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志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再引入
  • 5篇朱鹮
  • 4篇保护管理
  • 3篇种群
  • 2篇死亡率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栖息地利用
  • 2篇扩散
  • 1篇地理种群
  • 1篇钉螺
  • 1篇生态分布
  • 1篇鸟类
  • 1篇鸟类区系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区系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自然保护

机构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0篇霍志萍
  • 8篇于晓平
  • 3篇郭俊峰
  • 1篇李飏
  • 1篇刘超
  • 1篇李石柱
  • 1篇杨频
  • 1篇尤平
  • 1篇崔斌
  • 1篇杨坤
  • 1篇张丽

传媒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opulation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Himalayan Griffon(Gyps himalayensis) at the Drigung Thel Monastery,Tibet,China被引量:3
2013年
The Himalayan Griffon(Gyps himalayensis), occurring mainl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scavengers of Old World vultures. As of now, knowledge about the Himalayan Griffon in China remains scarce. Estimates of its number, habitat,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were carried out in 2003, 2009 and 2102 in the Lhasa River Valley, where we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opulation living at the Drigung Thel Monastery, Mzizhokunggar County. The resident species occupies alpine meadows in the daytime and roosts at the upper parts of cliffs at night between 4400–5000 m elevatio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birds of the Himalayan Griffon around the monastery was estimated as 230 in 2003, 250 in 2009 and 200 in 2012. This population is considered relatively stable, thanks to the curr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by Buddhist monks and local people. Given the lack of any baseline informa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recommend and provide any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刘超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HABITATPOPULATION
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个体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通过环志和无线电跟踪及野外观察和记录,对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死亡个体进行了收集和确定。共计死亡朱鹮54只,其中雏鸟26只,亚成体8只,释放朱鹮个体均为成体,死亡总数20只。研究表明,朱鹮死亡的原因包括巢内竞争、亲鸟弃巢、雏鸟先天发育不良;天敌、食物缺乏、飞行撞击、高压电击、恶劣天气等。同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一些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李夏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保护管理
陕西宁陕朱鸔再引入种群个体死亡率及原因分析
李夏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再引入保护管理
朱鹮再引入种群的稚后扩散和栖息地利用
2008年至2010年,我们采用环志和无线电跟踪法对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扩散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朱鹮出飞幼鸟的活动范围在其出飞后的一到两周内(平均为11.5天)主要集中...
霍志萍郭俊峰李夏于晓平
关键词:朱鹮栖息地利用再引入
朱鸔再引入种群的稚后扩散和栖息地利用
霍志萍郭俊峰李夏于晓平
关键词:栖息地利用再引入
长江下游3省湖北钉螺不同地理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长江下游江西、安徽和江苏3省湖北钉螺的不同地理种群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探讨rDNA ITS分子标记在钉螺扩散路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省9个种群的钉螺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rD NA ITS基因并克隆测序,统计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遗传距离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等参数,利用单倍型构建家系网络图。结果9个种群共获得有效序列93条,检测到7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88和0.012 88,表明钉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01 6-0.002 3,显示钉螺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家系网络图显示所有单倍型虽可形成3个主要的家系分支,但各地理种群在家系网络图中无明显分化。结论长江下游江西、安徽和江苏3省沿长江分布的湖北钉螺群体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个体间,群体间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rDNA ITS分子标记在钉螺扩散路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崔斌霍志萍杨坤张丽杨频尤平李石柱
关键词:湖北钉螺RDNA-ITS种群遗传结构亲缘关系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和生态分布被引量:6
2015年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陈庆王卫东龙大学郭俊峰李飏宋要强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鸟类区系生态分布
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个体死亡率及原因分析
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通过环志和无线电跟踪及野外观察和记录,对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死亡个体进行了收集和确定。共计死亡朱鹮54只,其中雏鸟26只,亚成体8只,释放朱鹮个体均为...
李夏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保护管理
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个体死亡原因分析
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通过环志和无线电跟踪及野外观察和记录,对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死亡个体进行了收集和确定。共计死亡朱鹮54只,其中雏鸟26只,亚成体8只,释放朱鹮个体均为...
李夏霍志萍于晓平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保护管理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存活率研究
朱鹮(Nipponia,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内外一直高度关注对其种群的保护与研究。自1981年中国朱鹮在洋县重新发现以来,30多年的研究与保护使得野生种群的数量达到了1,000余只。同时约1,000多只笼养个...
霍志萍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存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