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健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失神
  • 5篇失神经
  • 5篇肌萎缩
  • 5篇骨骼
  • 4篇失神经骨骼肌
  • 3篇失神经骨骼肌...
  • 3篇介导
  • 3篇骨折
  • 3篇骨骼肌萎缩
  • 2篇神经支
  • 2篇神经支配
  • 2篇去神经
  • 2篇去神经支配
  • 2篇分化
  • 2篇RNA干扰
  • 2篇RNA干扰介...
  • 2篇FOXO3A
  • 1篇端侧
  • 1篇端侧吻合
  • 1篇胸廓

机构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山西省中医研...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韦健
  • 8篇梁炳生
  • 4篇李刚
  • 3篇贾英伟
  • 3篇陈治
  • 2篇乔虎云
  • 2篇张鉴
  • 2篇刘泽远
  • 2篇张文苹
  • 1篇李文斌
  • 1篇秦春耀
  • 1篇李波
  • 1篇刘来有
  • 1篇张登峰
  • 1篇冯勇
  • 1篇劳杰
  • 1篇杨凯
  • 1篇黄强开
  • 1篇石俊俊
  • 1篇朱明海

传媒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慢病毒介导PPM1B基因转染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基础研究
肌萎缩是公认的世界疑难病症,以失神经肌萎缩为例,其一旦发生则呈进行性不可逆发展,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及药物可完全阻断这一病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探讨失神经肌萎缩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
韦健
关键词:骨骼肌萎缩重组慢病毒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RNA干扰介导的FoxO3a基因下调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RNAi技术介导的FoxO3a基因下调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切断两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右下趾长伸肌失神经肌萎缩模型。建立模型后于实验组大鼠失神经趾长伸肌注射50μl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GFP-FoxO3a;对照组注射Lenti-GFP溶液50μl,注射后1、3周,每个时间点两组大鼠分别取3只,完整切除右侧趾长伸肌,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信号,每个时间点两组大鼠分别取6只,完整切除右侧趾长伸肌,观察肌细胞超微结构,检测肌肉总蛋白含量,测肌肉湿重维持率,RT-PCR检测FoxO3a基因,检测肌细胞横截面积。结果转染后1和3周,两组趾长伸肌中均可观察到大量GFP荧光信号。转染后1周实验组的肌肉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横截面积、趾长伸肌肌肉总蛋白含量分别为(90.87±1.56)%、(937.63.42±17.63)μm2和(93.20±1.33) m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73±2.21)%、(721.50±14.40)μm2和(74.74±1.45) 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PCR检测实验组FoxO3a基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转染后3周,上述各指标分别为(86.69±1.31)%、(843.10±16.44)μm2和(80.39±2.34) mg/ml,仍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各指标为(53.42±2.01)%、(633.90±12.90)μm2和(65.22±2.72) mg/ml(均P〈0.01)。超微结构显示,术后1周和3周,实验组退变的细胞核均少于对照组,核质染色均匀。结论 FoxO3a基因siRNA重组慢病毒在大鼠体内有较高的转染率,可有效抑制FoxO3a基因的表达。RNAi介导的FoxO3a基因下调可在大鼠失神经早期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
张鉴秦春耀韦健张小丽李刚冯勇杜利兵梁炳生
关键词:肌萎缩FOXO3A去神经支配RNA干扰
长链非编码RNA在小鼠失神经骨骼肌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2017年
目的研究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48只Balb/c小鼠,建立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失神经支配后1、3、5、7、14和28d的腓肠肌中一些LncRNA是否表达及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的不同时段,LncRNA的Meg3、H19、linc—MD1、Malat1、Neat1、Nctc1、SRA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在这段时间的连续观察中基本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LncRNA的Meg3、H19、linc—MD1、Malat1、Neat1、Nctc1、SRA在失神经骨骼肌中有表达,表达强度与肌肉萎缩密切相关。
韦健寒桦梁炳生
关键词:肌萎缩失神经长链非编码RNA
被动运动干预对大鼠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miRNA-1表达和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mi RNA-1在大鼠早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i RNA-1表达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3)、失神经组(B组,n=12)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C组,n=12)。各组大鼠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并游离,B、C组切除坐骨神经长约1 cm,A组仅显露游离神经不切除;术后1 d起,对C组大鼠右后肢行被动屈伸运动。A组于术后6 h,B、C组分别于术后3、7、14、28 d,采用颈椎脱臼法各处死3只大鼠,测量腓肠肌湿重比以及行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细胞直径,对肌萎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RT-PCR法检测mi RNA-1、肌分化因子(myocyte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o D)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yo D蛋白表达。结果 B、C组腓肠肌失神经后均有不同程度萎缩,随失神经时间延长,肌纤维排列逐渐紊乱,肌细胞直径逐渐减小,失去正常的结构形态。B、C组术后各时间点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均小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腓肠肌湿重比以及术后3、28 d肌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C组均大于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B、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术后7、14、28 d 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C组各时间点Myo D均呈阳性表达,A组阳性表达少于B、C组;B、C组随失神经时间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且C组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多于B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mi RNA-1、Myo D分别与腓肠肌湿重比在3、7 d时无相关性(P>0.05),14、28 d时成正相关(P<0.05);各时间点Myo D与mi RNA-1基因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促进mi RNA-1的表达,以促进肌细胞分化发挥�
刘泽远张文苹黄强开李刚陈治韦健梁炳生
关键词: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分化
外束膜开窗影响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结论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贾英伟韦健梁炳生张登峰常文凯乔虎云陈治李刚
关键词:端侧吻合神经再生
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通过与经典石黑法比较,探讨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31例骨性锤状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经典石黑法(对照组),15例采用改良加压石黑法(固定远指间关节和阻挡撕脱骨折块的2枚克氏针远端用皮筋捆绑,起到持续弹性加压作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指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对照组2例、改良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改良组随访时间为8-23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为9-24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2例克氏针弯曲变形,骨折块与远节指骨分离明显,手法复位后重新支具固定,经随访出现远指间关节炎;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8±0.8)周。改良组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5.7±1.5)周;未发生克氏针变形、骨折移位或断端分离。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21)。末次随访时,根据Crawford评定标准,对照组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改良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6,P=0.525)。结论与经典石黑法相比,改良加压石黑法对骨折间能起到持续弹性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克氏针变形及松动,降低手术失败率,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治疗骨性锤状指。
张文苹李文斌刘泽远韦健李波陈治郭振业梁炳生
关键词:骨性锤状指指骨骨折改良术式
T/_/(12/)-L/_1椎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爆裂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研究背景: 脊柱骨折是十分常见的骨折,胸腰段脊柱处于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更加常见。胸腰部损伤在所有脊柱损伤中占到了30/%--60/%,尽管爆裂骨折在所有脊柱损伤中仅占到了大约15/...
韦健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爆裂骨折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肘外侧入路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I型骨折被引量:2
2012年
肱骨小头骨折临床少见,好发于青少年,属于关节内骨折;在解剖时称之为肱骨盘状骨突骨折(fracture rotulihumefi),也称Kocher骨折。在小儿骨科,多称之肱骨外髁骨骺冠状面骨折,因其少见.在临床上极易漏诊,导致治疗延误,肘关节功能受限。因本病关注度低报道较少,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系统、规范的手术治疗方法。
贾英伟尹芸生韦健
关键词:肱骨小头骨折空心拉力钉肘外侧KOCHER
RNA干扰介导的FOXO3a基因下调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RNAi技术介导的FOXO3a基因下调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切断两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右下趾长伸肌失神经肌萎缩模型。
韦健梁炳生张鉴
关键词:肌萎缩FOXO3A去神经支配RNA干扰
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被引量:21
2019年
马蹄内翻足是运动系统最常见的畸形,其中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是手术矫形与功能重建最困难的一类。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已成为较为规范的治疗方法。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立项,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小组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编辑整理制定了本共识,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供临床骨科医师参考。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文献收集及筛选概况、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评价、治疗原则、治疗难点以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Ilizarov技术的应用方法、要点、并发症及畸形防治等。
秦泗河张永红臧建成王栋朱磊郭保逢焦绍锋姚满叶陈兆军刘培亭朱明海陈志强刘方娜刘来有韦健刘旻石华南石俊俊乔虎云邢浩张兴东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成人ILIZAROV技术微创技术外固定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