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春甲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冠状
  • 6篇动脉
  • 6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6篇冠状动脉
  • 5篇三支病变
  • 5篇左主干
  • 5篇介入
  • 5篇病变
  • 4篇冠脉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造影
  • 3篇高血压
  • 2篇导联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多糖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心房

机构

  • 10篇安徽省铜陵市...
  • 9篇铜陵市人民医...
  • 3篇皖南医学院
  • 3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24篇朱春甲
  • 14篇汪坤
  • 9篇吴方斌
  • 8篇朱红涛
  • 8篇熊恩来
  • 6篇支晓明
  • 5篇晋从海
  • 5篇李必龙
  • 3篇赵永燕
  • 3篇周杰
  • 3篇杨茹
  • 2篇汪杰
  • 2篇方淑玲
  • 2篇艾阳
  • 2篇严凌
  • 1篇包义红
  • 1篇余飞
  • 1篇唐吉斌
  • 1篇黄多新
  • 1篇周敬群

传媒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在临床应用中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踝臂指数(AB!)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40例进行分组治疗并做对比分析.即将所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3例.以及治疗组17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期间,观察组额外每日服用一片安慰剂,治疗组口服1次/d20mg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为期6个月,收集病患在参与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数、血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治疗组的多项血脂指标与治疗之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也都有所下降(p〈0.05),但是与观察组治疗结果相比较而言,治疗组的指标降低更加显著;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的P、Ⅳv均有所下降.且ABI有所增加,且(P〈O.05),两组相比治疗组的两个指数变化更加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值显著下降,提升其踝臂指数,并缩减其Pwv指数。
汪坤刘倩余飞朱春甲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PWVABI高血压病
QRS波时限对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2009年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心电图的QRS波时限,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探讨其判断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价值。方法测量10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诊断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相关性。结果QRS波时限与左主干或三支病变具有相关性(OR9.04,p<0.01),QRS波时限≥90ms预测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8%。结论QRS波时限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非常灵敏的预测因子。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主干三支病变QRS波时限
改良充气压迫法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改良充气压迫法用于经桡动脉CAG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接受经桡动脉CAG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术后改良组以改良充气压迫法压迫桡动脉,常规组采用常规充气方法压迫桡动脉。比较两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患者肿胀溢水量及数字疼痛评分,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桡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以及术后24 h穿刺侧桡动脉闭塞情况。结果 改良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肿胀溢水量、数字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P 均<0.01)。穿刺点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改良组出血3例,常规组2例;术后24 h改良组桡动脉闭塞1例,常规组2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1.00)。结论 改良充气压迫法可减轻经桡动脉CAG患者术后穿刺侧肢体肿胀及疼痛,且不增加穿刺点出血及血管闭塞危险。
方淑玲汪坤朱春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桡动脉心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对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及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对脂多糖诱导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0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μM、100μM和300μM异丙肾上腺素加入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培养液,2 h后用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孵育6 h后以ELISA法测定上清中TNF-α水平,24h后测定上清中IL-10的含量,并观察腹膜巨噬细胞对中性红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异丙肾上腺素使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TNF-α降低,IL-10分泌增加,增加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结论:异丙肾上腺素能调节巨噬细胞分泌功能及吞噬功能,使炎性因子分泌减少,抑炎因子分泌增多,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
朱红涛周敬群朱春甲熊恩来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脂多糖TNF-ΑIL-10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被引量:3
2009年
肥胖患者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异常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调节食欲和代谢的作用机制的阐明,有可能为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在这些新发现包括:瘦素信号转导机制及瘦素抵抗机制;生长素和肽YY调节饥饿和饱食的信号传导机制;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这些新的发现可能会有助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治疗。
朱红涛吴方斌朱春甲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
QRS时间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
2010年
目的测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间,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判断其对左主干/三支病变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比10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时间,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QRS时间和左主干/三支病变具有相关性(OR=904,P〈0.01),QRS时间/〉90ms预测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8%。结论QRS时间增宽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的预测因子。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三支病变QRS时间
256层CT冠状动静脉同步双重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256层CT冠状动静脉同步双重成像的可行性及诊治价值。方法 :71例患者在256层CT冠状动脉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延迟扫描时间、补充对比剂总量后进行心脏CT同步扫描。评价冠状动、静脉双重CT图像质量,分析相关解剖学结构。结果 :冠状动、静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68)分、(2.93±0.26)分,合格节段分别为99.2%、100%;动、静脉主要分支开口、走行及其两者间关系显示清晰,测得了冠状静脉窦(CS)、心中静脉(MCV)、左室后静脉(PVLV)等开口大小、间距及MCV、PVLV与CS间夹角等数据。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55段、斑块110段、狭窄(≥50%)9段。结论 :256层CT心脏同步扫描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静脉双重血管,有助于无创评价冠状循环、发现心绞痛病因、制定心脏介入治疗方案。
姚金龙包义红邹国林周长青朱春甲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静脉心脏介入
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3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术后以0.2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20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h)持续静脉滴注24-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落百分比(91.3%和93.7%),TIMI 3级血流比例(95.9%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0%和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临床出血率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李必龙朱春甲汪坤周杰严凌艾阳黄多新叶露
关键词:比伐卢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普通肝素
FABP、cTnI联合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心脏肌钙蛋白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36例UA患者血清进行FABP、cTnI、CK-MB定量测定,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患者血清FABP、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峰值分别在8h、16h、24h;FABP、cTnI异常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7.14%、52.94%显著高于FABP、cTnI正常组(P<0.01),CK-MB异常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6.36%与CK-MB正常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FABP、cTnI增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联合检测FABP、cTnI对判断UA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
唐吉斌熊恩来朱春甲潘晓龙
关键词:FABPCTNI不稳定心绞痛预后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按照PCI治疗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和大剂量组(59例,阿托伐他汀80mg);然后根据患者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分析尿酸下降幅度、阿托伐他汀剂量与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正常尿酸患者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但两组中正常尿酸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无复流19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常规剂量组发生无复流12例,正常尿酸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无复流7例,正常尿酸者2例,高尿酸血症者5例,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可信区间:1.01-1.11,P〈0.01)。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1.8%(12/55),大剂量组为11.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通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
严凌叶露汪坤周杰朱春甲
关键词:无复流现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