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杰清
- 作品数:77 被引量:26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尼莫地平灌洗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已证实尼莫地平液灌洗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流速度的异常增高,现拟研究其对SAH所致异常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4头雄性小型实验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灌洗组。开颅向鞍上池注入5ml自体股动脉血制备SAH模型,4d后用40ml尼莫地平稀释液(0.04mg/m1)灌洗灌洗组蛛网膜下腔。30min后行CT/SPECT扫描,图像经重建断层、对齐及空间标准化后于CT模板绘制感兴趣区再与对应层面SPECT图像配准计算大脑小脑比(CCR)和相对离散度(RD)以半定量描述右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和血流分布异质性。结果假手术组、SAH组和灌洗组CCR分别为1.988±0.346、1.382±0.192和1.503±0.107;RD分别为0.389±0.015,0.417±0.015和0.425±0.018。SAH组CCR和RD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CCR和RD均与SA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尼莫地平灌洗对SAH所致的半球血流量下降及脑血流分布异质性增加无显著缓解作用。结论尼莫地平灌洗不能缓解SAH后异常脑血流灌注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难以缓解SAH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有关。
- 王飞殷玉华王宇万杰清江基尧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脑血流量
- 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外科治疗探讨
- 目的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临床特征;外科治疗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颅内复杂性动脉瘤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为30-67岁,平均48岁;其中未破裂动脉瘤3例,其余34例均...
- 王勇崔华万杰清周正文樊翊凌
- 关键词:动脉瘤手术
- 文献传递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明确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4家临床中心进行的PLUS研究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提取其中接受PED治疗的颅内大型(最大直径为15~<25 mm)和巨大型(最大直径为≥25 mm)未破裂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数据,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术后即刻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进行评价,治疗结局通过临床随访获得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结果研究纳入36例患者(36个动脉瘤),共置入44枚PED.仅使用PED治疗18例(50.0%),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50.0%);使用多枚PED治疗7例(19.4%).支架贴壁良好率为100.0%(44/44),支架调整后的释放成功率为88.9%(32/36).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OKM分级A级20例(55.6%),B级12例(33.3%),C级3例(8.3%),D级1例(2.8%).围手术期1例(2.8%)患者出现缺血性并发症,1例(2.8%)死亡.35例患者完成临床随访,28例完成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11.7±5.3)个月(3~24个月).末次随访时,86.1%(31/36)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为0~1分).OKM分级为D级的比率为92.9%(26/28),1例动脉瘤复发.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总病死率为5.6%(2/36).结论使用PED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可以观察到良好的临床结局.
- 朱勇男张莹罗斌张义森张鸿祺李天晓宋冬雷王云彦冯文峰汪阳买买提力·艾沙毛国华史怀璋万杰清刘建民管生赵元立王超周洋洋杨新健
-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
- 一种颅内动脉瘤检测和分割方法及系统、终端和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动脉瘤检测方法,包括:对从原始CTA数据提取出骨头和血管部分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三维头颅模型;将所述三维头颅模型进行六维切割及投影,获得六组二维图片;检测所述六组二维图片,得到不同方位的动脉瘤的二维位置;...
- 马瑞涂仕奎李培莹周甲丰杨运俊赵兵万杰清徐雷
-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樊翊凌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江基尧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颅内动脉闭塞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在当今中国,脑卒中是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按照性质,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分别约为出血性脑卒中的2.9倍和4.9倍[2]。一项基于影像学的研究显示,在亚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发生率高达34.5%,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4%,而颅外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为14.6%[3-4]。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白种人更易发生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黑人、西班牙人、亚裔人更倾向于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5]。
- 庄灿彬万杰清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流行率种族差异颅外动脉狭窄
-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出血的后颅窝脑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 余超万杰清樊翊凌杨柏林
- 关键词: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
- 破裂出血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治疗经验
- 万杰清潘耀华吴日乐王飞王嵇王勇江基尧
-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与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人尸体离体颅外段颈动脉共14根,连接于脉冲泵闭合环路循环系统,分别进行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血管管径、观察血管壁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4根血管共42幅IVUS血管横断面图像和42张相对应部位血管的石蜡切片分析,IVUS共检测出15个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病理检查相符合,1个IVUS怀疑为溃疡性斑块,病理检查为血栓附壁无明显斑块,IVUS检测斑块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而DSA诊断颈动脉轻度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47%。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测量血管管径经相关分析,三者的测得值具有相关性。结论IVUS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精确地测量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和长度,特别是在病变早期,这在DSA影像中往往不易察觉,IVUS弥补了DSA的不足。
- 万杰清李善泉江基尧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
- 单中心支架辅助下血管内再通对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及远期随访
- 孙文华万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