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松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油田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钻孔冲洗引流治疗单房慢性硬膜下血肿106例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单房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12年8月年收治的106例单房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单侧82,双侧24例,均采用钻孔术中冲洗配合颅脑外引流器引流治疗。结果 103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3例出现少量硬膜下积液,无颅内感染。结论钻孔冲洗配合颅脑引流器引流治疗单房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能尽快清除残余血块,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尽早解除脑受压,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 常志锋王梅王汉松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
- 双源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32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38例共计发现39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36个动脉瘤,18例在术前行DSA检查。l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32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36例(恢复良好32例,差4例),死亡2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载瘤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与3D-CTA显示无明显差异,无假阳性。结论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安全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体质差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 常志锋王梅王汉松崔永梅翟广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性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肾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内经》中早有"石淋""沙淋"的记载,就是指尿石症。该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肾、输尿管结石约70%,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于10...
- 王汉松余海涛殷培虎
- 文献传递
- 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据CT显示的血肿位置、形态、大小,确定头皮的穿刺点、方向、角度及深度,置入软通道进入血肿腔,通过抽吸及反复尿激酶液化引流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结果 44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存42例(95.45%),1例死亡(自动出院按死亡病例算),1例植物生存,病死率<4.55%(2/44);出院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标准,本组优良率为79.55%(35/44)。结论软通道微创穿刺术能尽快清除血肿,尽早解除脑受压,微创,安全,疗效可靠。
- 常志锋王梅王汉松刘延余海涛
- 关键词:微创脑出血尿激酶血肿清除术
-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难点分析(附89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难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 1990年 1月~ 1998年 7月收治的 89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3~ 8分 )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 ,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 :急性弥散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散性轴索损伤严重合并伤伴失血性休克是导致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 ,是治疗的难点。结论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如尽早清除颅内血肿、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等 ,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 刘延乔潜林王汉松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及防治被引量:4
- 2000年
- 刘延王汉松乔潜林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