1 6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整理来自山西气象中心提供的太原地区1999年—2003年每日的平均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各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当日的气压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并且气压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当日气温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气温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6);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无滞后性影响,降水量未进入模型。结论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影响,但非线性相关,并且气压和气温有滞后性影响。
冯巧爱张水旺陈洁陶金海李国璜
关键词:气象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
GRACE评分联合心肌梗死部位早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GRACE评分联合心肌梗死部位早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435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病例65例(死亡组),存活病例370例(非死亡组)。收集每组病人基线资料,进行GRACE评分。根据心电图明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233例),非前壁心肌梗死组(202例),统计两组死亡率。采用Logistic分析联合GRACE评分及梗死部位多因素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GRACE评分死亡组为(206.05±34.22)分,非死亡组为(155.72±34.5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死亡率为18.9%,非前壁心肌梗死组死亡率为1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前壁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是非前壁心肌梗死的1.957倍。在梗死部位相同的情况下,GRACE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风险增加1.041倍。结论 GRACE评分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风险;但结合梗死部位,同样的GRACE评分累及前壁心肌梗死时死亡风险更大。
冯巧爱王勇郭文玲曹静袁庆芳张水旺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搏患者42例,口服索他洛尔40mg/d、80mg/d、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75.5±13.8)/minvs(71.2±7.2)/min(P<0.01)];治疗后Q-T间期较前明显延长[(0.41±0.017)svs(0.38±0.016)s(P<0.01)];治疗无效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无明显降低[(63.6±4.8)/minvs(68.6±8.5)/min(P>0.05)],Q-T间期无明显延长[(0.37±0.018)svs(0.37±0.016)s(P>0.05)]。结论Q-T间期延长是小剂量索他洛尔治疗作用的表现。
徐红娟周荣张水旺
关键词:索他洛尔Q-T间期动态心电图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 4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周以上 ,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2 .5mg/d ,连续用药 4周。每周观察其诊所血压 ,如降压疗较差 ,加量至 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所血压 (P <0 .0 5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有降低 2 4h血压 (P <0 .0 5 )。治疗前后的血压曲线呈分离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和 2 4h血压 。
周荣徐红娟张水旺
关键词:高血压
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心肌环形缩短分数对急性心肌梗塞收缩功能的评价
1996年
本研究采用门控^(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心肌环形缩短分数(CMS),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左室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57例,男5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68±11.20岁。其中下壁梗塞者27例,前侧壁梗塞者26例,非穿壁梗塞者4例。患者于发病后6小时内入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接受常规溶栓治疗。
张水旺RuddyTDAungM
关键词:心肌梗塞锝^99M放射性核素显像
遗传性支气管哮喘家系过敏原皮试的特点被引量:2
1996年
通过对一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支气管哮喘家系成员134例过敏原皮肤试验观察,发现这一家系中,与上代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中,哮喘患者对几种常见的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率反而低于未发病者的反常现象,并观察到有血缘关系者对过敏原蟑螂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非血缘家系成员。指出这些观察结果在分析这一家系哮喘遗传和发病方面的意义。
张水旺McCle.,P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皮肤试验
左室功能和结构改变与心脏起搏器起搏比例的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特点厦其与起搏比例的关系。方法共入选20例病人,其中植入VVI起搏器10例.DDD起搏器10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测定病人植入起搏器3年~4年后自身心律状态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客积(ESV)厦每搏量(SV)。结果起搏器植入后远期EDV、ESV呈增高趋势,LVEF植入前为(61.5±14.2)%,植入后为(53.4±13.9)%呈降趋势,且植入后远期LVEF在≥50%与〈50两亚组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起搏器植入后远期。可发生左室功能和结构重塑,表现为LVEF增高或降低和EDV增大或减小。EDV增大、LVEF降低与起搏心搏数呈正相关。
李建国张水旺马锋靳春荣李思进
关键词:起搏器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塑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
李学文马锋吕吉元张水旺贾永平李天亮靳春荣高宇平赵太生刘向东吴萍王群李玉梅王陆建闫晓梅刘卓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
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年发病演变趋势(摘要)被引量:3
2001年
李霞张水旺郭文玲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室重构与发病时间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采用心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SPECT)研究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室的重构特点。方法AMI患者37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作四个亚组,第一亚组(16例),第二亚组(7例),第三亚组(11例)和第四亚组(3例),患者发病时间分别为≤3小时,>3小时~≤6小时,>6小时~≤12小时和>12小时。患者入院后即注射显影剂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2小时后采用双探头GSPECT系统采集心肌显像资料,由程序自动处理并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每搏搏出量(SV)。结果第一至第四亚组,EDV:分别为(985±319)ml,(994±556)ml,(1281±551)ml和(1400±253)ml;ESV:分别为(570±309)ml,(551±403)ml,(774±398)ml和(813±260)ml。SV:分别为(570±309)ml,(551±403)ml,(774±398)ml和(813±260)ml。LVEF:分别为(446±131)ml,(497±131)ml,(42?
张水旺李丽郭文玲王陆建阎晓梅张承刚
关键词:心肌梗塞左室重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