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二兴

作品数:82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腰椎
  • 21篇骨折
  • 20篇椎间盘
  • 17篇椎弓
  • 17篇椎弓根
  • 17篇脊柱
  • 14篇腰椎间盘
  • 13篇手术
  • 12篇椎体
  • 11篇融合术
  • 11篇椎间盘突出
  • 11篇微创
  • 10篇腰椎间盘突出
  • 10篇突出症
  • 10篇椎间盘突出症
  • 10篇螺钉
  • 9篇腰椎间盘突出...
  • 9篇内窥镜
  • 8篇退行性
  • 8篇椎弓根螺钉

机构

  • 42篇广州医学院第...
  • 31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中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77篇何二兴
  • 19篇尹知训
  • 13篇郭倞
  • 12篇吕浩然
  • 10篇黄彦
  • 10篇郭剑鸿
  • 8篇范子文
  • 6篇吴梅祥
  • 6篇黄文铎
  • 6篇崔基浩
  • 5篇白波
  • 5篇杨进顺
  • 5篇曹燕明
  • 5篇郭志勇
  • 4篇温涛
  • 3篇吴景明
  • 2篇陈志峰
  • 2篇黎文
  • 2篇林志雄
  • 2篇赵玉

传媒

  • 6篇中国骨科临床...
  • 5篇中国现代手术...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柳州医学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微创医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节段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新术式探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使用RF系统及BAK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方法 :①常规后路彻底减压 ;②利用RF系统对下位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后植入一对BAK融合器 ;③同法对上位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后植入另外一对BAK融合器 ;④再次利用RF系统进行适当加压。结果 :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 2例腰 4、5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 ,滑脱完全复位 ,临床症状消失 ;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和滑脱无复发。结论 :后路减压利用RF系统行一期分段复位加椎体间BAK植入融合治疗多节段阶梯状腰椎滑脱 ,手术方法简单 ,手术一期完成 ,能恢复脊柱解剖连续性及腰骶部生物力学功能 ,重建脊柱稳定性 ,优于其它手术方法。
范子文何二兴黄文铎
关键词:术式
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方法制作高1 cm、直径1 cm的骨水泥圆柱体模型15个,根据所包裹^(125)I粒子数量的不同随机分成A、B、C 3组(n=5),其中A组包裹2枚粒子、B组6枚、C组10枚。测量骨水泥包裹前^(125)I粒子表面总放射活度,然后将骨水泥填满模型,骨水泥未硬化前于模型中央植入^(125)I粒子,硬化后检测其表面放射活度,观察不同数量^(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模型表面放射活度的变化。结果^(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后模型表面放射活度明显低于包裹前(P<0.05)。A、B、C 3组包裹后活度衰减率分别为(98.96±0.13)%、(98.06±0.05)%、(95.11±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被骨水泥完全包裹后,增加粒子源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面放射活度,但粒子射线的衰减仍非常严重,很难达到肿瘤靶区的有效吸收剂量,提示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表面放射活度的方法并不可行。
吴梅祥陈翠玲符乙敏郭倞尹知训何二兴陈萍白波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骨黏合剂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及自制器械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手术治疗。结果50例随访6—18个月,按Nakai评定,优34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94%。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加自制器械治疗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的特点,是目前该类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覃海飚韦之平何二兴
关键词: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侧隐窝狭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手术经后入路进行,借助显微内镜系统和特殊工具,完成椎管开窗、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76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4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5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3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减压彻底。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术前症状均得以缓解。术后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疗效评价:优81例,良14例,可3例。结论借助特殊工具显微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彻底、创伤小、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发生并发症少等优点。
刘坚义何二兴罗汕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症显微外科
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X线片、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赵玉吕浩然黄彦何二兴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退行性腰椎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研究:终板法对比椎弓根法
目的:对退行性腰椎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的终板法和椎弓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信度、可重复性及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158例退行性腰椎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患者...
郭倞邓贤超温涛陈镜臣尹知训郭志勇何二兴
关键词:脊柱侧凸COBB角
腰椎间撑开器的研制及其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腰椎间撑开器,探讨其在腰椎滑脱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国人腰椎解剖特点,在Solidworks软件平台上设计并定制一套厚度递增的腰椎间撑开器。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腰椎滑脱伴严重椎间狭窄患者,行腰椎间撑开器单侧椎间孔椎间复位、双侧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腰椎间撑开复位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120~300 m L,平均出血量150 m L。术中未出现神经根、硬脊膜囊损伤。12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滑脱间隙高度、腰椎滑脱距离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8.9%、68.1%,平均腰椎滑脱改善率为91.8%。完全复位5例,基本复位7例。随访期间未发现断钉断棒及融合器退出、下沉并发症。结论自行研制的腰椎间撑开器安全实用,能有效撑开严重狭窄的腰椎间隙,辅助腰椎滑脱复位。
尹知训何二兴郭倞陈镜臣郭练锦高巨州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间隙狭窄内固定器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6例经过6~26个月随访,22例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可生活自理,3例需借助行器行走,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郭剑鸿何二兴曹燕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高龄老年人
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钻孔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2005年
目的探讨使用椎体间融合器的钻孔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原理、手术技术、治疗效果和适应证。方法Cloward钻孔减压和潜行减压后于孔内旋入笼式融合器,术后戴颈围固定3周,每隔3个月复查1次,拍照X线片观察融合器固定情况和移植骨成活、融合情况。共给46例患者施行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量120ml。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8例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2个月。未见融合器下沉。结论本手术设计能在满足减压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力学上的支撑和固定要求,又能提供生物力学上移植骨的成活、融合所需的环境。设计是合理的、相对完善的。与椎体切除槽型减压加钢板固定术相比,本手术有如下优点:创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不用从髂骨取骨,术后康复快等。
何二兴
关键词:颈椎融合术椎体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术椎间融合器钻孔减压颈椎前路
腰椎间盘镜融合术后早期感染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X光片、CT、MRI影像特征,评价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患者均行术后脊柱X光片、CT、MRI检查。结果 12例患者的X光片均无显著骨质变化;CT可见感染周围组织有异常信号,但边界不清;MRI可见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异常强化,局部脓液积聚,范围清楚。结论 MRI检查对术后椎间隙早期感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目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吕浩然何二兴黄彦杨进顺
关键词:脊柱椎间隙感染影像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