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慢性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胆系
  • 1篇胆系感染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乙型

机构

  • 1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1篇王雪艳
  • 9篇康玉华
  • 6篇索智敏
  • 5篇解淑萍
  • 2篇魏玉菊
  • 1篇王福党
  • 1篇魏伦收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疗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胰腺炎病例43例,重症胰腺炎病例35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48 h、72 h和离院前1 d采集标本检测血清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重症胰腺炎组血清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著高于轻症胰腺炎(P<0.001);入院后72 h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离院时达到最低;同一时段,血清PCT水平表现为重症胰腺炎组高于轻症胰腺炎组(P<0.001)。结论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是一项早期、快速、安全、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与临床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解淑萍王雪艳康玉华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急性胰腺炎
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幽门螺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同时也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密切相关,所以,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相关性。方法:选取43例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3例同时期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大肠黏膜正常的检查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膜内癌、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存在相关性,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解淑萍王雪艳魏玉菊康玉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T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的相关性
2016年
背景:幽门螺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同时也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密切相关,所以,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相关性。方法:选取43例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3例同时期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大肠黏膜正常的检查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膜内癌、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存在相关性,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解淑萍王雪艳魏玉菊康玉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大肠癌
老年人急性胆系感染11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系感染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1例老年急性胆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0例,其中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及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引流术(PTCD)5例,治疗后好转出院。外科手术治疗50例,2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水电解质紊乱11例,以低钾血症、酸中毒多见,肺部感染18例,切口感染、脂肪液化、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部分患者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死亡5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酸中毒、严重感染。内科保守治疗41例,治愈34例,死亡7例,3例死于全身化脓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老年人胆道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存病多,病死率高,准确的病情评估,正确的治疗方法 ,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王雪艳解淑萍索智敏康玉华
关键词:胆系感染急性老年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0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自1937年由Kaiser首次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120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报道逐渐增多,因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1],加之我们对该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误诊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王雪艳康玉华索智敏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误诊
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损害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合并肾脏损害,预后差,病死率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时及早预防和处理可能造成肾功能障碍的肾前性、肾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因此重视SAP合并的肾功能损害,对降低SAP患者病死率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7例AP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王雪艳康玉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障碍SAP肾脏损害
甘草酸二铵对乙肝肝硬化患者TBIL、C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甘草酸二铵对乙肝肝硬化患者TBIL、C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月时间段内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抽取98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9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和49例观察组(上述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包括: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CⅣ(Ⅳ型胶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进行比较,包括:IL-6(白细胞介素-6)、hs-CRP(超敏C反应蛋白)、MDA(丙二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数据均较治疗前提升明显,但观察组数据较对照组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MDA等炎性因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DA等炎性因子数据较治疗前提升明显,但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数据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数据较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时采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降低了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应用。
王雪艳张旭东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
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 4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泮立苏,40 mg/次,1次/d,早晚空腹各服1次)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新络钠,5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单给予泮托拉唑胶囊口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60%(12/20),内镜有效率65%(13/20);治疗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95%(19/20),内镜下有效率(19/20)95%(19/20),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在临床症状缓解及内镜下食管黏膜愈合上较单用泮托拉唑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王雪艳解淑萍索智敏康玉华
关键词:泮托拉唑莫沙比利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核苷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对核苷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 11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0.5 mg/d ETV和10 mg/d ADV治疗,疗效的主要观测指标有:血清HBV-DNA、HbeAg转阴及ALT复常。结果 48周时,ETV与ADV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6.1%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2.3%和56.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24.2%和16.4%)、抗-HBe转换率(8.06%和5.4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23%和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在促使CHB患者HBV-DNA转阴及ALT恢复正常方面显著优于ADV,在血清HBeAg转阴率、抗-HBe转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二者相近。
王雪艳索智敏康玉华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核苷类似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Cag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在慢性丙型肝炎(CHC)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V-Cag;采用FQ-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在2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HCV-Cag阳性116例(44.3%),HCV RNA阳性112例(42.7%,P>0.05);两者均为阳性血清105例,均为阴性139例;不同HCV RNA载量血清HCV-Cag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病毒载量血清HCV-Cag滴度明显高于低水平血清者(P<0.01)。结论 HCV-Cag与HCV RNA同时阳性或同时阴性的情况比较一致,在慢性丙型肝炎诊疗中,HCV-Cag检测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
王雪艳王福党索智敏康玉华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