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锁骨
  • 3篇锁骨远端
  • 3篇锁骨远端骨折
  • 2篇锁定板
  • 2篇锁定钢板
  • 2篇喙锁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术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固定术
  • 2篇钢板
  • 2篇钢板治疗
  • 2篇NEER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7篇鞠文
  • 5篇朱立帆
  • 4篇蒋富贵
  • 3篇曾金才
  • 2篇钱学峰
  • 2篇翁峰标
  • 2篇朱晓东
  • 2篇沈鹏程
  • 2篇吴卫东
  • 2篇杨立文
  • 1篇唐坚
  • 1篇李晓林
  • 1篇田志刚
  • 1篇钱学锋
  • 1篇徐能
  • 1篇徐浩
  • 1篇周建新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总结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12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42.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5 d。X线片测量患侧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为(12.4±3.5)mm。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9.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CCD分别为(8.9±1.3)、(9.3±1.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8±6.9)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
朱立帆曾金才蒋富贵吴卫东钱学峰鞠文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改良缝合法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锤状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23例锤状指患者采用Bunnell双针缝线缝合伸肌腱后,打结固定于指腹的改良缝合法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6w后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1例术后2m因线结反应发生切口感染,锤状指畸形复发;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m。末次随访时,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改良缝合法是治疗锤状指简便、有效方法。
朱晓东蒋富贵沈鹏程鞠文
关键词:锤状指疗效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2
2017年
2011年1月~2015年7月,我们采用锁骨钩钢板与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4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
杨立文翁峰标鞠文田志刚唐坚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解剖锁定钢板锁骨远端骨折
喙锁固定联合解剖锁定板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8
2017年
锁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锁骨骨折的10%~30%。Neer于1963年首次描述了该骨折,根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和肩锁关节的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5型:Ⅰ型发生在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骨折无明显移位;Ⅱ型为骨折移位,可分为两个压型:Ⅱa骨折线在喙锁韧带内侧、Ⅱb骨折线在喙锁韧带中间伴锥状韧带断裂而斜方韧带完整;Ⅲ型骨折累及肩锁关节,无明显移位;Ⅳ型为儿童骨膜鞘骨折;
曾金才朱立帆吴卫东钱学峰鞠文蒋富贵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锁定板疗效骨折移位肩锁韧带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5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36例,年龄60~88岁,平均(67±6.8)岁;骨折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28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6例。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内置物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36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69.2%。并发症发生15例次,其中肩关节撞击3例、螺钉穿出3例、内翻畸形6例、螺钉松动1例及骨不连各1例、肱骨头吸收伴坏死1例。[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并发症仍比较高,术中应注意保护肱骨头周围血运、骨折良好复位、内置物合适的放置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立文鞠文翁峰标朱立帆周建新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锁定钢板
空心螺钉不同置入方法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由腕舟状骨近极向远极固定和由远极向近极固定对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骨折预后及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治疗48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均为跌伤,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近极向远极组:由腕舟状骨近极向远极固定(23例),远极向近极组:由腕舟状骨远极向近极固定(25例)。随访并比较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和DASH问卷调查表结果。[结果]近极向远极组有20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86.9%,平均愈合时间(10.52±2.85)周,远极向近极组有19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76%,平均愈合时间(14.31±1.9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ney评分结果:近极向远极组:优11例,良7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78.26%;远极向近极组:优9例,良4例,中2例,差4例,优良率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H问卷调查表评分:近极向远极组平均值(7.32±1.28)分,低于远极向近极组的(9.58±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采用由近极向远极固定的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护腕舟状骨血供,比由远极向近极固定更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及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沈鹏程徐浩朱立帆蒋富贵鞠文徐能李晓林
关键词:腕舟状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随访研究
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01—2014-12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取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楔形角(AWA)及区域后凸角(LKA),末次随访时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背痛评分。结果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平均11.9个月,总随访时间平均13.5个月。术后AVH、AWA及LK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VH、AWA及LKA较取内固定前出现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取钉术中发现一侧连接棒断裂,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时根据汉化ODI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1.2%。在校正末次随访时的AWA因素后,Spearman分析显示末次随访时LKA与汉化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P=0.89)。结论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作为一种临时内固定方法,建议常规取出内固定物。
曾金才朱立帆朱晓东鞠文钱学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伤椎置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