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鲁言

作品数:30 被引量:447H指数:14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臭氧
  • 8篇污染
  • 5篇污染物
  • 4篇气溶胶
  • 4篇气中
  • 4篇垃圾
  • 3篇对流层
  • 3篇有机物
  • 3篇填埋
  • 3篇填埋场
  • 3篇流层
  • 3篇垃圾填埋
  • 3篇垃圾填埋场
  • 3篇挥发
  • 3篇春季
  • 3篇大气监测
  • 3篇大气污染
  • 2篇动车
  • 2篇对流层臭氧
  • 2篇对流层顶

机构

  • 29篇香港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澳门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0篇陈鲁言
  • 17篇陈尊裕
  • 10篇盛国英
  • 9篇李顺诚
  • 9篇王新明
  • 7篇秦瑜
  • 6篇崔宏
  • 6篇郑永光
  • 6篇闵育顺
  • 5篇郑向东
  • 4篇覃有钧
  • 4篇成玉
  • 3篇朱佩君
  • 3篇彭平安
  • 3篇傅家谟
  • 2篇李雁
  • 2篇王志石
  • 2篇吴涧
  • 2篇张淑娟
  • 2篇张远航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街道空气中挥发烃类特征和来源分析被引量:34
1999年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色谱/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的挥发有机物.样品采自广州市区街道的32个采样点,主要探讨了其中单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特征和可能来源;选取13种烃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挥发烃类可能主要来自汽油机车、工业和柴油机车的排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3种源对所选挥发烃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64%、23%和13%
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彭平安李顺诚陈鲁言陈尊裕
关键词:空气污染
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增加的气象场判识及臭氧变化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副热带急流对中国南部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的影响程度及地理范围目前还研究较少,且缺乏综合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资料来判识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增高的方法.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与最终分析资料、日本GMS-5地球静止卫星水汽云图资料,以2001年3月27~29日中国南部的临安、昆明、香港臭氧探测个例为基础,结合1996年3月29日香港与2001年4月13日临安对流层中上层高浓度臭氧分布个例对副热带急流对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根据气象要素场判识春季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增高的充分条件为根据卫星水汽图像上的暗区、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左侧辐合区、高空锋区、对流层中上层≥1PVU的向下伸展的舌状高位涡区来综合判断.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个例中对流层中上层高浓度臭氧来自平流层;香港对流层中上层低浓度臭氧来自热带海洋地区.不仅臭氧垂直廓线的多个极小与极大值表明臭氧垂直分布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而且对流层中上层PV分布以及卫星水汽图像分析也表明大气中的多尺度运动对臭氧垂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与副热带高空急流相联系的平流层空气侵入不仅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较高纬度地区,较低纬度的昆明与香港地区也有平流层空气侵入导致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升高.
郑永光陈炯陈尊裕陈鲁言
关键词:多尺度
中国西南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结构特征被引量:13
2004年
用球载电化学臭氧探空仪于2001年春季在中国西南昆明上空测得臭氧垂直分布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臭氧垂直廓线具有多层次特征.在21~30km高度之间是臭氧分压多峰值的极大值层,极大值平均为15.13mPa,臭氧混合比极大值平均高度在30.2km.对流层顶附近臭氧分压存在极小值,且有南风分量的极大风层对应.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低层出现臭氧峰值时,其峰值层附近具有显著的冷平流特征.在5km以下观测到了不稳定的对流层臭氧高浓度峰值层.
王卫国罗燕陈鲁言陈尊裕吴涧陈新梅
关键词:混合比垂直廓线
香港大气气溶胶组成与特征被引量:7
1998年
选用香港空气质量监测网中11个监测站1990~1994年间TSP(总悬浮粒子)和RSP(可吸入悬浮粒子)的监测数据,分析香港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与时空变化。香港大气气溶胶的浓度较低,其浓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C是大气气溶胶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它支配着气溶胶的季节和空间变化。SO2-4、NH+4和NO-3的浓度很低,空间分布很均匀,其季节变化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海洋气溶胶主要以较大的颗粒形式存在,它的来源稳定且空间分布较均匀。扬尘浓度主要受降雨和湿度的影响。V和Ni浓度的季节变化与燃料油消耗量的季节变化相同。
覃有钧陈泽强陈鲁言
关键词:TSP气溶胶大气污染
广州新建住宅空气中甲醛的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利用SKC便携式甲醛检测器对一新建住宅群 (7栋252套 )室内空气的甲醛含量进行抽样测定,测定结果在0.070~0.373mg/m3之间 ,大部分超出了美国和加拿大的0.1×10 -6(φ)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我国的0.080mg/m3 的标准。
唐建辉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陈尊裕陈鲁言陈维田
关键词:甲醛室内空气污染室内装修污染物
粤港澳地区大气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污染源追踪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9
1997年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及人口的剧增,广州、香港和澳门的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该地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气溶胶中半挥发及不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大气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苯系物的VOCs、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类。一些分子标志物,如β-胡萝卜烷、正构烷烃及荧蒽/芘、间四联苯/荧蒽、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分布等参数。
傅家谟盛国英成玉王新明闵育顺李顺诚陈鲁言陈鲁言
关键词:污染
一次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中臭氧通量的估算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2001年春季TRACE实验在东亚地区8个地点进行臭氧探测得到的臭氧廓线,在物质通量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臭氧探空廓线的穿过对流层顶的臭氧通量的计算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计算了2001年3月底发生在东亚地区的一次平流-对流层交换过程导致的穿过对流层顶的臭氧通量。计算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个例中,穿过对流层顶的臭氧通量比全球和半球平均大1个量级左右。与传统的采用对流层顶臭氧近似浓度来计算臭氧通量的方法相比,用实测臭氧探空廓线计算得到的通量稍高,但是量级相同。
崔宏赵春生秦瑜郑向东郑永光陈尊裕陈鲁言
关键词:对流层顶
吹扫-捕集法测定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被引量:3
2000年
对实验室测定水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际测试.利用吹扫-捕集浓缩仪在实验室用高纯氮吹扫加标水样,通过吹脱出的挥发有机物的量随吹扫时间的变化,求出实验室条件下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速度常数.通过实际水介质与纯水介质在同样实验条件下的液相传质速度常数测量,得出实际水介质的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这一新方法直接且耗时短,条件易控制,便于统一比对,可用于挥发物水-气界面过程探讨.
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李顺诚陈鲁言闵育顺彭平安陈尊裕
关键词:传质系数吹扫-捕集挥发有机物
中国云南地区地面紫外辐射观测(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在云南丽江(26°52′N,100°13′E)和勐腊(21°29′N,101°34′E)两地分别对以254nm和297nm为中心波长的太阳紫外辐射作了地面观测.观测时间为1999年7月~2000年5月.本文分析了两地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讨论了与云量、臭氧总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97nm波段的紫外辐射夏季强,冬季弱,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丽江地区的紫外辐射在同一云量条件下高于勐腊地区,这可能是由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云量对两地的紫外辐射变化有强烈的影响,而当剔除云量、季节和随机变化等影响因素后,紫外辐射和臭氧总量呈现出了负的相关关系.
郭世昌陈艳肖子牛陈鲁言陈尊裕
关键词:云量臭氧总量
粤港澳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初步研究被引量:64
1999年
用Tekmar多填层吸附管连接TMP-1500空气采样器采集VOCs样,然后在Tekmar6032/3000吹扫捕集系统与GC/MSD联用仪上分析;用TH-1000L型大容量采样器收集TSP气溶胶样,TSP滤膜经抽提分离后,烷烃和芳烃进行GC/MSD分析,研究了广州、香港和澳门地区大气挥发有机物(VOCs)和气溶胶可溶有机物的组成与成因.结果表明,3城市大气中普遍检出BTEX、氯代烃、单萜烯、多环芳烃、甾萜等代表人为污染、地质尘埃和植被散发物等来源的有机污染物,其中汽车尾气排放物成因占优势.广州、香港和澳门3城市比较。
盛国英傅家谟成玉王新明李顺诚陈鲁言王志石
关键词:粤港澳VOCS气溶胶有机污染物大气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