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食管
  • 2篇凋亡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染色
  • 2篇胃食管反流性...
  • 2篇螺杆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2篇XAF1
  • 2篇SHRNA
  • 2篇MCL-1
  • 1篇低蛋白
  • 1篇低蛋白血症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余琴
  • 6篇田德安
  • 4篇陈琼
  • 4篇林菊生
  • 4篇常莹
  • 4篇刘曌宇
  • 3篇刘南植
  • 3篇廖家智
  • 2篇但自力
  • 2篇胡晓文
  • 2篇黄焕军
  • 2篇赖远全
  • 2篇里进
  • 2篇孙燕
  • 2篇王晶
  • 1篇丁强
  • 1篇梅齐
  • 1篇章金艳
  • 1篇肖芳
  • 1篇程斌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XAF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人肝癌细胞株中活性的测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XAF1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细胞株中的活性,为研究XAF1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株中扩增XAF1基因的1 395 bp启动区域片段并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中,分别将含有XAF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及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重组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XAF1启动子片段序列正确;转染后的HepG2、SMMC7721荧光素酶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是6.97±0.74、6.12±0.59。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含XAF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为研究XAF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陈琼余琴汪志军里进胡晓文王晶常莹林菊生
关键词:基因XAF1启动区转录调控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Cox-2表达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Cox-2在胃癌细胞中及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探讨其表达与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将粗制H pylori总蛋白与胃上皮细胞株MKN28, AGS共同孵育,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孵育前后细胞Cox-2表达的情况,同时检测了40例患者胃镜活检胃黏膜病变标本的Cox-2蛋白的表达及H pylori感染情况.用流式细胞术观察H pylori、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及二者共同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与H pylori孵育后的MKN28细胞株中Cox-2表达增加;Cox-2蛋白在与H pylori共同孵育前后的MKN28细胞株中表达强度分别为0.26和0.40(P<0.05),AGS细胞中为0.29和0.31(P>0.05);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组(P<0.05).流式显示,与H pylori孵育24,48 h 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和5.7%(P<0.01);与10,100,200 μmol/L NS- 398孵育24 h及48 h的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 14.0%,27.5%及1.5%,31.2%,51.8%,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1).与H pylori,NS-398共同孵育24, 48h的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2%,25.0%,其凋亡率低于单用NS-398(P<0.01). 结论:H pylori感染上调MKN28细胞中Cox-2的表达; Cox-2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胃癌形成的机制之一.
余琴刘南植龚建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COX-2RT-PCR免疫组化染色法
靶向Mcl-1的shR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设计以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为靶点的短发夹状RNA(shRNA),构建携带此shRNA的重组质粒,探讨脂质体转染该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3对针对Mcl-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i RNA-hH1neo-Mcl,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Mcl-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筛选能高效抑制Mcl-1基因表达的shRNA重组质粒并应用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含shRNA片段的重组质粒,依次命名为pMclsi-1、pMclsi-2、pMclsi-3。经测序证实,插入的DNA片段的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Mcl-1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其中以pMclsi-1重组质粒下调效应最强。MTT检测显示pMclsi-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后24 h细胞凋亡率为6.5%,48 h细胞凋亡率为15.6%,显著高于对照组(3.9%,P<0.05)。结论采用RNAi技术可特异阻断Mcl-1基因的表达,Mcl-1基因有促进细胞增生及抑制凋亡的作用。
余琴陈琼黄焕军宋宇虎常莹田德安林菊生
关键词:短发夹状RNA细胞增殖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
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5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18例GERC患者,...
余琴刘曌宇廖家智田德安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与Fas抗原的原位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 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 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结果 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但与胃粘膜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Hp阳性组的胃粘膜组织切片中TNF α、IL 1β和Fas抗原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 ;Hp阳性组中TNF α和IL 1β产生与胃粘膜Fas抗原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通过原位检测发现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产生增加 ,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从而上调Fas抗原表达 。
孙燕刘南植赖远全程建国余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FAS抗原
针对Mcl-1的shRNA重组质粒体外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针对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的shRNA的重组质粒,探讨该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3对针对Mcl-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iRNA-hH1neo-Mcl,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Mcl-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筛选Mcl-1基因表达沉默效应最好的重组质粒。用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单独使用丝裂霉素(Mitomycin,MMC)、单独使用重组质粒以及联合使用重组质粒与MMC对HepG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含不同shRNA片段的重组质粒,依次命名为pMclsi-1、pMclsi-2、pMclsi-3。经测序证实,插入的DNA片段的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Mcl-1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其中以pMclsi-1下调效应最强。MTT检测显示,pMclsi-1联合化疗药物MMC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单用MMC组或单用pMclsi-1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Mclsi-1联合化疗药物MMC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用MMC组或pMclsi-1组。结论针对Mcl-1基因的siRNA可特异阻断Mcl-1基因的表达,从而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MMC的敏感性。
余琴刘曌宇陈琼常莹林菊生
关键词:MCL-1SHRNA丝裂霉素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临床技能训练在武汉市某高校医学留学生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从师资的选拔、教材的选择和以加强临床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和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方面总结了武汉市某高校医学留学生诊断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医学留学生操作成绩和中国学生无明显差异(85.0±13.55 vs 92.6±7.31,P>0.05);操作成绩优秀者(>90分)占总医学留学生的51.1%。因此,以加强临床技能训练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评估体系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从而推动留学生医学教学发展。
余琴林立肖芳高翔梅齐史文静俞莺田德安
关键词:临床技能训练留学生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的高分辨率测压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2014新版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食管动力学的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特征.方法:收集2014-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就诊的30例未经治疗的初诊AC患者,行HRM检测并按芝加哥分类标准进行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结果:30例AC患者中,其中Ⅰ型7例(23.3%),Ⅱ型19例(63.3%),Ⅲ型4例(13.3%).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IRP)在各亚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患者全段食管增压比例为91.76%±3.12%,显著高于Ⅲ型患者(53.33%±11.81%,P<0.05).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Ⅱ型患者显著高于Ⅰ型患者(65.74±5.21 mmHg vs 38.73±3.37 mmHg,P<0.05),但Ⅱ型与Ⅲ型以及Ⅰ型与Ⅲ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UES残余压在各亚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Ⅱ型患者中,UES残余压为13.41 mmHg±1.55 mmHg,高于正常值12mmHg,表现为松弛不良.结论:贲门失弛缓患者中,以Ⅱ型最为多见,Ⅱ型患者表现为全段食管增压和LES松弛障碍,UES静息压增高和UES松弛不良.HRM有助于对各亚型贲门失弛缓患者精确分型,从而可以早期诊断和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
余琴刘曌宇廖家智但自力刘梅田德安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学
临床病理讨论:第365例——腹泻、水肿、低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淋巴结肿大
2008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胀、腹泻3个月,水肿1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腹泻,为水样便,约10次/d,含不消化食物,无黏液脓血。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提示为结肠炎,病理活检提示为慢性炎症改变,予抗感染治疗后有所缓解,大便2~3次/d,黄软便。1个月前出现全身水肿、乏力,遂来我院住院诊治。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余琴程斌黄焕军田德安
关键词:全身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病理讨论低蛋白血症腹泻浅表淋巴结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探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8例GERC患者,应用HRM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联合MII-p H观察立位、卧位及餐后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次数、食管近端反流的次数和反流类型包括液体反流、混合反流和气体反流及De Meester评分等。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食管运动功能及阻抗-p H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GERC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降低(P<0.01);食管体部近端收缩波幅降低(P<0.05);而LES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体部异常蠕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p H结果显示,GERC患者总反流次数和食管近端反流比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立位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典型GERD患者(P<0.05);两组之间反流类型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ERC组气体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典型GERD组(P<0.01);两组之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C的反流发生机制可能与典型GERD不同,与UES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近端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反流次数尤其气体反流次数和立位反流次数增加有关。
余琴刘曌宇廖家智但自力田德安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