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德君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燃机
  • 2篇内燃
  • 2篇内燃机
  • 1篇荧光
  • 1篇油膜
  • 1篇油膜厚度
  • 1篇圆筒
  • 1篇丝锥
  • 1篇汽车
  • 1篇汽车发动
  • 1篇汽车发动机
  • 1篇自增强
  • 1篇螺旋槽
  • 1篇螺旋槽丝锥
  • 1篇径向
  • 1篇活塞
  • 1篇活塞环
  • 1篇激光诱导荧光
  • 1篇光纤
  • 1篇光纤技术

机构

  • 5篇上海大学

作者

  • 5篇任德君
  • 1篇陈旭春
  • 1篇朱慧明
  • 1篇于旭东
  • 1篇朱勤

传媒

  • 3篇机械制造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螺旋槽丝锥的应用及几何参数被引量:3
1997年
一、螺旋槽丝锥的应用 随着铬钼钢(韧性材料)经调质硬度≥300HB的40Cr材料的普遍使用,对切削刀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40Cr材料调质硬度为≥300HB深盲孔螺孔工件加工为例,采用普通机用直槽丝锥不能胜任。因为除了材料硬度外,深盲孔螺纹积屑严重,排屑困难,使丝锥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扭矩增大,丝锥磨损严重,甚至导致崩刃。而且丝锥切削转速只能控制在60~70r/min,生产效率较低,所用切削液价格高(一般要用工业豆油、极压油等),成本较高。为此我们研制成功螺旋槽丝锥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任德君朱慧明
关键词:螺旋槽丝锥丝锥
内燃机转动力矩动态检测机的研制被引量:1
1998年
国内大部分内燃机的转动力矩的检测,均在装配线上进行,检测方法由人工凭经验来判断,所以测量误差较大又不易发现缺陷,常造成返工。为此我们研制了内燃机转动力矩的动态检测机,它在生产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任德君陈旭春
关键词:内燃机
新型光纤式油膜厚度探测系统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激光诱导荧光法是近年来测试油膜厚度的新方法 ,分析了采用此法将光路暴露于空气中的油膜厚度测试系统的不足之处 ,研制出光纤替代的油膜厚度探测系统 .通过上述两种测试系统的对比实验 ,得出新型光纤式油膜厚度探测系统具有易于拆装、移动方便、灵敏度高且有测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 .
任德君
关键词:激光诱导荧光光纤技术油膜厚度测试系统
活塞环自动安装机的研制
1997年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大部分汽车、内燃机、柴油机制造厂的活塞环装配均由手工单环装配,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一旦装配时用力不当,使活塞环开启量过大,将会造成活塞环的折断。有的环虽在装配时未折断,但由于产生了不易觉察的裂痕,在整机装配后运转时才断裂,则造成返工。更有甚者,若装配时带裂痕的环漏检,这将给内燃机的正常工作埋下隐患。另外,手工装配效率低,以一人装配班产在250台左右,随着产品质量和数量越来越高要求,这种装配法显然是不能适应的。为此,我们研制成功了能适合各种规格的活塞环自动安装机,并将它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任德君
关键词:活塞环内燃机汽车发动机
1000MPa超高压多光路可视系统径向大孔厚壁圆筒的研究
1998年
本文对直径比为6、孔径比为0.67的1000MPa超高压多光路径向大孔厚壁圆筒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自增强处理对超高压容器径向开孔问题的塑性影响,得出该径向大孔的超高压厚壁圆筒容器,经自增强处理和适当增大壁厚后筒体开孔处强度可靠的结论.
任德君于旭东朱勤
关键词:厚壁圆筒自增强超高压容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