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爱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邢台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内障
  • 11篇白内障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先天性白内障
  • 4篇手术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婴幼儿先天性...
  • 3篇植入
  • 2篇眼轴
  • 2篇摘除
  • 2篇植入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手术治疗方法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度
  • 2篇人工晶体

机构

  • 11篇邢台市眼科医...

作者

  • 11篇祁爱敏
  • 2篇赵芳
  • 2篇董宏伟
  • 1篇杨灵爽
  • 1篇张武林
  • 1篇宫献珍
  • 1篇董玮
  • 1篇高兰格
  • 1篇吕秀丽
  • 1篇王志亮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被引量:1
2009年
祁爱敏
双路角膜微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
祁爱敏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轴及屈光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方法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儿110例(132眼)。按手术时年龄分为2组;A组3~6岁,50例(64眼),B组7~14岁,60例(68眼)。观察术后1周至1年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A组眼轴长度变化(3.25±1.42)mm,屈光度变化为(4.08±2.96)D,B组眼轴长度变化为(0.75±0.81)mm,屈光度变化为(2.15±1.21)D。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近视移漂倾向,故人工晶状体植入度数宜以适当欠矫为原则。
祁爱敏
关键词:儿童人工晶状体眼眼轴屈光度
婴儿先天性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23G玻璃体切割头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头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全白内障患儿90例(124眼)作为囊膜环切组,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头进行前后囊膜环形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同期选取先天性全白内障患儿96例(136眼)采用传统的使用撕囊镊环形撕除前后囊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的方法作为传统组。术后随访5~12个月,观察患儿视力、切口情况、虹膜粘连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两组患儿能追光和能追物的例数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χ2=1.561,P=0.000,囊膜环切组χ2=1.452,P=0.000);术后两组患儿追光和追物改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670)。术后所有病例切口闭合良好,无浅前房及渗漏现象。传统组术中前囊向赤道部撕裂6眼,撕囊偏大或明显偏中心9眼;囊膜环切组术中无前囊撕裂向赤道部情况发生,均形成居中且直径约5mm的边缘较整齐的前后囊孔,无偏心及囊膜撕裂发生。传统组出现虹膜后粘连10眼,囊膜环切组出现部分瞳孔缘后粘连1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1,P=0.009);传统组出现3级后发性白内障5眼,囊膜环切组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传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囊膜环切组。结论婴儿先天性全白内障术中应用23G玻璃体切割头进行前后囊膜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避免囊膜撕裂、虹膜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祁爱敏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联合Bigdag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祁爱敏
双路角膜微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比较双路角膜微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与普通手术方法的区别。方法:将先天性白内障40例婴幼儿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玻切头双路角膜微切口方法进行手术,B组20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然后从手术时间、术后前房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手术时间:A组(13.30±3.25)min,B组(16.26±2.81)min,P<0.01;术后前房反应:A组2例瞳孔领出现渗出,B组3例瞳孔领出现渗出,P>0.05;并发症的发生:A组1 a时无一例出现瞳孔上移,B组1 a时4例出现瞳孔上移,P<0.01。结论:双路角膜微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省时,简便,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祁爱敏
关键词:婴幼儿
儿童全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2013年
在儿童全白内障手术中,由于儿童晶状体前囊膜弹性大,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困难,尤其是先天性全白内障患儿晶状体皮质乳化,撕囊时大量皮质溢出会影响术野,造成前囊膜撕除不完全及组织粘连等。本文报道应用超声乳化仪前段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前囊膜环形切除的结果。
祁爱敏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方法连续环形撕囊晶状体皮质前段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仪
双路角膜微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
祁爱敏吕秀丽杨灵爽赵芳高兰格董宏伟宫献珍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上方巩膜切口,先行撕囊,再行皮质的吸除,然后再行后囊膜环行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该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单一手术器械-玻切头完成婴幼儿先天...
关键词: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致盲眼病手术治疗方法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轴及屈光度的变化
祁爱敏
透明角膜微小切口联合前后囊膜环形切除在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祁爱敏董宏伟赵芳张武林王志亮董玮牛丽鑫
先天性白内障,传统的手术方法均为巩膜切口,采用开罐截囊,撕囊等方法然后用注吸手柄注吸,之后再撕除后囊,采用玻切头行前部玻切,采用这种方法,术后患儿眼局部充血时间较长,采用缝线,术后散光明显,且将来二次手术植入晶体多有不便...
关键词: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