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清华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腰骶
  • 3篇腰骶丛
  • 3篇骶丛
  • 2篇骨盆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1篇动物
  • 1篇咬伤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入路
  • 1篇神经损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体感
  • 1篇前臂
  • 1篇前脱位
  • 1篇躯体
  • 1篇躯体感觉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5...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朱清华
  • 5篇陈爱民
  • 4篇杨迪
  • 4篇鹿楠
  • 3篇郭清河
  • 3篇李永川
  • 3篇张志凌
  • 3篇江曦
  • 2篇叶添文
  • 2篇朱磊
  • 2篇郭永飞
  • 2篇王崇礼
  • 2篇李钧
  • 1篇侯春林
  • 1篇翁月红
  • 1篇欧阳跃平
  • 1篇王建民
  • 1篇李菁
  • 1篇李晓霞
  • 1篇赵良瑜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FARES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5例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改良FARES法,即先采用FARES放松肩部肌肉,再运用对抗牵引法成功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35例;整个复位过程中患者感觉疼痛不明显,避免了局部注射麻醉药镇痛的并发症;对于上肢肌肉发达的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此法尤其适用。
朱清华王崇礼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复位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郭清河陈爱民叶添文李钧朱清华杨迪江曦鹿楠顾春红翁月红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入路
藏獒咬伤合并左前臂尺桡骨骨折1例报道
2012年
采用常规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清创、内固定钢板结合支架外固定术等方法治疗藏獒咬伤合并左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1例,疗效满意。
朱清华郭永飞王崇礼陈爱民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咬伤藏獒
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2年
目的 探讨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 取18只日本大耳白兔,致伤物为当量600 mg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电子雷管,根据雷管与皮肤致伤距离不同分为3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1 cm(A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2 cm(B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5 cm(C组),每组6只,以后正中线、右髂后上棘与股骨转子连线及右股骨转子水平连线形成一三角形区域,即骶丛在体表投影区域为致伤点,于距爆炸点10 cm处采集爆震波压力,通过压力公式转换成各组致伤压力,于致伤前、致伤即刻、致伤后1周3个时相点检测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评估动物的伤情,观察骶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 A、B、C组爆震伤压力平均分别为(413.25±8.09)、(51.34±1.03)、(3.61±7.50) MPa,致伤面积平均分别为(31.47±5.91)、(18.13±8.04)、(4.60±7.16) cm2,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肉眼下骶丛神经全部断裂,1周存活率为0;B组肉眼下骶丛神经挫伤,骶丛损伤症状明显,伤后即刻SLSEP消失,1周后无恢复,1周存活率为83.3%;C组仅伤及皮肤,未见骶丛损伤症状,伤后即刻、伤后1周SLSEP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存活率为100%.结论 600 mg TNT炸药、致伤距离为2 cm,可形成典型的骶丛损伤,稳定性良好,且存活率高,可作为长期实验观察研究.
郭清河陈爱民王建民李永川朱磊张志凌江曦李晓霞张良潮陈志强鹿楠杨迪朱清华
关键词:腰骶丛爆震伤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动物
骨盆后环不稳定伴骶丛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分析骨盆后环不稳定伴骶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治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并骶神经损伤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0-59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5例,戳伤1例。骨盆后环骨折分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8例,髂翼骨折2例,骶骨骨折28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1例,Ⅱ型14例,Ⅲ型13例。38例患者均有下肢或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感觉减弱或丧失。其中30例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0例存在膀胱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或性功能障碍。13例怀疑骶丛撕脱损伤行椎管照影或MRI检查,其中4例确诊为撕脱损伤。所有患者均有1处以上伴发伤。ISS评分平均21.9分(9-47分)。治疗方法: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固定术+非减压分解术;30例行神经减压术,其中26例骨折复位固定,4例未行固定术。手术时间为伤后6d-6个月。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4例患者获得平均4.9年(1-10年)随访,所有患者骨盆均获稳定。神经恢复情况:非减压组优2例,良4例,无变化2例;减压组优16例,良9例,无变化1例。减压组疗效优于非减压组(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伴骶神经损伤行减压松解+内固定术能更好地改善骶神经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骨盆环稳定性,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陈爱民李永川赵良瑜叶添文郭永飞鹿楠朱磊张志凌李菁杨迪朱清华欧阳跃平刘岩侯春林
关键词:腰骶丛骨盆骨折固定术神经损伤
健侧骶1为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健侧S1作为动力源神经修复1例骶丛撕脱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7年11月收治1例骨盆骨折伴左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患者,男性,10岁。术前检查:左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皮肤感觉麻木或缺失,左髋外展、左膝屈曲和足踝部活动丧失。X线片示左骶髂关节分离术后、左耻骨上下支骨折。椎管照影显示左侧L4~S1根部假性硬膜囊肿。肌电图检查提示骶丛神经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骶丛神经探查+健侧S1移位、腓总神经移植修复臀上神经和股二头肌肌支,左侧闭孔神经移位、腓总神经移植修复部分胫神经术。结果该患者手术时间为5h,术中出血量约2000mL,输血量为1600mL。术后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4d右侧下肢髋外展、后伸、屈膝与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基本无影响,踝关节外翻稍减弱;足底、足趾外侧部分皮肤感觉减退,面积约4cm×12cm;术后20d,皮肤感觉减退面积约为2cm×6cm。术后18个月随访,右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区消失,感觉恢复正常,右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侧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肌力达3级,踝关节功能无恢复。结论利用S1作为新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术式。
陈爱民江曦李永川鹿楠杨迪张志凌郭清河李钧朱清华
关键词:腰骶丛骨盆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