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磊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原核表达
  • 2篇中华蜜蜂
  • 2篇配基
  • 2篇气味结合蛋白
  • 2篇蜜蜂
  • 2篇纯化
  • 1篇信息素结合蛋...
  • 1篇嗅觉受体
  • 1篇烟粉虱
  • 1篇荧光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挥发物
  • 1篇实蝇
  • 1篇特性分析
  • 1篇普通气味结合...
  • 1篇气味受体
  • 1篇组织表达谱
  • 1篇小实蝇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荧光

机构

  • 5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红亮
  • 5篇赵磊
  • 4篇张林雅
  • 2篇陈玲
  • 2篇倪翠侠
  • 2篇商晗武
  • 2篇罗晨
  • 1篇张晓曼
  • 1篇崔宏春
  • 1篇周宇翔
  • 1篇崔旭红
  • 1篇余继忠
  • 1篇吴帆
  • 1篇谢冰花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1(chemosensory protein 1,CSP1)基因,诱导表达Q型烟粉虱CSP1重组蛋白(以下简称Bt CSP1),研究其与主要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结合特性。【方法】利用全长引物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连接并构建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表达Bt CSP1重组蛋白。收集菌液后超声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经Ni2+-琼脂糖柱结合梯度浓度咪唑洗脱纯化后,经PBS反复透析获得重组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采用常见的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荧光探针作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重组Bt CSP1蛋白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功能。首先用1 mmol·L-1 1-NPN滴定Bt CSP1蛋白溶液,直至蛋白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完全猝灭为止,然后再以各供试配基滴定Bt CSP1-1-NPN体系,通过配基竞争猝灭1-NPN最大发射波长,并用Scatchard等方程计算表征Bt CSP1与配基亲和力大小的解离常数KD。【结果】克隆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经双酶切和连接构建了p ET-30a(+)/CSP1重组质粒,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1的条件下诱导获得了Bt CSP1重组蛋白,Ni2+-琼脂糖柱纯化透析后测定重组蛋白浓度,稀释至1.5μmol·L-1作为工作浓度。在荧光光谱试验中,Scatchard方程线性化后(相关系数达到0.9967),显示Bt CSP1与1-NPN的解离常数K1-NPN为2.78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0.82,表明两者结合较好,且基本是1:1结合,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中,有多种供试植物挥发物分子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其中包括能引起烟粉虱趋避行为的化合物,如3-蒈烯、p-伞花烃、顺-3-己烯-1-醇和α-蒎烯(KD值分别为26.47、39.43、54.01和83.46μmol·L-1),且3-蒈烯具有较强的竞争结合能力,能在200μmol·
吴帆张晓曼赵磊崔旭红李红亮罗晨
关键词: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原核表达植物挥发物
中华蜜蜂性信息素结合蛋白ASP1的原核表达及配基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信息素结合蛋白ASP1与蜜蜂信息素及某些植物挥发物分子的结合功能。【方法】构建中蜂ASP1的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并得到具有生化活性的中蜂ASP1重组蛋白,最后以1-NPN作为荧光报告探针,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中蜂重组ASP1蛋白与蜜蜂信息素及其他气味分子的结合功能。【结果】在22种潜在信息气味物质中,有7种与中蜂ASP1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将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至50%以下。其中发现蜂王信息素两种成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香草醇的竞争能力最强,可分别引起1-NPN相对荧光值下降99.31%和95.50%,解离常数K D分别为13.39和98.44μmol/L;而与除蜂王信息素外的其他信息素如幼虫信息素和工蜂信息素等分子均不结合。此外中蜂ASP1对于水杨酸甲酯、苯乙醛、3,4-二甲基苯甲醛4-烯丙基藜芦醚和β-紫罗兰酮等5种植物挥发物质能产生强度不一的结合。【结论】中蜂信息素结合蛋白ASP1对蜂王信息素具有非常强的特异性,同时也能结合某些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暗示中蜂ASP1是一种以蜂王信息素识别为主要功能、植物挥发物识别为次要功能的多功能信息素结合蛋白。
翁琛张林雅赵磊付余霞罗晨李红亮
关键词:中华蜜蜂信息素结合蛋白原核表达分离纯化配基
中华蜜蜂Orco嗅觉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克隆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Orco嗅觉受体基因,并对其在工蜂触角上进行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Orco基因,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Real-time PCR技术鉴定其在中华蜜蜂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的表达谱;利用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在中华蜜蜂工蜂触角中对Orco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获得中华蜜蜂Orc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AcerOrco(GenBank登录号:JF968610.1),其全长为1434bp,编码477个氨基酸,预测其含7个跨膜结构以及4个位于细胞膜外的亲水区。表达谱分析显示,AcerOrco在卵、幼虫和蛹期呈低丰度表达,1日龄及内勤蜂时期主要在触角和足中表达,且在1日龄的触角中表达量最高;采集蜂时期的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和翅中均有较高丰度的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cerOrco不仅在采集蜂触角鞭节上大量表达(尤其在触角鞭节第1亚节中表达量较高),而且常成对出现,并且发现AcerOrco可能主要在触角毛形感器的外部神经元(outer dendrite,OD)以及板形感器的树突神经元中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AcerOrco基因全长,获得了其表达谱,且将其定位于工蜂采集蜂的触角感器神经元上,最终推测AcerOrco与中蜂嗅觉发育和触角感器功能密切相关。
张林雅谢冰花倪翠侠赵磊李红亮商晗武
关键词:中华蜜蜂气味受体表达谱分析触角感器免疫荧光定位
桔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2的cDNA克隆、组织表达及配基结合特性被引量:19
2013年
为了研究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植物气味的结合特性,本研究克隆了桔小实蝇的一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BdorOBP2(GenBank登录号为KC773766),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BdorOBP2开放阅读框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6个半胱氨酸位点。定量PCR结果显示,桔小实蝇BdorOBP2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头部中的表达量最高,翅中表达量最低(为头部表达量的63%±6%)。构建了BdorOBP2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重组BdorOBP2并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最后以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重组BdorOBP2与7种主要寄主水果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发现其对多数酯类和醛类化合物亲合力较强,亲合力最强的气味物质为反-2-己烯醛和β-紫罗兰酮,结合常数KD分别为9.96和15.37μmol/L。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地开发和设计桔小实蝇的嗅觉引诱剂配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陈玲李红亮周宇翔赵磊张林雅倪翠侠商晗武
关键词:桔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组织表达谱原核表达
茶尺蠖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茶尺蠖是茶园中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茶树叶片,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茶尺蠖在寻找配偶、产卵地以及觅食活动中其嗅觉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嗅觉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为研究对象,在克隆得到的EoblGOBP2基因基础上,通过对EoblGOBP2进行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后,利用1-NPN的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了体外重组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生理功能。Scatchard方程显示EoblGOBP2与1-NPN的解离常数KD为2.310μmol·L-1。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中,7种待测配基均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表明与EoblGOBP2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而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合能力最强,KD值达到4.353μmol·L-1。本研究7种配基均为茶树叶片挥发物,表明EoblGOBP2在茶尺蠖嗅觉系统对茶树挥发物的信息识别结合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磊崔宏春张林雅陈玲余继忠李红亮
关键词:茶尺蠖原核表达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