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鸿

作品数:40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潜标
  • 5篇海洋观测
  • 4篇南海北部
  • 3篇地震
  • 3篇地质
  • 3篇多次波
  • 3篇上浮
  • 3篇盆地
  • 3篇浅水
  • 3篇重磁
  • 3篇相干
  • 3篇母船
  • 3篇海底
  • 3篇浮标
  • 3篇浮筒
  • 3篇SRME
  • 3篇次波
  • 2篇道集
  • 2篇地震道
  • 2篇地震反射

机构

  • 36篇青岛海洋地质...
  • 9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四川藏区高速...

作者

  • 40篇刘鸿
  • 21篇栾锡武
  • 15篇颜中辉
  • 13篇王小杰
  • 10篇徐华宁
  • 6篇刘俊
  • 5篇刘欣欣
  • 5篇施剑
  • 5篇杨佳佳
  • 5篇潘军
  • 3篇岳保静
  • 3篇陈珊珊
  • 2篇曾洁
  • 2篇吴能友
  • 2篇李西双
  • 2篇刘鸿
  • 2篇张世阳
  • 1篇陈江欣
  • 1篇吴淑玉
  • 1篇陈建文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海域中生代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被引量:10
2019年
南黄海盆地占据了下扬子板块的主体,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受到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太平洋板块多个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多期盆地演化阶段的叠合盆地。分析了南黄海盆地前人钻井资料及最新二维地震资料,并与下扬子苏北盆地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对比,认为整个下扬子区域受华北—扬子板块碰撞的影响,经历了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下扬子陆域部分地区发育相对完整的中生代沉积,记录了华北—扬子板块之间洋壳消减、陆陆碰撞、前陆盆地发育及碰撞后活动。而在下扬子对应海域延伸部分的南黄海盆地中,仅在盆地北部烟台坳陷东北缘通过钻井证实有侏罗纪前陆盆地地层,钻遇地层仅发育侏罗系上部陆相沉积,在地震剖面中可以解释出侏罗系下部海陆交互相地层,向上转变为陆相沉积地层。对比下扬子陆域与海域地层发育情况,华北—扬子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对于下扬子整个区域的影响因地而异,在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时期南黄海盆地内沉积缺失,南黄海海域区处于广泛抬升状态,印支运动期间地层挤压活动强烈,烟台坳陷内海相地层中逆冲断层广泛发育。在南黄海盆地东北缘,前陆盆地侏罗系地层发育于南倾边界断层的上盘,认为南黄海盆地侏罗纪前陆盆发育的构造背景受到同期北侧千里岩超高压变质带从深部折返影响,随着千里岩隆起带的快速抬升,为南黄海盆地北缘提供了沉积空间及物源,沉积了大套的侏罗系前陆盆地地层。
许明陈建文雷宝华施剑刘鸿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前陆盆地
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应用
<正>1.引言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主要遵循惠更斯(Huygens)原理和费马(Fermat)原理,斯奈尔(Snell)定理描述了射线穿过界面时波的传播规律,地震波的走时包含了传播介质丰富的速度信息[1]。地震初至波...
刘俊吴淑玉施剑刘鸿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地震观测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地震数据动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地震数据动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得到CMP道集数据;对CMP道集数据进行第一次密度聚类,筛选出所有反射界面的全部波峰;对筛选出的波峰数据进行第二次密度聚类,...
杨睿徐华宁顾垣霍元媛刘鸿颜中辉王小杰刘欣欣杨佳佳陈珊珊尉佳张世阳吴能友
水下设备用抛载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设备用抛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海洋仪器用的电化学腐蚀式抛载装置。本发明的水下设备用抛载装置,包括通讯单元、抛载控制单元、抛载动作单元,通讯单元与抛载控制单元通信,抛载控制单元分别通过阴极导线(2)、阳极导...
栾锡武刘鸿
文献传递
海底冷泉在旁扫声纳图像上的识别被引量:35
2010年
海底冷泉是指来自海底沉积地层(或更深)的气体以喷涌或渗漏的方式注入海洋中的一种海洋地质现象,它普遍发育于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海底冷泉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生物群落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海上资料,通过分析水体声学剖面上的冷泉气柱、旁扫声纳图像上的亮斑异常以及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对应关系,指出旁扫声纳图像上出现的亮斑异常是海底冷泉喷逸的指示。海底冷泉逸出的大量气泡遮蔽海底,从而形成一个强波阻抗界面,这个强波阻抗界面在旁扫声纳图像上形成亮斑异常。通过亮斑异常,可以判定海底冷泉的存在。旁扫声纳可以成为海底冷泉探测的有力方法。
栾锡武刘鸿岳保静A Obzhirov
关键词:图像识别
东印度洋Roo海隆区域属性及其俯冲区域响应特征
2022年
东南亚巽他弧形汇聚板块俯冲构造体系是全球最为活跃的板块汇聚边界地带之一,早期研究认为巽他弧俯冲体系主要发育俯冲增生型板块边缘,以典型的增生棱柱体弧前隆起地貌为主要特征;最新研究发现东印度洋沃顿海盆圣诞岛海底火山群省最东段Roo海隆已经随板块运动到达爪哇海沟区域,与巽他弧其他区域正常洋壳俯冲过程相比,Roo海隆凸起构造在巽他弧体系中触发了不同的俯冲地质过程.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全面梳理认识Roo海隆区域属性特征,包括海隆岩性与年代学特征、起源争议、“隆-沟”区域俯冲深部结构特征;进一步增强对弧前早期俯冲侵蚀过程的理解,包括局部增生棱柱体前缘碰撞侵蚀凹陷、弧前隆起差异性抬升、弧前盆地挤压破碎变窄;并首次利用二维多道地震资料解释,探讨弧后盆地对“隆-沟-弧-盆”新俯冲构造格局的响应特征.目前弧后肯登-马都拉海峡盆地内正在发生新一期挤压构造运动,我们认为其发育的浅层挤压背斜构造特征是Roo海隆凸起构造形成的垂直正交快速高角度新俯冲构造格局下弧后盆地内的直接构造变形响应.
冉伟民鲁银涛魏新元栾锡武刘鸿蒋陶叶传红何明勇秘丛永尚鲁宁
关键词:东印度洋
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首先采用交互式的拾取方法,以一定数量炮的间隔拾取海底反射时间和对应检波点的虚反射时间,以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每炮对应的时间,以此从海底反射和虚反射的时差中计算出实...
徐华宁颜中辉王小杰刘鸿杨睿
海底热液冷泉观测方法及观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海底热液冷泉观测方法及观测系统,属于海洋观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解决目前缺乏对热液冷泉喷口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海上实际观测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观测系统初始化;发送指令控制潜标下潜;读取数...
栾锡武刘鸿
文献传递
一种极浅水高精度地震资料快速成像方法
本发明一种极浅水高精度地震资料快速成像方法,设计了适合于该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技术流程,通过基于域转换的异常振幅噪音压制、分频自适应相减的多次波压制、多波束与地震联合的剩余静校正技术、潮汐校正技术、空间振幅补偿与分频信号增...
徐华宁王小杰刘俊颜中辉刘鸿杨睿
文献传递
南海磁静区成因探讨及地质意义
南海磁静区位于南海北部的洋陆结合带上,在磁异常图上位于陆架高值正磁异常带以南,海盆磁异常条带区以北。论文介绍了全球磁静区的分布和成因类型,收集了南海北部现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资料,总结了南海北部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对南海...
刘鸿
关键词:南海北部居里等温面高速层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