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兵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骨髓坏死32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杨岩李红兵王娟
- 关键词:骨髓坏死骨髓造血组织恶性肿瘤住院治疗
- 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
- 2003年
- 张福明袁长吉王冠军李红兵刘晓玲张淑芹赖增新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VDCP方案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及治疗后的变化
- 2005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液学异常改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SLE患者血液学资料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象异常者为53例,占82.5%,以二系以上减少为主,46例进行了骨髓象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40例,增生减低6例,表现为增生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骨髓象,47例诊断后做Coombs试验,9例阳性,血细胞减少者,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象均有升高。结论:血液系统是SLE易损器官,SLE病人血液学异常较常见,其特点是血液学改变多样性,缺乏特异性,以二系以上减少常见,骨髓象表现增生活跃为主,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 杨岩高素君李红兵才子斌曹梦园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以急淋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研究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及染色体检测法。结果:骨髓象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粒细胞比例相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高;细胞表面标记以CD19、CD20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同时开展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 张福明袁长吉张淑芹王冠军李红兵刘晓玲赖增新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检查
- 碘过量与甲状腺疾病被引量:37
- 2010年
- 陈丽张福明杜忠华李红兵刘晓玲宋艳秋李薇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碘过量普遍食盐碘化碘摄入量器官系统SALT
-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1例
- 2004年
- 张福明李红兵刘晓玲郝秀智谭哲峰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头孢三嗪
-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EBP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的情况,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无菌采集279例AML患者和40名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样本,瑞士染色分析细胞形态学及骨髓幼稚细胞(BM Blast)比例;采用PCR联合序列分析法检测CEBPA、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情况;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79例初治AML患者中35例检测到CEBPA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12.5%,其在M2型患者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5)。35例突变患者中31例为双突变,其余4例为单突变,对照者CEBPA突变均为阴性。CEBPA基因突变常见于正常核型患者。与CEBPA野生型患者比较,CEBPA双突变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P<0.05),年龄、血小板(PLT)计数降低(P<0.05),而性别、BM blast比例及FLT3-ITD、NPM1、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CEBPA双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首疗程诱导缓解率分别为84.0%和80.5%(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亚型的AML患者,常见突变形式为双等位基因突变,CEBPA双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有不同临床特征,表现为WBC、RBC计数和HGB水平较高,年龄和PLT计数较低。
- 胡瑞萍崔久嵬李薇张福明韩薇杜忠华韩秀丽刘晓玲李红兵续薇
- 关键词:急性髓系CCAAT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