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媚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
  • 3篇内膜癌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宫内膜癌
  • 2篇肾小球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机构

  • 9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杨秀媚
  • 7篇胡维维
  • 5篇石海燕
  • 3篇李广民
  • 3篇许欣
  • 3篇吕晋
  • 3篇陶金华
  • 2篇赖均鹏
  • 1篇刘笑芬
  • 1篇徐园园
  • 1篇陈炯垣
  • 1篇郭莉
  • 1篇张鑫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 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染色,观察AT1R、AC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VD)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和ACE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AT1R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AT1R的表达逐步上调,ACE的表达逐步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AT1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子宫肌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有关,且AT1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正相关,而ACE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结论 AT1R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T1R表达上调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AT1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胡维维陶金华许欣杨秀媚李广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receptor,AT1R)抑制剂对人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影响。方法选择6~8周龄的雌性裸鼠,注射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悬液,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平均分为肿瘤组和肿瘤抑制组。观察成瘤情况,并对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VEGF阳性率测定。结果细胞株被成功接种于裸鼠体内,裸鼠皮下移植瘤和AT1R抑制剂模型成功建立。两组模型中移植瘤的大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最大直径为11.34mm,最大体积为448.11mm3,平均体积210.56mm3;肿瘤抑制组最大直径9.01mm,最大体积216.46mm3,平均体积119.13mm3。两组移植瘤中MVD比较,肿瘤抑制组肿瘤间质血管明显减少(P<0.05)。两组移植瘤中VEGF表达情况比较,肿瘤抑制组阳性率显著低于肿瘤组(P<0.05)。结论 AT1R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组织间质内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导致肿瘤组织的坏死,因此AT1R抑制剂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起着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石海燕胡维维许欣杨秀媚赖均鹏徐园园陶金华
关键词:裸鼠模型子宫内膜癌
石蜡包埋组织DNA快速提取法应用于分子病理检测价值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石蜡包埋组织DNA快速提取法应用于分子病理检测的价值。方法 63份经石蜡包埋的组织,随机分为实验组(32份)和对照组(31份)。实验组采用DNA快速提取法,对照组采用试剂盒DNA提取法。分别对两组提取出的DN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小组织标本中提取DNA的浓度及纯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大组织标本中提取DNA的浓度及纯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中提取的DNA扩增后可达到500 bp以上,实验组扩增产物则在400 bp以上。结论分子病理检测中应用石蜡包埋组织DNA快速提取法,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
杨秀媚
关键词:石蜡包埋组织
血清ICAM-1和IL-6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用以评价血清ICAM-1和IL-6浓度检测用于评价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来本院接受肾功能损伤检查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ICAM-1和IL-6浓度,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比较eGFR≥90组和eGFR<90组血清ICAM-1和IL-6浓度,并分析血清ICAM-1和IL-6浓度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eGFR<90组(肾功能损伤组)血清ICAM-1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eGFR≥90组(肾功能正常组)(P<0.05)。血清ICAM-1和IL-6浓度与eGFR呈显著地负相关性(r=-0.9283,P=0.013;r=-0.9369,P=0.001)。结论:血清ICAM-1和IL-6可能与肾功能损伤有关,且其浓度检测具有评价肾功能异常的潜在临床价值。
石海燕胡维维杨秀媚赖均鹏刘笑芬
关键词:肾功能损害ICAM-1IL-6肾小球滤过率
宫颈癌组织和细胞株中PD-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内源性表达,分析PD-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HPV阳性宫颈腺癌Hela细胞和HPV阴性宫颈鳞状细胞癌C33a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及癌细胞,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 6%。P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灶大小均密切相关(P <0. 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HPV感染均无关(P> 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P <0. 05)相关;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D-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 <0. 001),与肿瘤直径相关(P <0. 05)。在宫颈癌HPV+Hela细胞和HPV-C33a细胞中均有PD-1蛋白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宫颈癌组织中PD-1阳性率较高,宫颈癌细胞株亦表达PD-1,该基因与肿瘤的多个临床指标密切相关,PD-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过程。
石海燕李巧稚吕晋杨秀媚胡维维
关键词:宫颈肿瘤鳞状细胞癌腺癌宫颈癌细胞株PD-1
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ER、VIM、CEA和p16在宫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宫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胡维维陶金华李广民许欣杨秀媚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ERVIMCEAP16
人体鱼序列综合征尸检1例
2015年
人体鱼序列综合征(sirenomelia sequence)是一种严重的极罕见的下肢及多脏器先天畸形,除极个别存活案例外,大部分均于围产期死亡或者出生后很快死亡。本文报道尸检该综合征1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以及治疗、预后进行讨论。
陈炯垣郭莉吕晋杨秀媚
关键词:胎儿畸形
锌指蛋白84基因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84基因(ZNF84)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正常宫颈组织15例和宫颈癌组织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ZNF84蛋白的表达;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和C33a细胞,合成ZNF84RNA干扰序列siZNF84,并将siZNF84转染宫颈癌细胞检测ZNF84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siZNF8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ZNF84在宫颈正常组织不表达,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为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NF84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HPV感染有关(P<0.01或0.05)。siZNF84显著下调了ZNF84的mRNA表达,抑制了宫颈癌Hela细胞和C33a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结论ZNF8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大小、HPV感染有关,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石海燕胡维维张鑫吕晋杨秀媚颜菲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免疫组化
IgA肾病30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30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结果 300例IgAN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最常见(占45.0%,135/300),其次是慢性肾炎(占41.7%,125/300);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型为主(占68.3%,205/300),其次是局灶节段硬化型(FSGS)(占30.0%,90/300);300例中159例(占53.0%)有大量的蛋白尿,其中59例为FSGS(占37.1%)。结论 IgAN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特点。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型,蛋白尿量与病理分级关系密切。
石海燕胡维维李广民杨秀媚
关键词:IGA肾病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