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油气
  • 4篇北缘
  • 4篇柴达木盆地
  • 3篇柴北缘
  • 3篇成藏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凹陷
  • 1篇地化
  • 1篇地化特征
  • 1篇地球化学方法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动力学机制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1篇刘平
  • 3篇曹海防
  • 3篇夏斌
  • 3篇张毅
  • 2篇蔡周荣
  • 2篇汪劲草
  • 2篇万志峰
  • 2篇倪金龙
  • 1篇温淑女
  • 1篇付建刚
  • 1篇万方良
  • 1篇唐在秋
  • 1篇王晓光
  • 1篇梁新权
  • 1篇王策
  • 1篇范立勇
  • 1篇蒋英
  • 1篇胡勇
  • 1篇张娣
  • 1篇刘维亮

传媒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洋地质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莺歌海盆地重要油气储层物源体系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梁新权王策周云温淑女童传新蒋英刘平付建刚
该项目属沉积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莺歌海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由于沉积厚度巨大,潜在源区多样,传统的物源分析方法限制了优质储层识别的准确性,为油气储层的预测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油气勘探长期以来未有重大突破。为...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储层预测油气藏勘探地球化学方法
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在南海的重新活化被引量:10
2008年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其构造位置处于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关于南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致使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沿东南方向蠕动,从而导致南海的海底扩张。从特提斯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特提斯的闭合过程来看,南海并不是特提斯洋的残留海,而是新特提斯在闭合过程中配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东南方向蠕动的动力学机制下,在南海重新活化的结果。
蔡周荣张毅刘维亮万志峰刘平
柴北缘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制约
柴达木盆地是在前侏罗纪柴达木板块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沉积盆地,被阿尔金山褶皱带、祁连山褶皱带和东昆仑山所包围,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柴达木盆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
刘平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1
2007年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剖析了该区新生界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得到了本区新生代油气分布的几点规律: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和上干柴沟组(N1)作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是形成油气田的先决条件;深大断裂控制了油气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构造发育史、圈闭和生烃条件的匹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构造运动、圈闭和生烃史匹配关系研究发现新近纪的构造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圈闭;新构造运动以来形成的浅层滑脱断层对原生油气藏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曹海防夏斌胡勇张娣范立勇刘平
关键词:油气分布规律新生界烃源岩柴达木盆地西部
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特提斯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从特提斯演化来分析盆地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非位于特提斯构造带西段,具有三叠、锡尔特、伊利兹等多个超大型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以撒哈拉地台为主的古生界成藏组合和北部大陆边缘为主的中新生界成藏组合。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洋开启以及海侵阶段,控制盆地烃源岩、盖层发育;特提斯洋关闭阶段,构造运动活跃,发育含油气圈闭,控制油气运移及分布。
万志峰夏斌蔡周荣刘平张毅
关键词:特提斯油气成藏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储集层流体包裹体被引量:22
2008年
为查明北部湾盆地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在涠西南凹陷选取有代表性的4口井进行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该凹陷存在3期石油包裹体:Ⅰ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早期裂缝中或加大边内侧;Ⅱ期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边缘或石英次生加大边;Ⅲ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晚期裂缝中。利用PVTsim软件模拟出3期石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Ⅰ期为97.9℃1、9.13 MPa;Ⅱ期为112.6℃3、5.05 MPa;Ⅲ期为157.4℃、47.52 MPa,结合埋藏史资料得出3期流体充注时间分别为距今33 Ma、距今26.5 Ma和距今7 Ma以前。综合分析得出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Ⅰ期流体自生烃洼陷向西南、东北运移,大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Ⅱ期流体向洼陷周边运移,形成断块油藏、潜山油气藏;Ⅲ期流体经砂岩输导层向斜坡运移,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
刘平夏斌唐在秋王晓光张毅
关键词:涠西南凹陷流体包裹体成藏模式
叠合盆地早期断陷对隆起带与凹陷带的控制——柴北缘隆起带与凹陷带的成因新认识被引量:5
2007年
基于构造解析、盆-山耦合、地震剖面解释等认为,柴北缘西段隆起带与凹陷带分别受控于早、中侏罗世断陷,其中鄂博梁、冷湖构造带发育于早侏罗世"南断北超"的次级箕状断陷上.早侏罗世地层在背斜核部厚度的增大及基底由"凹"转"隆"的原因,是缘于箕状断陷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旋转变缓,而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构造反转的结果.鄂博梁构造带与冷湖构造带属于"凹"上"隆";而昆特依凹陷带与赛什腾凹陷带发育于中侏罗世"北断南超"的次级断陷上,其凹陷是缘于中侏罗世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后期的构造挤压体制下不能发生构造反转,因此,昆特依、赛什腾凹陷带属于"凹"上"凹".在挤压构造体制下,叠合盆地内是发育隆起带抑或是凹陷带,关键在于早期断陷盆地陡坡带高角度正断层能否发生构造反转.
汪劲草倪金龙刘平
关键词:叠合盆地隆起带凹陷带柴达木盆地
变形分解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运聚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柴北缘反“S”型构造是柴达木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大型复合构造,其雏形最早源于早侏罗世的不对称倒“V”字型盆-岭构造,最后定型于新生代晚期(N2)柴北缘压剪断裂作用。将柴北缘压剪断裂系统的总应变分解为剪切应变分量与压缩应变分量,其剪切应变分量较小的区段也是压缩应变分量较大的区段。压缩应变分量较大的区段对应的冷湖构造带与鄂博梁构造带中的区段是油气流失的区段,而剪切应变分量较大的区段对应的冷湖构造带与鄂博梁构造带中的区段则是油气聚集的区段。因此,反“S”型构造中的冷湖六号、七号区段是油气流失区,冷湖三号、四号、五号区段及南八仙—马海一带是油气聚集区。
汪劲草刘平倪金龙陈璐曹海防万方良
关键词:油气聚集柴达木盆地
日本中部弧后盆地中有机质成分、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2008年
沉积有机质是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潜在指示.本文研究了位于日本中部的niigata和akita弧后盆地中新世到更新世沉积岩中干酪根(有机不溶物)成分、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文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一张包含有以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以及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图表,把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干酪根组分投入到三角图表中,此中的沉积环境包括河流相、河口湾、前三角洲、大陆架、大陆斜坡、盆地的海底扇以及远物源的洋底沉积。结果表明,河流、河口湾沉积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蜡质未定型有机质较少,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粗颗粒的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的木-煤质有机质比例;陆架沉积的干酪根组成与大陆斜坡、海底扇沉积类似。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较少量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的粗粒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陆架沉积的干酪根与大陆斜坡近岸扇的一样,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较少。这些表明陆源沉积物中存在过浊流作用,远物源的洋盆沉积中含有较高的未定型有机质(AOM)。 三角图中的每一种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离物源的距离以及陆源有机物的供应状况。三个顶点由WFA、NFA+FA以及藻类体组成的亚三角图进一步表明了AOM的来源。陆架沉积中的NFA与远物源洋盆沉积中的WFA分别代表着陆源高等植物和海相有机质的来源。NFA中干酪根高δ^13C值(-24.6~ -27.3‰)表明了陆源植物来源,而WFA�
IKO OMURAKOICHI HOYANAGI刘平
关键词:沉积有机质古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弧后盆地三角洲沉积陆源有机质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被引量:25
2004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其类型的研究,以及对柴北缘烃源岩成熟度和柴北缘热演化史的分析,综合评价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主要结论是:①柴北缘主要烃源岩下侏罗统暗色深水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的煤岩,可分为Ⅱ、Ⅲ1和Ⅲ2型;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大多数已超过成熟阶段。下侏罗统在E3-N2时期进入生排烃高峰期,中侏罗统则在N2进入生排烃阶段;③柴北缘下侏罗统为一套好的烃源岩,生气强度达到大中型油气田的规模。中侏罗统为一套中等的源岩层,生气强度中等,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气源条件。
胡勇刘平曹海防
关键词: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化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