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 2009年
- 胶质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且易复发。虽然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胶质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预后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近年来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假说的提出及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的发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GSCs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存在依据、可能的起源、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詹梦熊林秋泉冯华朱刚
- 关键词:肿瘤胶质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一种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的大鼠SAH模型。方法:显微操作经颈外动脉导入尼龙线至颈内动脉颅内段,刺破其分叉处造成大鼠SAH,观察各实验组大鼠死亡率、神经行为功能、脑含水量、大体病理解剖及海马区病理变化。结果:SAH模型成功率96.7%,死亡率10.34%;实验大鼠蛛网膜下腔发现血液或血凝块凝集;SAH后神经行为异常,24h神经功能评分为3.08±0.56分;脑含水量增加,皮层含水量为80.37±0.58%,脑干含水量为74.14±1.07%;海马CA1区神经元有水肿变性等改变。结论: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能可靠制备大鼠SAH模型并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金清东陈志刘智林秋泉胡胜利吴国材John.H.Zhang王宪荣冯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
- 弥漫性轴索损伤1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05例经综合措施治疗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何患者随访6~30个月,死亡23例,存活82例,其中恢复良好20例,中残37倒,重残19倒.植物生存6例结论早期应用激素、亚低温、高压氧及尼莫地平等综合措施能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
- 王国锋金清东林秋泉周金东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外伤性脑膜中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 王宪荣林秋泉高伯元
- 关键词:动脉瘤脑膜血肿动静脉瘘
- 绒毛膜细胞癌转移性脑动脉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绒毛膜细胞癌转移性脑动脉瘤1例报告冯华林秋泉王宪荣转移瘤所致的脑动脉瘤临床罕见[1,2],我科收治1例绒毛膜细胞癌(绒癌)转移性脑动脉瘤,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性,25岁,1987年5月16日突发头痛,呕吐,颈项部不适及低热。5月23日再次头痛、呕吐...
- 冯华林秋泉王宪荣
- 关键词:子宫肿瘤脑肿瘤动脉瘤
-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7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对研究SAH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SAH的动物模型目前主要有3种:(1)刺破动脉,使血液聚集于血管周围。(2)外科手术暴露动脉,抽取自体动脉血注其周围。(3)抽取其他部位动脉血注入蛛网膜下腔,使其积聚于动脉周围。现就SAH的不同动物模型的制备、优缺点及应用综述如下。
- 金清东陈志林秋泉冯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病理生理变化血管周围SAH
- 创伤性脑动脉瘤
- 1989年
- 本文告创伤性脑动脉瘤6例,3例位于颈自动脉颅内段,3例在颈内动脉分枝。男性5例,女1例,平均年龄19岁,均由闭合性颅脑伤所致。3例直接手术,2例间接手术,1例保守治疗。本组死亡3例,3例随访均恢复原工作,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 王宪荣林秋泉张存生
- 关键词:脑动脉瘤创伤性
- 外伤性脑膜中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 1989年
- 脑膜中动脉损伤,是硬脑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源,但外伤性脑膜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瘘则很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脑膜中动静脉瘘及1例动脉瘤,报告如下。例1 女,31岁。因跌伤(右颞部着地),当时昏迷数分钟,清醒后2小时再次昏迷,于1986年6月1日入院。检查,右顶颞部头皮挫伤,昏迷,右瞳>左瞳,光反应消失。颅骨X线照片右颞骨线形骨折。右侧颈动脉造影,发现脑膜中动脉后枝动静脉瘘,脑膜静脉增粗纡曲,引流向乙状窦。
- 王宪荣林秋泉高伯元冯华
- 关键词:动脉瘤静脉瘘脑膜
- 火器性颅脑穿透伤85例报告
- 1994年
- 1962年5月~1991年2月,我院共收治火器性颅脑穿透伤85例。现就救治体会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78例,女7例。15岁以下19例;16~20岁21例;21~30岁26例;31~50岁18例;51~60岁1例。伤型:平时火器伤67例,战...
- 林秋泉王宪荣冯华朱刚林江凯
- 关键词:火器伤颅脑损伤穿透伤急救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的患者152例,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的患者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颅内压监测和预后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中线基本恢复者的比例(82.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41.4%),术后颅内压(30~35mmHg)较常规手术组(40~60mm Hg)明显下降,疗效(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56例,死亡27例)较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42例,死亡34例1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嵌顿,改善患者的预后。
- 王国锋金清东周金东林秋泉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