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玲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复律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复律后的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复律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氯沙坦和胺碘酮合用)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律后的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结果6个月内治疗组2例退出,完成观察28例;对照组2例退出,完成观察28例。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1.43%,对照组复发率为46.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缩小,心房压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可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复律后心房颤动的复发,较单用胺碘酮有效,可能与氯沙坦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力有关。
- 张国英王雄董秋菊郭文玲
- 关键词:氯沙坦胺碘酮心房颤动左心房功能
- 4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间4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为4%,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0.6%。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181例;其次为心律失常1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66例;围生期心肌病2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12例和95例,Ⅲ级和Ⅳ级51例,行心脏矫治手术后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结构改变,先天性心脏病居多,心律失常有增多趋势,生育年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逐年增加,需重视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 何银芳郭文玲冀静武桂花尉扬
- 关键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围生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
- 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年发病演变趋势(摘要)被引量:3
- 2001年
- 李霞张水旺郭文玲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
- 心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治疗及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3年
- 从心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筛查、指导治疗、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 雷翔梨郭文玲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肺运动试验康复
- 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急性心肌梗死三例被引量:2
- 2005年
- 党小红郭文玲
-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WHO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CK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溶栓再通的病人肌酸激酶(CK)峰值出现时间与梗死范围和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首次AMI病人根据发病时间到CK峰值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36例,CK峰值出现的时间〈12h;B组30例,CK峰值出现的时间〉12h。结果CK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者的心功能在急性期及恢复期(5个月-7个月)均好于CK峰值出现时间较早者(P〈0.05)。结论CK峰值出现时间较晚反映了心肌得到较好的挽救。
- 陈还珍刘达瑾郭文玲李清李晓英李思进吕吉元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病人左室功能
- 海捷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郭文玲任榕
- 关键词:海捷亚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疗效观察
-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hs-c Tn T、TXB2、ET、LVEDd及LVES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CO、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调节BNP、hs-c Tn T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
- 赵星星药红梅贾永平郭文玲郭敏马贵晋
-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左西孟旦托伐普坦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以及与其他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Ⅳ级(NYHA分级)的DHF患者89例,随机分为新活素治疗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症状的改善程度,3d内平均每日尿量,生命体征,血清肌酐(Cr)和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的变化,以及3d内托拉塞米和多巴胺的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分级均有降低,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率(HR)、Cr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新活素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常规组比较,新活素组每日平均尿量明显较多(P〈0.05),托拉塞米用量和多巴胺用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rhBNP明显改善DHF患者的心功能,利尿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未见对肾功能的影响,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rhBNP与托拉塞米、多巴胺有协同作用,明显减少了托拉塞米和多巴胺的用量。
- 冯巧爱郭文玲袁庆芳
-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在脂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是一项新的血脂综合指标,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冠心病的发生等方面价值明确,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有关于代谢异常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在脂代谢异常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娜郭文玲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代谢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