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翊凌

作品数:31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血管
  • 9篇手术
  • 9篇外科
  • 6篇动脉
  • 6篇动脉瘤
  • 4篇动脉狭窄
  • 4篇神经导航
  • 4篇栓塞
  • 4篇外科治疗
  • 4篇疗效
  • 4篇颅内
  • 3篇血管内支架
  • 3篇血管内支架治...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栓塞治疗
  • 3篇内支架
  • 3篇肿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机构

  • 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作者

  • 31篇樊翊凌
  • 19篇万杰清
  • 18篇王勇
  • 17篇周正文
  • 10篇崔华
  • 9篇江基尧
  • 6篇书国伟
  • 6篇费智敏
  • 6篇潘耀华
  • 5篇罗其中
  • 4篇李善泉
  • 4篇戴炯
  • 4篇张珏
  • 3篇殷玉华
  • 3篇张海波
  • 3篇丁圣豪
  • 2篇赵辉林
  • 2篇周彩芳
  • 2篇孙亚蒙
  • 2篇王宇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樊翊凌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江基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和锁骨固定技巧。方法10年间收治的15例臂丛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均采用锁骨固定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15例患者神经功能无障碍,1例因肿瘤巨大无法全部切除,其余14例均全部切除。患者术后随访6月~4年后均无复发,其中1例大部切除患者随访10月未见残余部分增大,现仍在随访中。结论结合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和锁骨固定技术,全部切除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樊翊凌王勇周正文崔华
关键词:臂丛神经源性肿瘤显微外科
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2010年
通常认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显露相对容易,但开颅夹闭术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的病例,倘若在术前不制定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术中易发生意外甚至死亡。本文重点分析难处理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特征并总结治疗对策。
张海波万杰清王勇周正文殷玉华樊翊凌崔华
关键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咽癌放疗后症状性主动脉弓上动脉中重度狭窄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脑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经全脑DSA证实,主动脉弓上颅外段共有中重度狭窄动脉24处,其中包括颈内动脉11处,颈总动脉2处,椎动脉10处,锁骨下动脉1处。(1)经血管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后,血管腔残余狭窄率平均<20%。术后复查头部CT未见出血。术后定期复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无过度灌注等不良事件发生。(2)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再发脑缺血症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发现明显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殷晓明万杰清樊翊凌潘耀华丁圣豪陈磊江基尧
关键词:鼻咽肿瘤血管内支架治疗
高压氧对液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液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假损伤组,其中模型组均经液压颅脑损伤建模并根据所接受的氧疗方式分为低浓度氧治疗组(n=23)、高浓度氧治疗组(n=24)和HBO治疗组(n=23);假损伤组(n=22)则接受与模型组同样的手术,但不予液压颅脑损伤,接受与低浓度氧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氧疗结束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大脑皮层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组织线粒体活性氧分子(ROS)的生成;Nissl染色对海马区神经元进行计数。Morris水迷宫法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评判颅脑损伤后11~15d的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HBO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脑组织ATP水平与假损伤组接近(P>0.05),显著高于低浓度氧治疗组(P<0.05)。HBO治疗组海马CA2/3区和门区神经元计数均显著高于低浓度氧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P<0.05)。各组间脑组织线粒体ROS生成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中,HBO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低浓度氧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P<0.05)。结论 HBO治疗液压颅脑损伤大鼠,有助于维持大脑线粒体ATP合成功能;同时减少海马区神经元丢失,改善认知功能。
周正文王勇樊翊凌万杰清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三磷酸腺苷海马神经元
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外科处理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报告52例共57个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探讨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中处理技巧。方法52例中40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受压或脑缺血等症状。18个位于颈内动脉,17个位于大脑前动脉,1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7个位于后循环。瘤体大小:直径≥2.5cm为15个,1.5~2.4cm为23个,≤1.5cm为19个。囊状动脉瘤50个,非囊状动脉瘤7个;以往治疗失败病例5例包含7个动脉瘤。全部病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根据GOS评分,疗效好36例,轻残10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对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应采取积极外科治疗。对于瘤体巨大或解剖部位特殊、载瘤动脉近端难以显露的病例,可辅以血管内介入不可脱球囊临时阻断,或应用颅底外科技术切除骨质以利载瘤动脉及瘤周结构显露。术中常需采用串联夹闭或(和)血管成形夹闭等组合技术夹闭动脉瘤,术中应用微血管Doppler确认夹闭是否可靠有无误夹正常血管、以及评估载瘤动脉的通畅程度。
王勇费智敏殷玉华周正文万杰清崔华书国伟樊翊凌张珏李善泉罗其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血管内支架(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颈动脉狭窄均成功进行了CAS,颈动脉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其中100例(80%)采用脑保护装置;多发性狭窄40例(32%),伴发颅内动脉瘤3例(2.4%);术后30天内死亡2例(1.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小中风6例(4.8%);100例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无TIA及中风发生;DSA发现3例(3.0%)再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CAS治疗是安全的,操作规范能减少并发症,中远期随访效果较为满意。
万杰清潘耀华孙亚蒙戴炯樊翊凌周正文王勇江基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疗效
后颅窝巨大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后颅窝巨大血管母细胞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后颅窝巨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为14~62岁,平均36.4岁,有8例合并VHL病。术前通过头颅影像学来诊断,有7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本组患者根据肿瘤分型分别采用枕下患侧人路、改良远外侧入路、枕下正中入路或枕下小脑上人路,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分辨肿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16例患者中,肿瘤均全切除,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12个月,有6例因伴有VHL病出现颅内其他部位复发,有2例手术后因肾细胞癌转移死亡。结论显微技术的提高和对肿瘤血供特性的熟悉明显提高了全切除率,降低了死亡率,显微手术切除是后颅窝巨大血管母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崔华王勇万杰清周正文樊翊凌周彩芳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栓塞
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2007年至2008年收治的17例颅内胶质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类型行放化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随访期...
周正文王勇万杰青樊翊凌赵晨杰张海波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和慢性脑缺血患者周围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EPC表面标记CD34、CD133和激酶插入嵌合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用于鉴定循环EPC数.分别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30例)发病24h内和慢性脑缺血患者(缺血组,20例)和无脑缺血症状患者(对照组,1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各组循环EPC数,以及各组患者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 结果 梗死组CD34细胞数、CD34/CD133细胞数、CD34/KDR细胞数分别为(14.2±8.1)‰、(7.1±4.1)‰、(5.0±3.7)‰,缺血组分别为(28.5±9.9)‰、(15.2±3.7)‰、(6.8±2.0)‰,对照组分别为(44.8±9.5)‰、(22.1±6.6)‰、(16.7±6.9)‰;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缺血组循环EPC水平明显下降(P<0.05);梗死组循环EPC较缺血组更少(P<0.05).梗死组循环EPC水平与收缩压、TC、TG和LDL-C呈中度负相关(P<0.05),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急性脑梗死循环EPC数量降低可能是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EPC对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龚如万杰清樊翊凌江基尧
关键词:脑缺血内皮祖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