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坤
-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QRS波宽度对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赵永燕汪杰杨茹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左主干三支病变
- QRS波宽度及aVR导联ST段抬高对NSTE-ACS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及aVR导联抬高幅度对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6例NSTE-ACS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宽度及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研究其对诊断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相关性。结果 QRS波宽度及aVR导联ST段抬高是左主干/三支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9.04(95%CI,4.88~16.7)、7.10(95%CI,4.91~76.2);QRS间期≥90ms和aVR导联ST段抬高≥0.5mm预测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76%及88%、86%。结论 QRS波增宽及aVR导联ST段抬高是NSTE-ACS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较为灵敏的预测因子。
-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赵永燕汪杰杨茹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左主干三支病变AVR导联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联合择期PCI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接受常规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49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其中行择期PCI治疗者(溶栓+择期PCI组)24例,溶栓时未行择期PCI治疗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溶栓+择期PCI组住院8.6±4.3天,左室射血分数46.8%±7.6%,再发心绞痛1例和治愈率96.7%;随诊6个月,再次住院6例,非致死性再梗死1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左室射血分数60.2%±8.6%,死亡0例,同溶栓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后行择期PCI治疗可以降低AMI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再次血运重建,有效保护心功能。
- 汪坤张步春
- 关键词:溶栓
- 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方法学改良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旨在提高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A)成功率。方法 采用自制二尖瓣导引钢丝操作球囊过瓣。结果30例重度二狭手术顺利成功 ,并发症少。二尖瓣面积由 0 .71 2± 0 .0 76cm2 扩大到 1 .60 1± 0 .2 72 (P <0 .0 1 ) ,左房平均压由 2 5 .2 0 0± 4 .930mmHg降至 1 3 .0 0 0± 4 .0 34(P <0 .0 1 ) ,二尖瓣最大跨瓣压差由 2 3 .433± 5 .0 0 8降至于 1 0 .60± 3 .42 0 (P <0 .0 1 ) ,左房内径由 48.2 33± 5 .51 9降至 43 .633± 5 .945mm(P <0 .0 1 ) ,心功能由Ⅳ级提高到Ⅲ级 1例 ,Ⅱ级 3例 ,由Ⅲ级提高到Ⅱ级 3例 ,Ⅰ级 1 8例 ,由Ⅱ级提高到Ⅰ级 5例。结论 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汪坤钱春发章鸿方淑玲
-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心功能钢丝引导
-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在临床应用中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踝臂指数(AB!)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40例进行分组治疗并做对比分析.即将所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3例.以及治疗组17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期间,观察组额外每日服用一片安慰剂,治疗组口服1次/d20mg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为期6个月,收集病患在参与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数、血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治疗组的多项血脂指标与治疗之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也都有所下降(p〈0.05),但是与观察组治疗结果相比较而言,治疗组的指标降低更加显著;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的P、Ⅳv均有所下降.且ABI有所增加,且(P〈O.05),两组相比治疗组的两个指数变化更加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值显著下降,提升其踝臂指数,并缩减其Pwv指数。
- 汪坤刘倩余飞朱春甲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PWVABI高血压病
- 胸痛联合APP在促进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应用研究
- 2023年
- 目的:评价胸痛联合APP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痛联合APP启用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4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纳入对照组,将启用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实施PCI手术的76例STEMI病人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首诊医师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双抗给药时间、导丝通过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首诊医师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双抗给药时间、导丝通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院内死亡率为2.63%(2/76),与对照组的9.30%(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中应用胸痛联合APP能有效缩短STEMI病人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孙林丽汪坤严凌邓英虎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胸痛中心
- QRS时间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
- 2010年
- 目的测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间,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判断其对左主干/三支病变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比10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时间,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QRS时间和左主干/三支病变具有相关性(OR=904,P〈0.01),QRS时间/〉90ms预测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8%。结论QRS时间增宽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的预测因子。
-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三支病变QRS时间
- 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3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术后以0.2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20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h)持续静脉滴注24-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落百分比(91.3%和93.7%),TIMI 3级血流比例(95.9%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0%和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临床出血率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 李必龙朱春甲汪坤周杰严凌艾阳黄多新叶露
- 关键词:比伐卢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普通肝素
-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和踝臂指数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踝臂指数(AB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分为3组,A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d阿托伐他汀钙;B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d阿托伐他汀钙;C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脂、血压、ABI与PWV等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A组血脂和血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BI和PWV均有改善,C组改善不明显。A组ABI提高程度和PWV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对ABI的提高和PWV的下降也更加优越。
- 汪坤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钙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浆内皮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浆内皮素水平(ET)的相关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84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将冠状动脉平均帧数>27帧者归为SCF,将患者分为SCF组(36例)和对照组(48例)。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E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CF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是SCF的危险因素。结论:ET水平与SCF有关,可能参与了SCF病理生理过程。
- 艾阳汪坤李必龙方淑玲朱春甲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